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云长的哥们义气——三国乱弹之七京城金陵客

发表于-2008年06月12日 中午12:09评论-1条

虬髯公关羽关云长,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本是个出身不详、“亡命奔涿郡”的逃犯,其地位不过与张飞、赵云相当。可自打宋、元统治者将其尊为“真君”和“武安王”开始,特别是经罗贯中将其演义成“忠义”的化身之后,这位原本“名不正言不顺”的关云长,便名气越来越大,谥号越来越多,以致在四处寺庙和八方神仙中也少不了有“忠义仁勇神圣大帝”关老爷的供奉之地。 

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之所以竭力美化和推崇关云长,据说是为了让百姓们都能成为关羽那样“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顺民。果如此,我看这个样板实在是没有选对树好。且不说当初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桃园三结义就纯属一时感情冲动,仅透过日后他在华容道上释放曹操这档子事,就不难看出关云长所篤行的“忠义”,只不过是江湖义气或曰哥们义气而已。本来,兵败势危、人困马乏的曹操落荒华容道,已完全陷入孤立无援、束手待缚的绝境。可奉命守候在这里多时的关羽,竟念其昔日之恩而临阵通敌,当众放走了与刘皇叔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为其主子日后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留下了后患。古人有云:“力有所能而不为者,忠也”。又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关云长公然以私废公、不忠其主的“义释”之举,岂不正是最为典型的哥们义气么? 

大凡爱讲哥们义气的人,不仅在关键时刻每每只顾小忠而不尽大忠,而且平日为人处事往往也是只讲信义而不问正义。仍说这位看起来既“忠”又“义”,实则是哥们义气十足的关云长,只缘大哥刘备系皇室宗亲,他便良莠不分,拼死拼活为朝廷“斩黄巾英雄立首功”;仅为保全兄长妻妾性命,他竟变节求生,还美其名曰约三事“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寻找大哥和护送二嫂,他不辞艰辛“千里走单骑”诚然可敬,而滥杀无辜“五关斩六将”则又实在可恶;为谢曹操不杀之恩和不簿之情,他低三下四地左一个“谢丞相”右一个“蒙承恩”不说,竟干出了“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这等亲痛仇快的蠢事……可见关云长的哥们义气,委实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好东西。 

哥们义气虽然轻则损人害己,重则祸国殃民,但这东西犹如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一般,在我中华这个向来重情讲义的文明古国一直颇有市场。时到今日,诸如那种替主子“争功揽过,报喜藏忧”者,为朋友“两肋插刀,以情代法”者,遇不公“呼天喊地,辱爹骂娘”者,见不平“拔刀相助,大打出手”者,如此等等凡有人群的地方似乎总可听到或见到一些。这当中虽颇有古代仁人志士般豪情侠义的味道,若剔除其中糟粕也确有可鉴之处,但我以为,哥们义气者所奉行的这情那义,毕竟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手足之情、同志之情、战友之情、爱国之情等“真情”,与中华民族所尊崇的深明大义、伸张正义、仗义执言、见义勇为之“大义”,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更不值得今人效仿。否则,说不定哪天就会重蹈“忠义之士”关云长的旧辙,最终连脑袋搬了家也稀里糊涂地不知为甚。 

完全忠实于原著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连续播出,不仅使人们更为形象地领略了红脸关公的风采,也使这位备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关义士更加深入人心。有鉴于此,特写上这段文字,既算是一篇历史剧的观后感,也顺便向青年朋友们提个醒:哥们义气害死人,劝君别学关云长。

(原载于1995年1月26日《北京日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京城金陵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生命之花点评:


以品三国议今世,喻理明示。 讲情义要有法律法规的观念。有原则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