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李自成的“知道了”京城金陵客

发表于-2008年06月13日 上午11:29评论-1条

据史料讲,闯王李自成当年批疏文书奏章之类,很少说废话,更少打官腔,常常提起朱笔写上句“知道了”。这纯属大白话的“知道了”,虽颇能体现出这位贫苦农民出身起义军领袖的豁达风度,只可惜有时对于那些生死攸关的军机大事,他也仅于“知道了”而已,并没有认真待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部攻入紫禁城后,制将军李岩在新生政权立足未稳之际,曾及时上疏四事:其一,“扫清大内后”,有请闯王马上退出皇宫,不要急于称帝;其二,“除死难归降外”,对朝廷旧宫中的贪污者、抗命者、清廉者应区别对待,不宜格杀勿论;其三,“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不可有失民望;其四,对正欲举兵复仇的吴三桂,当去招抚安之,“主上不必兴师”。李岩所谏的这四件事,可谓件件至关重大,事事高瞻远瞩,无一不关系着起义军的前途与命运。然而,李自成见罢仅是批疏曰“知道了”,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主帅昏昏然,众将士更是纷纷然,以为天下从此太平,终日沉沦于陶醉和享乐之中。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仅仅40天的光景(同年四月二十九日),这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不得不撤离北京,演下了一幕全军覆没的历史悲剧。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同志阅处起文件来,也自觉不自觉地染上了李自成当年的这等作风。无论是何等重要的红头文件,还是怎样紧急的请示报告,或是多么有价值的咨询建议,每当到了他们手中,往往不是潇洒地签上“已阅”退回,就是更为简便地画个“o”了之。仿佛只要用心把“已阅”二字写好,或是尽力将“o”画圆,就算是尽到了当领导的全部责任。至于对上级的指示怎样贯彻执行,对部属请示的问题怎样答复办理,对来自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怎样采纳实施等等,则每每很少去想甚或根本不管。这种阅完则完、圈了则了的办事作风,与李自成的“知道了”而不行是何等相似!

当领导的免不了常与文件打交道,特别是在“文山”搬不掉、“会海”填不平的现如今,差不多每天都得有成堆的文件有待领导干部阅处。所谓阅处,你得既阅读又处理。倘若只是在文件上批个“已阅”或是画个“o”,而不明确地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尤其是不下功夫做好解决问题、抓好落实这篇大文章,这与不阅不处有何区别?诚然,象这样不动脑筋、不负责任或是怕负责任的干部毕竟很少很少,但对这种作风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当年李自成的“知道了”而不行,曾直接导致新生政权的得而复失;如今身为领导仅限于“已阅”或画“o”而不见下文,其后果又将怎样呢?别的不好说,起码有两条是明摆着的:一条是,遇事既没有主意又拿不出办法,上下一般粗,只当中转站,不仅影响工作落实,以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难免给人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感;一条是,凡事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全由人们从他那“已阅”或“o”中任意揣度,不仅影响办事效率,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的出现,也极易给人以圆滑世故、耍小聪明之嫌。由是观之,领导工作仅限于“已阅”或画“o”,轻则是要误时误事,重则是要害己害人的。

若再往深处想,毛泽东同志不是早就告诫全党不要当李自成,进城后要反腐败吗?为政不廉是腐败,类似“已阅”和画“o”这种为政不勤的现象是否也是一种腐败?如果是,恐怕同样也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向我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今天。

(原载于1991年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京城金陵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古刹昏鸦点评:

领导对文件的“圈阅”了事,跟“文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无用的文件看得太多了也会产生视觉疲劳。说如会议太多了,哪有时间落实呀,只有以会议落实会议了。如今,此风早已越刮越盛!

文章评论共[1]个
古刹昏鸦-评论

问好作者,期待首发作品!at:2008年06月14日 凌晨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