我是烟雨人 ▷

谈信仰紫冰兰

发表于-2008年06月25日 凌晨1:27评论-4条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读完五十多万字的一部小说,对我而言是不容易的。因为这十年来我没有读过这么厚的小说,就连自己最喜欢的《红楼梦》收藏版,都不曾细细从头一一翻完,总是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又搁下,有许多事想做,最终没有整体的去细看,而是想起再去翻。自古有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确是明智之举。如《红楼梦》是自己收藏的,心里想什么时候读都可以,所以不急,而《穆斯林的葬礼》是偶然从朋友那借来,厚厚沉沉的一本,总想着何时可还人家,所以尽量抽了时间去看,却发现看了就不能停,但每晚所抽时间不多,又想在电脑上码文字,故才看了一个来月,偶尔间断一两晚没看。

还是慢慢感动着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可以说这部小说打动了我,至少这些年来,没有试过为一本小说这么感动过,一部能让我从开始就想往下读的书,我认为是一本好书。它一定不仅是文字的灿烂,也一定不只是情感的震动,如果没有思考,我不认为它是一本值得我去读的书,我想有的文字我已共鸣。从它独特的登场,人物穿插在过去和现在的时间里,故事不是从开头将情节直接描述到结尾,而是分开两部分在写,主线写两个不同的人物,两种不同的追求与梦境,一种对玉的痴狂,一种对人生的真恋,玉魂月魂交错,却贯穿在同一条线索上,把穆斯林玉器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交结拧紧在一起,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空间布局方式,环环相扣,节节感人。两部分内容不相接却始终相辅相承配合得天衣无缝,似乎让我在不停的跨越时空看不同的人物,感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穆斯林这个宗教我一直没有关注过,而实际上我也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惟独对佛教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缘。自问不是信徒,可欢喜之心却与生俱来一般,我无法说清,很多心境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那么熟悉,是很古老的一种心境,或悲或喜,竟不由自己控制。

同是宗教,看这本书才开始去了解什么叫“穆斯林”,那是一种顺从真主的宗教信仰。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感人的细节,信仰最深刻。我看到一个执着理想的韩子奇,如果琢玉和收藏玉石是他终生的信仰,那么,当他在看见玉河长源而选择放弃“奉献真主”的那一刻,他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他抓住的是自己的命运,而人的命运并不是真主可以决定的。他是一个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所以他最终不属于真主。金有价玉无价,而他用一生去守候那些无价之宝,那些看起来毫无生命的石头在他心里就是命,当命失了,他才会想起真主。我,也是一个喜欢玉石的人,可是,我永远也达不到韩子奇的物质追求。我把精神的追求看得比物质更高,所以玉石只是一种喜爱,但却不是我心中的至爱,我会把我喜爱的东西送给我爱的人。

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价之宝,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任何一个人,不过在历史的长河里传递,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悲欢离合;所以,我不由感叹,韩子奇的这种执着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过程,仅仅是过程的满足,也是所得吧,为之悲来为之喜,为之幸来为之痛。其实,一切结果都是一样的,惟有过程不同,值不值得,在个人的天平里。

壁儿,是这本书中最可悲的一个女人。她一生尊奉真主,处处维护着穆斯林的信仰,守着一个没有真爱的家,十年如一日的期盼,人老珠黄,却不懂真爱。她永远不能明白自己与丈夫韩子奇只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爱,最后连夫妻之实皆成空话。壁儿是典型的封建女性,嫁鸡随鸡,不识字不晓情只求有家,可是,人生又怎能平淡无爱?假若她能懂何为心灵之爱;假若她不是太在乎形式;假若她能用一点爱心关注自己身边的亲人,用心去爱他们,那么她不至于可怜到失去所有。她总是深思熟虑地设计好一个个局,让别人走进去,从此为之痛苦束缚而自己却毫无歉意,可怕的人生在于无知。

开始看这部小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位韩太太关注自己的儿子却不关注女儿,后来才明白新月的悲苦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后母,她的心从小就留下了病根,身病易治心病难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我能对韩太太的所作所为做何评价?她毕竟养了新月十几年,也付出过,只是,她不懂得爱,或者说不愿意去爱自己情敌的女儿,哪怕那是自己亲妹妹。她真可怜,从来自作主张,自以为聪明,为了自己的尊严,一次次策划了那么多的事件,甚至连自己儿子的幸福也亲手断送,这样一个攻于心计的母亲,是叫我感叹好还是叫我愤恨?开始,我是有点恨她的自私,不过看到最后,我才发觉她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人,用一生无情维护着那点尊严,葬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守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过爱,真不值。韩子奇没有爱过她吗?我想不是,可是爱随时光的改变太脆弱了,他们的爱并不是爱情。一个如此信仰真主的女人,心中没有爱情,她说,宁可新月死掉,也不愿意看着她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她用信仰和礼教来抵毁爱情,其实也是对自己人生失败的一种报复,而她却不知道,自己嫁的丈夫本就不是回回,韩子奇的死才让她明白,其实她一直是有罪之人。

为此,我把佛教与伊斯兰教对比了一下,为什么伊斯兰教告诫人们生来就是有罪的,要不断的清洗自身,洗脱自己的罪,无常之后才能得以安生,可灵魂呢?而佛教说每个人都有佛性,得悟成佛,以爱人之心去普度众生,以达极乐,终得正果。

虽然我不能细说两种宗教的区别,但我似乎对佛教更能理解和接受,因为佛理让我明白许多事,是一种自悟超脱了自己人世的许多烦恼。为什么总要去想着自己有罪,让自己觉得全身债务累累?我们是应怀感恩之心,所以佛教主张“博爱”,可是我不喜欢每个人把自己看得充满罪恶,只要了知因果报应,善恶是人性的不同本质,人有慧根也有劣根,所以需要修行,将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来,将自己的劣根清除或改善。这个世界本没有一样事是完美的,否则还谈何修行?如果我们都是圣人了,那么还用教育吗?我们自生就是圣人,也无须按谁的要求来生存,那么我们生下就是佛,多么理想的境界,问题是,根本不可能。许多道貌岸然之人,背地里做的那些事却那么令人恶心,他们依然在不断求知以图改变,让你分不清高尚和卑鄙。人注定先是平凡,不凡是后天修来,不是与生俱全,哪怕遗传了先人的天性,在后天的环境中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引导,那么好木料也只能当废材。

我搜索网上关于信仰的解释有很多。如:信仰就是人类的言行表达,是一种人对事实存在的确信。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当别人迷茫时你清醒,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其实远远不止这些,但我已经有点了解了,但不是说,只有宗教才叫信仰。如果,你信仰着马列主义,那么你的一切行为都为之而动,就如同书中提到的郑晓京,一个沉醉在政治色彩之下的女兵形象,而我无法评价她的对错,因为一个历史造就不同的人物。又如果,你信仰爱情,那么爱情也是一种高尚的信仰,因为你坚信世界有这般爱,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有力量和光彩,比起那些沉迷在黑暗痛楚世界里的人,心灵上不知要光亮多少。

说到爱情的信仰,在这部小说中很着重的展示了主人公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真挚爱情。韩新月,一个具有良好素质、优秀品貌、心地善良又有事业心的女孩,在面对家庭的复杂和亲人矛盾相处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弱女子勇于追求事业和真爱,却无法对抗命运而终遭损的悲剧,那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一直回荡着、缠绕着,令我思考着。而他,楚雁潮,从开始的腼腆新教师形象到后来的康慨激昂的爱情讴歌,如此人物性格反差,让我有了明显认识,欣赏和感动。作者通过他的嘴说: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所以当他得知新月生命无几,他断然放弃沉默,把心中的爱全部交给自己所爱的人,那么真挚和感人,因为他知道在新月有限的生命里,他依然要给她一个完美的梦,哪怕最终是个梦,但是,他的爱是真的,是心甘情愿的。爱,只怕不够时间,怎敢嫌它太多。他还说,爱情,是一种信仰,它贮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贮存在心里,它和生命同在,和灵魂同在。他对“知己”的理解,说应该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而且是双方面的、缺一不可的。所以,他与新月是从相知到相爱,是天地可证无可抵毁的。这两颗真心,在心心相映,这样的爱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可当所有人都受感动的时候,只有韩太太,那位曾经的“壁儿”姑娘却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可叹,她自己一生不如意,却见不得别人真心相爱,可怜而可悲,就连她自己的儿子天星都不能接受她的无情。

人将死其言也善,无论是谁,曾做错过什么,任谁都应在这一时刻学会原谅对方,或去尽量满足对方最后的心愿;可是,为什么这位韩太太却这般冷漠?难道仅仅是因为新月的父亲和母亲做了一件对不起她的事,便可将这一生的恨报复在这么命苦的孩子身上吗?可想她的一生无爱是注定的,因为她也从来不懂得去理解过别人的爱,又怎么会有爱?

对爱情的信仰还有玉儿,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人物,让人感到一种洒脱,似乎比起她姐姐来说总算叫出了一口闷气,也为女子争了口气。然而,她也是有自己的迷茫和不够坚信,这是她最终放弃自己所认定的爱情的原因,她的放弃使她失去了爱人,最后也失去了女儿,我不由的想,她对爱的认知和选择,对吗?在玉儿的爱情中,出现过一个特别的配角“奥立佛”,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我有种耳目一新,因为他不同于任何一个中国传统男人的理念,这似乎可以说是外来新思想的启蒙,但是,玉儿在自己的爱情陷阱里沉浮不断,最终她也失去了这份真挚的爱。假若“奥立佛”的死去对她而言是一种遗憾的话,那么后来与姐夫韩子奇的结合又是什么,或者也只有她才知道,她用道德换来的爱情,最终也只是一份永久的伤痛。作者安排了她最后离开自己所爱的人,离开自己最爱的女儿,而最终没有交待她背井离乡之后的任何生活,又埋着长长的伏笔,从开场她的回来直到结尾在坟前遇见深爱着自己女儿的楚雁潮。一个选择放弃,一个选择追随,是否又是一种明显反差?得到和失去,仅仅一念之间吧。强与弱,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新月问:“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楚雁潮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爱情,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即便是生死,一样与共;可爱情,绝不是为了体现生命毁灭和离弃,而是令生命更灿烂,哪怕是一生悲痛,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合上这本书,我已经感动了好多次,或是有感以往人生所发生的一些事,或是近期世态多变略感苍凉,所谓天灾人祸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如书中经历的战争,改变了人与人的距离,改变了人对爱情的认识;我却发现自己的情感变得那么脆弱,又似乎明白了一件事:爱,是没有时间等待的,因为等待,我们丢了一生。

2008-6-24原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冰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生命之花点评:

谈论的细腻剔透,所思所想感人至深。

文章评论共[4]个
生命之花-评论

问好作者!
  【紫冰兰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 [2008-6-25 12:57:09]at:2008年06月25日 清晨6:25

湘西山鬼-评论

国人无信仰!
  【紫冰兰 回复】:是的,现代人,越来越缺少一种信仰,一种对人生的信念. [2008-6-26 23:28:40]at:2008年06月25日 晚上8:53

文化的边缘-评论

有种信仰危机感,老年人的信仰似乎清醒了,我们中年人的信仰似乎在崩溃,身后的人的信仰似乎无法建立了。毕竟,尴尬的还是我们这些70年代的双重文化者。
  【紫冰兰 回复】:如果知道危机还是幸运之事,只怕危在眉间却不知,这才可怕. [2008-6-30 0:11:58]at:2008年06月28日 凌晨0:52

文化的边缘-评论

东方由上而下、由大而小的伦理教育,在市场经济中已经透视了不适,而西方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的生活教育似乎表现出了极大的社会性。
  【紫冰兰 回复】:教育必须改革了,否则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就丢尽了. [2008-6-30 0:11:04]at:2008年06月28日 凌晨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