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写在最后的话jixihuo

发表于-2008年06月20日 下午3:55评论-1条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翻阅了与论文课题相关的中西诗学理论论著,重新认识了在各个领域优秀的专业学者,在涉足相关的学术领域里,领略他们的智慧与灵光;在毕业论文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也让我进一步感触到求学的辛劳与快乐,特别是在与良师益友的谈论中,既能启发心智,又能开阔视野,还能在重新审视话语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在影响的焦虑与喜悦中不再感到寂寞与孤单了。

首先我要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李丽君女士。在没有认识李老师之前,就在老生中耳闻她的讲课风格、个性气质、治学风范和她的平易近人了,更重要的是,李老师是研究文艺理论的。这下子可真叫人想亲眼目睹其风采的想法了。选修课的时候,有她开的《文学批评课程》,真是感奋。从听她的第一节课起就与老生们侃的一样传神。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与李老师渐渐的学习交流中也成了良师益友。自己热爱文艺学,选毕业论文,李老师的选题,自然很契合我的意趣了。在毕业论文指导中,其实用“指导”倒是生分了,应该说是交流中,让我更加感触到李老师的善解人意与精神力量了。在此说声,谢谢,李老师。

其次,一说到李老师,就离不开谈刘勉先生。似乎,有时候我们都把他们当一个人看的。在中文系的学生中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刘李夫妇的。刘李老师真可谓“夫妇擅朋友胜场”。刘老师的学术功力在他开的《中国风格诗学》选修课中叫我们佩服而油然生敬,大四了虽然没有课了,他的《文心雕龙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互证》选修课依然是我的必修课。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刘老师出的,他认为理论叙述必须要立足具体文本,这样才有说服力,理论才不会虚弱。于是论文题目修订为《文学批评话语重建的经典案例——,〈人间词话〉的方法论意义》。刘老师治学严谨、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学术品位,这不仅在他的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彰显出。刘老师在治学方法上,告诉我们要多注意文献考据、文本细读,他曾说过“你是很有思想的学生,为了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我对你的要求也很苛刻。”这对于我们热衷于,浸泡在理论中的求学者,无疑是有益的提醒,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话题,非一日之功,也许是终生的课题。

再次,我还要感谢青年学者,管兴平老师。管老师,研究现当代文学,热爱文学、

热爱学术。他在南大读博期间看了很多的书,也收藏了不少的好书,是个杂家。他的课堂注重讨论,在学生的观点中,引出问题的关节所在。管老师的特点是能够立足当下的理论征候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细读了我的论文并及时的给予回复:感觉思路还是比较清晰,读过的书也较多,引用感觉尚可。是一篇不错的毕业论文,主要是有思想、有逻辑。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你引用了诸多流派不同理论家的说法,怎么样在一个胶着问题上来看各方观点及其合理解释,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弄清楚发言人的学术背景、提出问题的方式和具体的思路等等,很多人都解决不好,包括我自己,是要花时间琢磨的;你提出要文本细读,在你心目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你能说出一个大致内涵吗?或者你给它一个分类,《人间词话》中的“出入说”应该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应该有考虑,更清晰一些;“救亡压倒了启蒙,人们的观念转向了现代西方文明,转向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无疑五四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一句应该是启蒙观念是和现代西方文明吻合的,类似一些断语值得斟酌。我的意见,论文还可以打磨打磨。——管老师在肯定中又提出了他的要求,在谦逊的批评中又充满善意的提醒让人感动。

我热爱文学,一心如豆。很幸运在求索的路上能够遇到,治学严谨,热爱学术,坚守自己原则和立场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师。比如刘安海、朱君华等老先生;许连军、杜望祥等老师。点点滴滴,细细想起,要说感谢的人很多。或许我们只是短短的在几个学期的课堂里,或许他们已经离休,或许上课的老师已经不再能想起曾经那个言辞激切小青年。但老师的治学风范、精神力量,却很能影响求索路上的小后生。无形中播下精神的火种,或许会化成精神的火炬。在此我不能一一道谢。或许还不配说道谢的时候。然而,到了毕业这个关节点,总不能不留下什么吧。

惶惊惶恐的写作,时不时的也感到焦灼与尴尬。其中也渗透着我的汗水与辛劳。还是如期按要求写好了。只感觉还有很多的话还没说完。就算留下一个美丽的尾巴吧。

也许我的论文不一定成功,但它一定会让我思考,使人变得深刻。深刻,我想,其实对于文学,有时候不要求正确,而更多的是深刻。

纪锡垕

2008年6月10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jixihu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知恩图报是做人的美德。

文章评论共[1]个
难圆情缘-评论

我想,其实对于文学,有时候不要求正确,而更多的是深刻。
at:2008年06月20日 晚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