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中国作家骗子居多》之我见
作家曾经是神圣的职业,但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作家的声望似乎不如一个piao客——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没了,作家都追逐名利去了,更有甚至有人,例如顾彬干脆认为中国作家骗子居多。
中国作家骗子居多,或许接近事实,但事实也并非全然。这既有顾彬个人真实看法的原因,也不排除其哗众取宠之嫌。且不发表对作家的看法,看看那篇帖子的原文。
《顾彬:中国作家骗子居多》原文:
近来,顾彬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他上一次引发热议是因为“德国之声”的一篇专访,国内媒体在转述的时候说,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在2007年3月底举办的“世界汉学大会”上,一场名为“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讨会演变成“顾彬讨论会”。“我希望我是错的!”顾彬说,20世纪文学分1949年以前和以后,1949年以前的文学基本上属于世界文学,1949年以后的文学除了中国史以外基本上都不属于世界文学,前者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后者是几块钱的二锅头。他还特别强调,中国当代作家不会外语,看不懂外文原著,“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整个研讨会都在评价顾彬,这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在这次研讨会结束之后,《南风窗》记者专访了顾彬。
顾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很有问题的,首先应该承认,然后我们可以再客观地谈中国还有不少好的作家。大部分人不是作家,是骗子或者其他什么。他们觉得文学可以玩,玩够了不成功的话,可以下海赚钱去。1980年代一批很重要的作家,现在什么都不写。
顾彬说——现在很多中国作家,内容关注爆炸性、刺激性,所以记者注意到他们。比方说,几年以前,中国—对夫妇写《中国农民调查》,他们拿了柏林一个非常高的奖金,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乱七八糟。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是,只要某一部作品被禁止或遭到政府的批评,那么就认为他们是好作家。他们根本不从文学本身来看作品,问题在这。作品可能与政治有一定关系,当然这不绝对,语言还是最重要的。
顾彬认为——如果一个中国学者没有学过好多好多外语的话,他根本不能了解1949年以前的文学。比方说戴望舒,他深受外国诗人的影响;胡适,好多作品是英文写的;钱钟书也是;等等。但是中国的当代学者,因为外语很差,根本不看中国作家过去用外文写的作品。
顾彬指出——中国有400万个作家,他们之中可能有一两个有天赋的,其他的肯定不是。一个中国作家写小说,1个月到3个月之内,可以写完一部小说,德国作家一年最多写100页,说明他一天只能写一页中的一部分,中国作家不会这样做。(——摘自《诗生活》)
“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一个中国作家写小说,1个月到3个月之内,可以写完一部小说,德国作家一年最多写100页,说明他一天只能写一页中的一部分,中国作家不会这样做。”顾大师的话似乎点出了现代文学不景气的原因,但文学艺术不景气并非这些原因。
一个时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当中,学不学习外语,写得快写得慢都不是入流的因素。因为学外语充其量只是对开阔其思路和培养起语言运用能力有关,写得快写得慢充其量只是与其作品的精细度有关,而文学艺术的生命在于其持续的精神感染力,在于其高深的思想魅力与通俗易懂语言的完美结合,而这些都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并非简单地通过分解量化量出来的。
当然,我不是作家,也不是文艺批评家,而是仅仅以网络小说《爱上师娘的床》的作者身份,无任何头衔和津贴补助的作者身份,就自己写作的经历和感受看,顾彬那种说法是并不符合当代文学不景气复杂纷繁的现实的。
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看,我认为中国无大作家是必然的,是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理由很简单:
一、哲学的社会边缘化。文学是一种思想体系。要出现大作家必然需要成体系的反应时代精神的独创的精神体系出现,而这需要一种哲学或者几种哲学做支撑。
例如,明末清初小说能迅速繁荣起来,能成就四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与当时兴起的民族精神(驱除蒙元黑暗统治,恢复大汉江山)有关。《三国演义》里恢复汉室的思想,《水浒传》里除暴安民思想,《西游记》里艰苦奋斗除魔降妖,我都认为跟当时“驱除强大的蒙元的黑暗统治,恢复大汉江山,建立汉人太平盛世的朝代”有关。例如朱元璋就是其艰苦奋斗的杰出代表。
又例如,民国期间,尤其是五四运动后,中国近现代文学兴盛,也如当时国内各种哲学争相斗艳有关。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各阶层学习不同思潮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其中的哲学思想。而哲学思想的繁荣,又为文学创作,为文学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例如鲁迅的哲学思想,周作人的哲学思想,胡适之的哲学思想,张爱玲的哲学思想等等,都在其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都是其文学创作的灵魂。
二、社会精神的日益沦陷。社会精神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种软力量。文学艺术是这些软力量中的一种,但文学艺术离不开这些软力量,受到这些软力量的影响甚至左右。目前中国的社会精神,崇拜金钱占优势地位,颓废沦丧不是少数,以丑为美博名声的日多,而且中国尊重原创的普遍精神尚不具备,出版物盗版的,网络盗版的,看盗版的,一波比一波多,写作者利益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的力量软柔得不堪一击,为了生存想去追求文学价值越来越艰难,甚至穷书生成为笑柄,一些作者选择生存下去的出路是媚俗,炒作,赚钱。而这意味着作家本身的精神沦丧。作家都精神沦丧了,要求其成为大作家可能性很小,比称为明星作家的几率要远远小,因此作家的追求是明星作家而不是大作家。
三、读者阅读取向不成熟,或者说商业化,浮躁化。中国追求名人效应的非理智阅读现象严重,谁的名气大,阅读的人就多,获得的收益就大,这无可厚非,但作者并非圣人,有人为了聚人气,不得不采取媚俗的方式。媚俗的作品要成为具有持续艺术魅力的作品很难,媚俗的作家要成为真正的大作家也很难。
四、文化体制僵化。作家享受补贴是正当的,但享受补贴的资格不应是一定不变的,不否认进入作协的作家曾经写过优秀的作品,但许多作家进入作协后就从此告别优秀作品,有的甚至改行,但他们一劳永逸地享受着写作的补贴,因此也不能不说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体制僵化,导致许多人将进入作协当作获得一劳永逸补贴的一种方式,类似的大学教授、专家也是如此。拒绝或者说压制后辈进入,将作协当作养老院的文化体制,这对繁荣文学,培养大作家是不利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作家的,必须培养众多的后备作家力量,让他们在良性竞争中进步,才能从其真正优秀者中培养出真正的大作家。因此我建议作协会员的补贴应该是有年限的,定期审核的,对于那些进入作协但江郎才尽的作者,应该让其让贤,以吸纳新的成员,让写作的后起力量享受到应该享受的补贴。
五、出版资源垄断化,出版倾向金钱化。出版社、出版社惟利是图,垄断出版资源,考虑的是赚钱,不是什么好作品,成名作者捧为明星,其他作者不是漠视就是拼命地宰杀,在这种情况下,写作者能全力追求文学理想的有几人?例如我苦苦追求文学,最终只能抱着文学自娱自乐,聊以终身;四、名气大过价值,隐藏于民间的有较好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不少,但大多因没名气,缺乏社会的关注,不得不去做其他的行业;而一些采取各种正当不正当手段获得名气的明星作者,他们却频频获得市场的青睐,因此写作者很多写作初衷是为了名气而不是追求文学的价值,因为有名气才有他们生存下去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繁荣文学艺术和培养真正的大作家都会受到无形的阻力。
当然,当代文学无大师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以上是我认为的,最突出的几个原因。在顾彬提出对文学的看法后,添油加醋地说几句,或者班门弄斧地说几句。正宗大悟山人是无名小卒,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以写作者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对错与否仅一孔之见。
-全文完-
▷ 进入文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