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大地震中的日本救援队说起liquan0328

发表于-2008年06月13日 晚上11:32评论-1条

四川地震,日本派遣救援队来到中国抗震救灾,得到了中国社会广泛的赞扬,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中国人还是领了日本这份情。然而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恩恩怨怨,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还是让多数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持有保留的心态,这从后来日本自卫军飞机的运输救援物资事件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那段悲痛的历史依旧无法忘却,起码现在心中的疙瘩依然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一件事二件事,就能解决的。历史遗留下的问题,还是需要从中日两国的历史来分析。以下只是本人的浅见,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国并不是一直就是一个外患不断的国家,宋朝以前中国还没有被外族统治过的历史。虽有匈奴兵攻占长安,造成西晋王朝的结束的偶尔事件,然霍去病和李广等众多的将军们,那也是打得匈奴人和突厥人莫不臣服于中华。汉唐盛世也依旧是当今中国人骄傲的资本。真正改变中国历史的人,在我看来要数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政治上高瞻远瞩的他十分清楚唐王朝是如何瓦解的,造成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国,他更清楚自己是如何黄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的丰功伟业。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文化,经济,军事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这样一个如此强大的政权,外来侵入者是没有办法使之瓦解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唐朝自身的体制问题。唐朝给予地方官也就是节度使权利过大,节度使不仅掌握的地方上的财政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当没有强有力的中央约束的时候,这样各自为政的地方割据也就演变为五代十国的战乱不断的社会。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结束了五代十国那动荡不安的社会,建立了宋王朝。为了使赵氏子孙能把持千秋万代的龙椅,他首先从军事上巩固皇帝的权利,一,剥夺开国大将的军权,杯酒释兵权的把戏可以说使得高明之极;二,建立边防军队首领的轮换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拥兵自重的将领发生政变的可能。其次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体制,一,剥夺地方官员的财政和军事大权,防止地方官的坐拥自大。二,提高文人的政治地位,也就是重用文官而弃用武官来管理朝政。中国的历史也从此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以后的中国各朝皇帝基本上沿用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政策,重文而轻武。这样的改革,虽解决了中国以往那种内忧不断造成的社会的不稳定,大大的巩固了中央的政权,更造就了华夏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也造成中华大地以后军力匮乏,外患不断。蒙古人建立元,满族人建立清,以及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或多或少都是受这些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

蒙古人与满族人统治汉人的历史,我这里也不深入探讨,现在我来说说日本侵华的历史渊源。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山,耕地比较少而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等自然灾害都发生的比较频繁,由于自然灾害比较多,故日本国内各封建势力也是为了利益分配不均而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让日本人总怀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即使今天成为全世界经济第二强国也是依然有如此心态。这种危机感也驱使着大和民族时时刻刻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片广阔的富饶的土地。从唐朝开始,中日两国就有往来。日本是比较羡慕中国,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尤其对中国广阔的富饶的土地,更是怀着一份占而有之的心理。但当时中国强大的实力,日本也只能通过海盗的形式零星的袭扰中国的海疆。到了近代,中国尤其是清廷由于自己的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国力是日渐衰退。而日本自从美国的舰队轰开大门后,内忧外患,大和民族已到了有亡族的危机了。1868年1月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幕僚,统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进行资本主义的改革后,大大的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虽然日本的国力增强,但恶劣的自然环境依旧是悬在日本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这也就促使明治出台了所谓的大陆政策,为以后的入侵中国的战争作下来政策性的铺垫。

无论是清廷的腐败无能,国力下降,还是日本的强大实力的增长,这些其实还不能让弹丸之地的日本真正有勇气来侵略中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当时根本没有强大到能一口吞下中国的能力,日本的统治阶级对这些其实是非常的了解。其实从以后解密的历史档案中可以知道九一八事变其实并不是日本那些统治者精心谋划的,而是一部分日本的激进军人在未得到日本政府的授权而制造的一个偶然事件。但中国在这次事变的反应(“张学良的不抵制政策,拱手让出东北三省”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却大大增加了日本统治阶级全面侵入中国的信心。中国人自身的因素,其实才是真正的关键。

讲到人为因素,这里我要从清朝政府,这个满族人统治阶级说起。或许现在我把满族人算成外族会被骂为民族分裂分子,不利于民族团结,但在清廷当时尤其是清朝刚刚建立的初期,这或许大多数汉人应该是这么认为,辛亥革命中其实也有过这样的口号:推翻外族统治,建立汉人政权,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汉人当时还是有把满族人算成外族的观念。如果你能理解这个观念,也就不难理解我下面所讲叙的观点。

你从历史的教科书上可以发现,清廷政府总是不惜用割地和赔款等不平等条约来满足西方的殖民国家,但却为了朝鲜这个当时清廷的附属国而不惜与日本来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因为当时在清廷满族人的眼中,香港,台湾,山东这些地方不是他们的势力范围,而是他们从汉人手上抢过来的,割了就割了,无关痛痒。而朝鲜就不同了,紧挨其老家东北三省,今天日本抢了朝鲜以后肯定会打东三省的主意,所以不惜用清廷最精锐的部队来对付日本,但由于满族人已不是那个处在苦寒之地充满斗志的满族人了,经历几百年的优越生活完全丧失斗志,耻辱性的大败。至此以后日本人认为满族人比汉人好欺负,这也是日本为什么首先从占领东三省而发动全中国战争的根本原因。东三省在清朝的时候,已山海关为界,称为关外,清朝统一中国后,为了不破坏清廷的龙脉,清廷是禁止或者是控制汉人到关外去的。正因为清廷如此的政策和处于苦寒之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东三省在18世纪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ch*]女地。由于几百年来没有外来人口的开发,东北三省也就成为了一个人员稀少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方。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和俄罗斯就盯上这个富饶的土地,纷纷通过政府的支持而大量移民此地。因为在18世纪,那时候国际社会处于殖民主义社会,谁先占领一块没有人的土地,这块土地就属于谁的社会。那时候的清廷是尚处于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八国联军的侵略,可谓内忧外患,处于政权将要崩溃的地步,根本没有精力去管理东北三省。等清廷发现日本人和俄国人遍布东三省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想用战争的手段去驱逐日本人和俄国人,但又不是他们的对手,于是清朝政府于1860年打开山海关的大门,让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等地的流民进入关外,用这种移民政策来压制日俄人,这也就是所谓的闯关东的由来。18世纪末,日本人通过日俄战争,把俄国人赶出了东三省,继而借口所谓的保护日本侨民,派军驻守东北三省。这就是关东军的由来,为以后的全面侵华埋下的祸根。这也就是我认为日本这条豺狼根本就是清廷引来的。而后,中国经过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结果只是让袁世凯这样的投机分子窃取了革命果实,逆时代潮流的袁世凯根本就没有带领中国走向强国的心,而只是一心想做当皇帝的梦。当了88天皇帝后的他,一命呜呼,中国此后群龙无首,军阀混战,人心向背,国不成国。这也促使日本也就大大的加快了侵华的步伐。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作为,更是大大的增强了日本人狼子野心。然中华民族之大幸,蒋中正与毛泽东这两位民族领袖,(蒋中正虽抗战初期,有消极的意味,如今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历史依旧还是要历史来评价,起码在我看来,蒋中正如果是汪精卫之流的话,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世界的历史也要改写,历史还是应该要记其一功)顾大义,团结华夏所有儿女,齐心协力,赶走日寇。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无论是国力如何的弱小,也是能战胜外来的强敌的。国力之强弱虽是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民族的团结与否才是关键所在。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不赞成记仇报恨,但那种“好了伤疤忘记痛”的做法也是不可取,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现在走的是和谐社会道路,前进的路上总会碰到或大或小的磕磕坎坎,或多或少闲言碎语,怀着颗平常心,冷静的对待,时间能证明一切。纵使遇到再大的天灾,更大的人祸,团结一致,没有迈不过的坎。

本文已被编辑[ziyan0826]于2008-6-14 10:32:1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liquan032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ziyan0826点评:

一个民族的兴盛
团结是最大的力量
过去的债
写在史书之上
在铭记曾经的伤痛之外
我们也需有友谊的肚量

文章评论共[1]个
湘西山鬼-评论

向前看,展望未来——
  【liquan0328 回复】:尝试着写些评论文,文笔或许根底不够 望大家能给我在文笔上多给意见,谢谢 [2008-6-15 1:22:39]
  【liquan0328 回复】:谢谢 [2008-6-15 1:23:19]at:2008年06月15日 凌晨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