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夕阳退隐,海风轻拂。陌生城市的夜里柔弱的灯光暧昧地笑着,大街上行人车辆各行其道,来去匆匆。近处的酒楼不时传来酒足饭饱后人们款款道别的碎语。
我仰望着这座城市的夜空,茫茫天际漆黑的一片,似乎置身于阴冷潮湿的无底洞,让人感到无奈、孤独与寂寞。只有那份写满祝福和思念的心境,悠悠地来到盛满星月之光的家乡的夜晚——那潺潺流淌的小溪;那忽隐忽现的渔灯;那若即若离的披着暗淡月光的座座山丘,还有那撩人心弦的幽幽萧笛……
(二)
子夜十分,一声响亮的春雷长啸而过,接着是一个婴儿落地后清脆的啼哭声,雷声过后的沉寂传向茫茫的夜空……
婴儿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生活,似乎已无法离开那片纯洁的土地了。然而,人是要长大的。九月的一个早晨,我——那个长大了的婴儿踏着朝阳的身躯,怀着秋收的喜悦,装着父母的期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高中的大门。此时此刻的我满腔热情,大有发愤读书而在将来一展抱负、辅国图强的信念。可三年的时光太过短暂,我还没学到足够的本领,岁月就敲响了六月的钟声。高考结束,我落榜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在那一刻付诸东流。唯独在生命的那片净土上还剩有十二年的文字,长长的像一条龙,那是我苦苦寻找的有些无奈、有些悲凉甚至不堪一击的文学梦。
梦想告破,我一蹶不振。在那段阴霾的岁月里,除了钻进那一堆堆写有别人命运的丛书里之外,大概就没有什么可以回忆的了。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有一天《乔家大院》的乔致庸来到梦中告诉我:“报国不只是当官才可以,做商人也一样在报国;《活着》的富贵也告诉他,人只要好好的活着,无论曾经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一切都不重要了。
一夜之间我成熟了许多,我感觉到了自然的明朗清纯,也想到了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于是不再徘徊,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晦涩的阴影,决定走出贫瘠的大山……
(三)
入秋后不久,浓浓的秋霜里留下了我远行的足迹,南下闯荡的决定父亲是第一个支持的。他说年轻人就应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将来有能力就找一块好地安家,实在不适应外地就回来。父亲说完,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眼泪,浑浊里充满了怜惜和矛盾。他舍不得我离开,又希望我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也许正符合我离别家乡的那份心境。虽然我的人离开了,但是我的心永远守侯在那儿,因为那里有太多太多的往事。
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全能的人,几乎什么活他都会做。父亲知道金秋十月收稻后就是水竹长笋的时候,每到那个季节父亲就叫我和他一起上山,一来收稻草,二来采竹笋。父亲总比别人去的早,每年邻居们在我家吃过竹笋熬酸菜后才想起到上山采竹笋。然而,父亲的一生却像他那段走十八弯的山路,翻十几座的大山穿梭于深山村寨中去收破烂的经历一样曲折坎坷。
父亲八岁就没有了爹,小时候随祖母嫁到别的村庄里。那年头很苦常常闹饥荒,所以父亲做过“乞丐”。后来长大了做拉煤车夫。年轻时去过广州、深圳,但是父亲不识字,只能回到贫瘠的山区做一名普通的农民。父亲经常挨饿省下钱来给我和弟弟妹妹上学用。他宁愿自己穿得破破烂烂也要给我们买几件体面的衣服。每次我们不听话不认真读书的时候,母亲总是说些关于父亲的故事给我们听,每次我都会听得流泪。渐渐地我不再顽皮了,为了父亲我要读书,但是我最有兴趣读的却是与考试无关的书,并且常常挑灯夜读至半夜,但父亲发现后非但没有骂我,只说早点休息,少看一些不正经的书,就走开了。父亲就是这样的人,自己苦也不让自己的儿女苦,自己累也不让自己的儿女累。遗憾的是我们都不争气,考不上大学,令操劳一生的父亲失望了。
跑长途的汽车徐徐开动了,一声长长的显得苍凉的汽笛,视线里拉长了我和家乡的距离,可却不能拉长在我心中我和家乡的距离。消瘦的父亲在翻滚着尘埃的车后,使劲地挥动着那枯瘦的手臂,仿佛在告诉我:儿啊,走啊,走的越远越好,好男儿就不要回头。
车缓缓地驶出了家乡的地界。我猛回头,视线里那个熟悉的身影成了家乡那座最高的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砾依然如青山常在,而我却如惊弓之鸟,惶惶随车而去,最后长满乔木的山顶也彻底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突然间我的眼前挂着气势恢弘的雨帘,什么都看不清了,模糊一片。
我想,如果离开家乡后,我不能带给它金钱和荣耀,那么就让这充满我满腔热情的清泪洒在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上……
(四)
此时此刻夜是别人的夜,月是别人的月,城市也是别人的城市。站在江边看着对岸的万家灯火的别人的家,心中流动着一股寒流,浑身悸动。
星夜无语,深秋的霜露悄无声息地依附在南国青青的草坪上。窗外不时地传来机动车疾驰而过的声音和失眠的上班族所播放的音乐……
我轻轻的收好笔,收好心,秋夜里一切的一切又归于宁静。
-全文完-
▷ 进入雷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