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韵古风.读杜甫诗有感仿作 并说明粗通文墨

发表于-2008年06月23日 上午10:22评论-1条

读杜甫诗有感仿作并说明 6·20·2008

杜律勤抄意凛然, ㄧㄧ——ㄧㄧ— ,

灯黄眼涩未思眠。 ——ㄧㄧㄧ—— 。

好句嚼读醇欲醉, ㄧㄧ————ㄧ ,

穷途感喟恨同牵。 ——ㄧㄧㄧㄧ— 。

辗转一生沟壑底, ㄧㄧ———ㄧㄧ ,

呻吟万姓虎狼边。 ——ㄧㄧㄧ—— 。

“史”名何有诗律细?ㄧ——ㄧ—ㄧㄧ ,

行路常缺杖头钱。 —ㄧ——ㄧ—— 。

杜甫的律诗,千古以来为人称道,前人评价杜甫的七律“挥斥百代,包举众家”,甚至说“唐人唯摩诘(王维)律诗,可以颉颃老杜”,言外之意,其他人,包括对律诗的形成起过关键作用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流皆不足数。后代如宋朝的黄庭坚,简直把杜甫的律诗奉为圭臬,几乎到了亦步亦趋的程度。就连《红楼梦》中,林黛玉指导香菱学习写诗,也首先强调:先把老杜的七言律读二百首。杜甫本人呢?也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显然对自己写作律诗的功夫很是自负。

今天,为了查对“晚节渐于诗律细”的全文,翻阅了《全杜诗》和《杜诗详注》,在《全杜诗》第29卷,《杜诗详注》第18卷(这两种诗集都是按照写作年代编排的)找到了这首诗,诗题为《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恰好是一首七律。写这首诗的时候(唐大历二年春),杜甫已经56岁,确实到了他的晚年。但在这个写诗技巧完全成熟的年龄,杜甫的诗律究竟细到什么程度呢?

《全杜诗》和《杜诗详注》中,紧接着《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之后的,是另一首七律《昼梦》,也是大历二年春天写的。抄录在下面:

杜甫:七律 昼梦 本诗平仄 七言律诗仄起首句入韵标准格律

二月饶睡昏昏然, ㄧㄧ-ㄧ———, ㄧㄧ__ㄧㄧ_ ,

不独夜短昼分眠。 ㄧ-ㄧㄧㄧ--。 __ㄧㄧㄧ__ 。

桃花气暖眼自醉, ——ㄧㄧㄧㄧㄧ, __ㄧㄧ__ㄧ ,

春渚日落梦相牵。 -ㄧㄧㄧㄧ——。― ㄧㄧ__ㄧㄧ- 。

故乡门巷荆棘底, ㄧ—-ㄧ__ㄧ, ㄧㄧ___ㄧㄧ ,

中原君臣豺虎边。 _____ㄧ-。 __ㄧㄧㄧ__ 。

安得务农息战斗, __ㄧ__ㄧㄧ, __ㄧㄧ__ㄧ ,

普天无吏横索钱。 ㄧ__ㄧㄧㄧ-。 ㄧㄧ__ㄧㄧ_ 。

与“七言律诗仄起首句入韵标准格律”相对照,这首诗居然有21个字“出律”,占到七律诗56个字的三分之一(37·5%)强。按照当今某些诗人或诗评家的标准,这首诗简直就算不得“七律”。然而,比现代人更加讲究诗词格律的编辑注解杜诗的古代文人,确实明明白白把这首诗列入七律(《杜工部集》卷16·近体诗97首)。看起来,自称“好古”和“尊重传统”的现代诗家,在格律诗的判定标准上,与他们所尊崇的古人并不一致。

尽管《昼梦》在杜甫的传世之作中,不是十分有名。但我在一千二百四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感到深切的感动与巨大的震撼。诗中无论描写自然景物、个人生活还是议论时事国政,都与我们那样贴近。《三吏》《三别》毕竟只是“诗史”,而这首诗的现实意义,至今仍然放射光彩。不信,你去做一个民意调查,到大街上问一问普通老百姓,他们心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普天无吏横索钱”,作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期望。

震撼和感动之后,学习当下时髦风气,仿作了一首:《次韵和杜工部<昼梦>》献丑于下:

杜律勤抄意凛然, ㄧㄧ——ㄧㄧ— ,

灯黄眼涩未思眠。 ——ㄧㄧㄧ—— 。

嚼读好句醇能醉, ——ㄧㄧ——ㄧ ,

感喟穷途恨共牵。 ㄧㄧ——ㄧㄧ— 。

辗转一生沟壑底, ㄧㄧ¬¬¬———ㄧㄧ ,

呻吟万姓虎狼边。 ——ㄧㄧㄧ—— 。

声名岂用诗律细? ——ㄧㄧ—ㄧㄧ ,

道路常缺赘杖钱。 ㄧㄧ——ㄧㄧ— 。

这首诗先别管内容与水平如何,总算基本合于格律,只有第七句有一个字(律)“出律”。得意之余,仔细读来,好像句式很呆板,又犯了诗法中的“平头”之病。于是改成下面的样子:

杜律勤抄意凛然, ㄧㄧ——ㄧㄧ— ,

灯黄眼涩未思眠。 ——ㄧㄧㄧ—— 。

好句嚼读醇欲醉, ㄧㄧ————ㄧ ,

穷途感喟恨同牵。 ——ㄧㄧㄧㄧ— 。

辗转一生沟壑底, ㄧㄧ———ㄧㄧ ,

呻吟万姓虎狼边。 ——ㄧㄧㄧ—— 。

“史”名何有诗律细?ㄧ——ㄧ—ㄧㄧ ,

行路常缺杖头钱。 —ㄧ——ㄧ—— 。

虽然句式活泼了一些,读起来也还顺口,但“出律”的字数增加到十五个(幸亏比老杜还少8个),而且第三句与第二句,第五句与第四句,第七句与第六句“失粘”。在格律家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不成其为律诗。于是我似乎明白了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的真意:那“诗律”或许并非“格律”,而是诗歌创作的规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皆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杜甫:《偶题》)“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粗通文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wintermorning点评:

杜甫此七律应为所谓的“拗体诗”,即专用拗句写律诗的体式。老杜为求诗风奇异,风格独特,将古诗的音调和句法融入律诗,创制了所谓“拗体”。此种写法,当是真正精通格律、可将音律运用到极致之人方可为。对于我们这些效仿古人写律诗的今人来说,老老实实遵守格律,绝无坏处。律诗之所以有格,如同乐谱之有调,如弃之或略之,当无妙句可出。

文章评论共[1]个
粗通文墨-评论

杜诗被后人奉为格律范本,有人统计过:杜甫有六百多首五律,完全合格的只有七首,而其他诗人五律每字合格的也只是少数。是不是“格律有如今司法,每逢权贵也变通”?wintermorning]先生的点评实在没有说服力!我在网络上读过许多诗词,在我看来,“老老实实遵守格律,只有坏处。当无妙句可出。”
at:2008年06月24日 清晨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