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我曾写下一篇作文《我的欢欣与苦恼》,偶尔的灵光闪现,让语文老师大加赞赏,并给我以“很有文人气质”的批语。在这篇短文中,我首次吐露心声:父亲给我起了“文学”之名,其初衷是要让我好学博学、学有专长,但渐渐地我却开始窥望那座神圣而又灿烂辉煌的文学殿堂。
然,一个人要成为作家,不但要有“土壤”,更要有自身潜质。而我,什么也没有。身在名满西北的高考状元县,我看见的是周围人都忠实践行着一代代人锤成的“三苦两乐”,除了读书、考学,其它似乎都是不务正业。其实,很容易理解,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直在劳碌着,奋斗着,却一直都不能改变贫苦落后的生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老的格言里蕴藏着最实在的道理,惟有读书考学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不二出路。
我想入非非,我浑浑噩噩,只因为我生出一块心魔,我做上了作家梦。我开始借用别人的话表达属于自己的观点: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次选择,阳关大道固然车水马龙,然崎岖小路上也不乏心甘情愿者。但是,我只能和所有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把看到、想到的一点点现象,上升到人生、社会的高度,试图写出“微言大义”的旷世佳作。我也会留长长的头发,扮深沉的表情,使自己感觉很想一个作家,一个文人,但成绩上不去,照样得不到老师的亲睐,得不到同学们的关注。
没办法,选择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既然热爱文学,有志于文学,那我肯定得付出一些,没有耕耘哪有收获。于是,我开始挤占业余时间、自习时间,甚至上课时间也不能自已地神游万里,思接千载。我甚至想,死啃书本、尽信老师的话,其结果肯定是思想僵化,视野狭窄,鼠目寸光。而美好的中学时代,应该多接触各种课外书,多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
我想我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临近高考,我的文学还是毫无“建树”,而理科成绩已经一塌糊涂时,我也开始着急。特别是,几次父亲来,他掂着脚在学校公布的月考榜上找我的名字时,坐在教学楼里瞅着他的我心如刀割。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他不知道我一直都在干什么。
高三的一个周日,校园里读书的、打水的、洗衣服的同学们在煦暖的阳光下昏昏欲睡,忽然学校广播响起了,说有重要报告,让大家集合。后来才知道,作报告的是位清华大学博士后,副教授,来学校找他一位读书的亲戚的,被校长大人碰上,临时邀请给大家讲段话。因为是博士,还是清华大学的,又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老师、同学,大家都很认真,很新奇,一个个扛了条凳来,伸长脖子想取点真经。但是,这位博士,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很新鲜的命题:“我们为谁读书?为我们的母亲!”但他没有和老师们常常叨叨的那样,说我们的母亲起早贪黑什么的,而是又一个掷地有声的一问一答:“当狼咬住孩子时,谁敢咬狼?是孩子的母亲!”母亲,这场富有煽动性的报告之后,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很少说话,很少过问我的学业,她只是默默地为我准备着一切,但她有父亲一样期盼的眼神!
要学习了,一定要考上大学!我也开始认识到:学习不如人,成绩上不去,不是自己比别人强的理由。即便,这是新科举,这不体现学生们的能力,可什么样的考试就能体现呢?即便,这种培养人才的机制很刻板,很陈旧,为什么自己在这种机制下就不如别人呢?一个有能力的人,不应该有这么多的怨言和借口的!当然,我不是不满于教育的某个方面,我是迷恋文学荒废学业。但应该想到,文学不是玩弄文字的游戏,伟大的,或者有一定成就的作家,都必然是出色的思想家、哲学家。因为文学不是生活的流水账,不是会写字就会作文,一如不是会涂抹就是画家,会拿笔就是书法家。文学是达意表情的语言文字(胡适),文学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陈希我),文学是使命,是责任,是作家的良心(万润龙)。
当然,做为人,心智正常的人,一般都是有自己的爱好的,名为“文学”的我,岂能轻易撇弃文学。但是,疯狂过,热烈过,也被冷却过,我开始平静地看待一些问题,考虑一些事情。文学不是“吾家事”,不但如此,在我资质、素养都达不到时,她和我还有不远的距离。但不管是文字雕刻生活,文字点缀生活,还是文学丰满生活,我肯定要继续追求文学,作为生活的守护,也是挽救精神的流失。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我要唱的歌,至今还没有唱出,每天我都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似乎我的作家梦已经破灭,但表达的欲望还在时刻燃烧着我。我也相信,我会慢慢提高,慢慢说出我想说的,慢慢表达清我要表达的。而不一定就是为了文学。
说到这里,我记得曾经在《读者》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有两个小孩常常去街头画画,第一位朋友画起来很快,常常在围观的人的欢呼中,他兴奋地举起自己的画作,不久他就在这座城市声名雀起;而第二位朋友总是画得很慢,每每收工之时,围观的人总是遗憾地看到他未完成的画,自然很少有人为他喝彩,甚至没人认为他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但是,许多年以后,当所有人已经对第一位朋友的作品没有多大兴趣之时,他们看到了第二位朋友的画展。对大家来说,他的画作更新鲜、更有冲击力。第二位朋友一鸣惊人,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画家。
还提及这样的故事,好像我还在隐晦表达我的野心。但正如目前流行的一句话所说: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我想我应该做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许多东西是靠高强度的刻苦训练和超强的欲望争取来的,但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急的,该是你的到时候会瓜熟蒂落,不是你的急成神经病也没用。
(令琪清 2008-6-11 约2200字)
-全文完-
▷ 进入令琪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