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潘先生印象遍地黄花

发表于-2008年06月09日 凌晨1:13评论-0条

潘先生就是潘颂德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教研所研究员,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曾任硕士生导师。我没和潘教授谋过面,本来四月份是我有机会去拜访他的,后来因为工作紧张,原定的上海之行未能成行。但没见过潘教授本人,并不能说我不能谈对他的印象。 

说来惭愧,第一次了解先生是在《咸青草》的上,那本书是我亦师亦友的陈墨老先生的文集,那文集的序就是先生作的。去年底自己想出书的时候,我和童心先生商量,请谁作序比较好,他说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就是潘教授,我想了一下,就对他说了,想烦劳潘教授,只是不知道老先生是不是会答应,毕竟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童先生说,他会和教授联系的,要是行,就把稿件寄过去。没过两天,童先生就来电话了,说是教授答应为我作序。于是我整理好自己的文稿,交给了童先生,让他代为联系。自己象个没事人一样,就置身局外了。

过了不久,童先生就来了电话,说是教授作的序收到了,有四千字,手写稿。他又对我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受到先生的序,本来以为要年后才能收到,没想到先生赶在了过年之前。

等我从童先生那里拿到文搞和序之后(先生还让童先生转来一张名片),我被教授的敬业精神惊呆了。同时我也为自己的粗心而惭愧。

因为贪图方便,我的文稿在打印的时候,用的是小五号字,没想到先生把这小五号的文字逐字逐句看了过来,把我原来打字的时候的那些差错一一纠正了过来(因为我用拼音输入),还有复印的时候因为纸张折叠的关系,所以有漏页漏行的情况,他也都一一标出来了,对文章中有的用词、目录的编排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措词还很婉转,用的全是商榷的口吻。当时看着先生一个个改正的地方,我真的有无地自容的感觉。于是我按照先生名片的地址给先生写了一封信,对自己的粗心作了检讨,对先生的厚爱表示感谢。先生很快就回了信,信中有对我的勉励和希望,还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我,这一次我被先生的真诚所感动。可是我不敢贸然给先生去电话。

一直等到三月中旬,单位准备四月份组织女同志去上海体检,我和出版社联系之后得知那个时候书也可以出来了。踌躇再三,我拨通了先生家里的电话,当电话里传来先生洪亮的嗓音时,我对先生自报家门,先生爽朗的笑声消除了我的顾虑,我告诉他我准备四月六日去上海拜访他,到时候带上我的书。他对我说,他要把我的书送给朋友们,让我在书上签名,名单会提供给我的。我说,不用先寄过来了,当面听先生指示,到了上海再签名也来得及。

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了先生的来信,信中是一串长长的名单,先生说,怕到时候漏下谁,还是先把名单寄给我,那样我也可以有时间先把名签好。我被先生的细致周到折服。

事实证明,先生是有先见之明的,上海之行最终我未能成行,于是我只得电告先生,并按照先生提供的名单,为各位朋友签上名,然后发了一个快递,把五十一本书寄给了先生,心想先生交代我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意外的是,最近几天,我连续收到了上海朋友发给我的信息、电话、书信,当然还有一本本的新书,原因在收到先生的书信那天我才明了,在信中说,我寄给先生的书他已经转赠或转寄给各位朋友,并且交代每一个朋友在收到我的书后要给我回电或是回信······

读着先生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先生啊,你的敬业、你的真诚、你的细心,你对晚辈的那份关爱,我要怎么才能报答啊?为了我的书,你操了多少心思啊!是你,让我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收获了这么多份美丽的友情以及友情之外的东西。

这就是我对未曾谋面的潘先生的印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遍地黄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箫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