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怀念风箱黑脸汉子

发表于-2008年06月23日 凌晨4:34评论-3条

在我童年记忆里,最温馨的便是故乡袅袅升起的炊烟。每当夜幕低垂,牛羊归圈“哞哞”叫声此起彼伏时,故乡袅袅升起的炊烟笼罩整个村庄。

此刻,我一定是在锅屋里坐在外爷的身旁,感受着温暖的灶堂火,外婆在锅台边忙碌着晚饭,外爷一手拉在风箱,一手向灶堂里添着柴草,风箱“啪嗒、啪塔”有节奏的的响着,灶堂里的柴草在风的鼓动下,火借风势。火苗调皮地伸出灶堂外。我经常是在温暖的灶堂边,听着风箱的节奏流着口水沉沉睡去。

究竟是谁发明了风箱已经无从考证,在广大的黄河流域几乎家家都用风箱来烧火做饭,抽出风箱的上盖,你会发现中间的活动板的四周布满了鸡毛,关键起到密封作用。风箱的前后两端开有风门,随着活动板的运动一张一合。两根拉竿和手柄通常是用硬木制成(枣木或槐木),长年累月的使用,拉竿变的光亮而有油滑,有的人家风箱的拉竿已经变的很细,更显饱经沧桑,已不知道用了几辈人了!

锅里的水烧沸以后,灶堂里就不用添柴,风箱也可以歇一歇。在锅盖上压一块大砖,利用灶堂里的余热将饭闷熟。通常外爷在停止拉风箱同时会在灶堂里的热灰里给我埋进一个红芋,或者在旁边帮我烤上一棒玉米。等大人们开饭的时候,我就会吃上香甜外焦里嫩红芋或者金黄的烤玉米,这便是我最享受的晚餐。

风箱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结合了动力传竿原理,最早使用的密封原理,如果当时可以申请专利的话,他(她)将获利非浅!

我长大后,渐渐发现了这中烧火做饭的弊端——锅屋里烟气熏人,还要专人去操作!浪费了人力。又一次我去了南方,发现南方人很少使用风箱,他们的炉灶是根据自然通风原理——在灶的里端留一个烟道,通过烟囱进行烧火做饭。这样既干净、卫生又节省了一个人。

在八十年代末,我有机会回到到故乡,我发现我们的家乡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大面积的改造保持了几千年的做饭的灶台。把风箱全部拆掉,家家户户垒起了烟囱。学习了南方人的先进经验。

然而,好景不长。家家户户垒起的烟囱又全部废弃不用了,又都使用了过去的风箱,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全部浪费了。一次,我问乡下来的表哥:你们为什么不用既干净又省力的烟囱呢?表哥说:你不知道!用烟囱也很好,可就是太废柴草!一把麦节扔进去忽拉一下子就随着风顺着烟囱跑了,以前做一顿饭用很少的柴草就可以了,现在要浪费很多!所以我们都不用了。

是啊!我的家乡是在广袤的大平原上,燃料自然就是些庄稼节秆,麦节,玉米秆,豆秆、棉花秆以及扫回的落叶,要一年四季的烧,所以要节约。不向南方多是高山,树木众多,南方人把树段劈的一块一块堆码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燃料充沛,我们家乡很少烧劈柴,一点点的木头都不舍的浪费,因为资源匮乏。

当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也有些青年人用上了煤球炉或者液化气灶,做饭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用同样的材料而用不同的火做出的饭味道绝对不一样!真的!

我还是怀念用风箱烧火做饭的日子,那饭吃起来就是一个字——香!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黑脸汉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首号狼柔情点评:

朴实的叙述往往最真实
怀念过去的日子,那点滴值得回忆的哪怕只是一个风箱,生活就是香或者味道十足

文章评论共[3]个
首号狼柔情-评论

早安at:2008年06月23日 清晨7:24

风中的鹰-评论

问好朋友!at:2008年06月23日 早上9:32

等你的365天-评论

我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就要她的风箱。农村人对风箱的感情可深呢!问候了!
  【黑脸汉子 回复】:谢谢你的关注,祝贺你出了新书.握手. [2008-6-25 0:08:17]at:2008年06月24日 中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