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电视,应是1992年的事,那时候修新房子。在农村,房子建成入住后要宴请亲朋好友吃饭,而亲朋好友是会送礼的。牌匾,糖果水酒、小家具什么的,都是礼品的种类。那年,大姨给家里送了一台金星牌电视机。虽然是黑白电视机,但在那时来说,应该算是奢侈品。自此以后,我们姐妹几个,围着电视机,爱不释手,恨不得搬到课堂上,守着盯着看。
而在这之前,家里没电视,整个村子也找不出几台电视机。当时三姐非常调皮,一到夜暮降临时她就溜到别人家里看电视,那时大概是播放《神雕侠侣》及《雪山飞狐》之类的剧集。由于看电视,她每晚都要十一二点才回来,母亲怎么管也管不住。后来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晚上把家里的门锁上,不让她进家门。本以为吓吓她就会收敛,不料她却毫不在乎,进不了家门,敲门未果就坐在屋檐底下傻坐着。最后还是母亲憋不住,将门开了。这件事成了家里多年以来的笑料,每次提起,我们都忍不住要将三姐嘲笑一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在那个年对,对电视剧的着迷程度。
于我而言,最早让我着迷的一部电视剧是九几年的《九九归一》,由于过了十几年,具体剧情我倒不大记得了,只记得整部剧是围绕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展开。但剧中朱媛媛和王馥荔的表演却让我铭记于心,我一直清楚地记得朱媛媛的眼神,以及她后来疯癫的场景。而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相当鲜明,出彩。
一九九年,我升中学。那时《还珠格格》一剧风靡全国,如果我没记错,《还》剧在大陆开播,最初是从湖南经视台。那段时间,上到老人,下至小孩,每晚七点过就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画面上那个大眼睛浓眉毛的姑娘。我不看,不但不去看,而且对那群围坐着观看《还》剧的人感到不以为然,认为整个就一闹剧,疯疯癫癫的,能没什么看头。那时候同学之间流行赠送明信片,明信片到处都是小燕子天真灿烂的脸,要么就是和紫薇、金锁三个人站在一块,上面映着姐妹情深等字样。同学都在侃侃而谈,连村子里六十几岁的老人也聚在一起说小燕子。最后我也忍不住,看了一集,结果便着迷了。
轮到我认真看《还》剧的时候,首播早就过了,地方电视台到处都在重播,一天两集,广告插播多而繁杂。由于那候家里可以收视邻镇的镇电视台,每天从七点钟开始,连续放到凌晨一点,中间连广告也不插播(估计是盗录的),天一黑我就坐在电视机前,连眼睛也舍不得眨一下。看到十点钟左右,母亲就在楼上喊,快睡了,明天要上学。我应一声,然后机灵地将声音调小些,甚至调到无声,只盯着荧屏和上面的字幕,舍不得关。有时候母亲催得不耐烦了,就会叫父亲去关电闸。这时我就没辙了,只好带着诸多想象,恋恋不舍地上床睡觉。
自此以后,喜欢赵薇。前些年追逐她拍的电视剧,近几年,就越来越喜欢她的从容和淡定。当然,这是后话。
此后,看过很多电视剧,我不喜欢看史书,关于对历史的了解,除了课程中所学到的,大抵便是从电视剧中了解了。《康熙王朝》中,陈道明表现出来的气势,何等豪迈。一直记得,康熙大帝站在一帮臣子面前,说:“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这样的话,从陈道明饰演康熙的口中说出来,有多么的大气,悲壮,无奈,痛心。而这部戏,在我看来,在演技上来说是最好的,此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打出可以与之比拟的。
毕业那年,我去了中山市宝珠东路的一家公司,公司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员工福利待遇相当好。食堂的一楼配了影院设备,一周放映一次年度大片;二楼配有电视机。于是,二楼的餐厅就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不加班的时候,冲完凉,便早早地占一个好位置,等着看电视剧。那时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正热播,我喜欢上了剧中聪明机灵的赵敏,以及她敢爱敢恨的性格,于是看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当时一起共事的,都是一群年轻的小女孩,上班时,趁着主管不在,便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剧情。好几次都被厂长发现了,将我们训斥一番,还少不了严厉的警告。而他转身一走,我们又我行我素。那一年,我18岁。
在中山只待了几个月,后来便在姐姐的怂恿下到了深圳。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生产乒乓球拍的工厂做人事,平时工作很轻闲,根本不用加班。所以一到晚上就极度无聊,常常一个人在工业区的马路上晃来晃去。公司当时给管理人员分配了单独的宿舍,条件尚好,但大而空旷,一到晚上我就害怕,不敢睡觉。后来姐夫就给我买了一台电视机送来放在宿舍,给我打发无聊时光。这下好了,一到时下班就缩在床上看电视。《天剑群侠》《水月洞天》,该看的我一样不落。那一年,最让我感动的一部电视剧名叫《海豚湾恋人》,由当时的人气偶象张韶涵与许绍洋主演。尽管在现在看来,当时有些傻;尽管在现在,谁若是让我再看一部情节如那般的电视剧,我肯定会调侃对方,笑她俗不可耐。但这部电视剧确实在当时打动了我,因为它的浪漫,因为剧中王子和灰姑娘之间的转变,和剧中不可思议的爱情与亲情。感人时,会落泪,甚至冒着被老板骂的危险,强硬着撑到凌晨,直到片尾曲唱起。是的,还有什么,比情感更动人的?如若没有,那么,天马行空又何妨呢。只是,浪漫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至于这些,经历过了,自然就懂得了。
2005年,公司因为官司原因解散,我便辗转到杉坑路上的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依旧是人事,一呆就是三年。这三年,对我的人生影响之大,不能描述。首先是接触网络,开始网上游走,跟陌生的人们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偶尔网上斗地主,写诗文。当时宿舍也有电视,但几乎没怎么开过,更别说天天守着看电视剧了。后来自己买了笔记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中去了。白天在公司,晚上回宿舍,大部分时间交给了网络,以及在现在看来那些贻笑大方的诗文。在这三年里,经历过的事,则是数不胜数。三年里,个人的工资不断番了两番,隔壁工厂买六he*c*的夫妇集体跳楼,警车围了一大片;要好的朋友成为成功人士的情人,乐不可吱,房子购了好几套;大姐的婚姻失败,07年底正式办理离婚;父母越来越苍老,步履蹒跚。
这就是所谓的人生。
而我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自以为轰轰烈烈的网恋,曾经几度崩溃,觉得末日来了。现在想来,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说之感。我一向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所以我也向来尊重自己的决定和选择。尽管一切看似真相大白,我还是不想用心底最不情愿的词,来形容我曾经的幼稚,我情愿相信,那时那事,大家都是真诚的,只是当时身不由己罢了。既然人生不可以后悔,那么,我愿尊重天意。挫败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看清许多,看得真切,明白,通透,彻底。
话题扯远了,电视剧与个人经历似乎谈不上什么关系。
2007年底,我离开工作三年之久深圳,奔赴广州,义无反顾。在递交辞职信之前,我想了很多。在深圳,地方熟,朋友多,还可得到三姐和姐夫的照应,工作待遇均不错,老板对我也信任,那时候他已经让我着手管理新成立的分公司内部所有日常事物。要去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付出的代价确实有些大。我是聪明之人,犹豫过,否定过。奔赴广州是因为一个人,本来他为了我已经打算在深圳扎根了,但情况的临时变动,使他不得不回广州。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最终还是做出了辞职的决定。我知道,在感情里,一个人的付出,并不是付出。有这样的感悟,什么都足够释然了。
到广州的时候,临近过年,不怎么适合再就业,加上想趁机休息一段时间,便偷了懒,没有四处奔波去找工作。闲下来的时候,只有电视和网络可以打发我的时光,于是便在网络上看电视,这样更方便,快捷。《双面胶》《新结婚时代》,一整天一整天地看,一集不落。感动的时候流泪,悲伤的时候流泪,那段时间特别脆弱,神经崩得紧紧的,似乎生活中,除了电视剧,还有眼泪。
当然,剧情也有让我快乐的时候。《双面胶》中,潘虹饰演的母亲是一个势利的人,当她听说女儿的男朋友是一个没权没势的交大毕业的外乡人,她就开始发飙了。
“哎呀,你帮帮忙,你脑子里有糨糊啊,淮海路上丢块砖头下去,砸到十个人,五个老板,四个老外,你怎么把唯一一个啥也不是的抱回家来了。”
“交大毕业了不起啊,淮海路上丢块砖头下去,五个搞电脑,四个搞外贸,不是交大,就是复旦。”
潘虹不愧是资深演员,她上海弄堂生活里的尖酸刻薄的女人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看得我笑声不断。
年后,再也不能闲着,便正式投入了工作,按时乘车上下班,回到住所便开始玩游戏,有段时间甚至沉溺其中。而最近再次迷上了看电视,是警匪片,极具刺激性。我天生胆小,但又忍不住要看。见着尸体尖叫一声,看到杀人画面尖叫一声,关了灯总觉得背后有人在跟着,自己都快神经兮兮了。
生活还在继续,那么,剧情依然在上演。都说人生就是一出场,在这儿,我不想大化,也没有必要大化。是生活造就了剧情,还是剧情造就了生活,谁也说不清。人生路上,一边看戏,一边演戏。一边活着,一边感悟。
仅此而已。
-全文完-
▷ 进入一把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