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降——秋圃河漂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五月的秋圃河畔桃花早已谢了,只有大大小小的白石还在静静地守候千年以后纷至沓来的游客。唐时的李白挥笔写下赞美秋圃河的诗句时,肯定不知道还有一株青草,步其后尘也在秋圃河上漫游,抚摸着诗仙驻足的白石碧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初临秋圃河已是中午时分,红日当头,扶老母携娇女,跟随众多游客造访清幽胜境,路行至半,石级难爬,故将老母安置于农舍茶园小憩,和女儿继续上行。仰秋圃河源头瀑布高悬,方可体味“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水如一匹练,清澈见底,涤足休憩,清凉透心,一路倦意荡然而去。途经山中严家古村,房屋皆多破败,少有新瓦。严氏祠堂大门紧闭,从门缝窥探,院中摆放两口黑色的棺材,说是此地旧习,有升官发财之意。望见椿米旧具,指于小女一看,小女嗯嗯,一笑走之。唯过吊桥,晃动不止,小女胆小怯怯,必等行人走完,方敢踏步,一去一来,惊叫不已。
此处民风淳朴,老母饮茶,拒收茶资,倒让老人家欢喜不已,令我购买山货,聊做答谢。母命难为,顺而从之。小女自告奋勇将竹笋、葛根粉等山货装入背囊;另选香樟原木数块,说是回去送给同学留作纪念。山中还有一名品唤作“雾里青”,皖中的富硒名茶,因行囊有限不好携带,只好放弃。
牯牛降风景分作两处,下得情人大峡谷又上另一景区龙门大峡谷。老母腿疼,不便攀援,依旧在山下等候我们。婉转而上,太阳渐次西沉。山大石巨,溪水顺流而下,偶有激荡徘徊,水声潺潺不绝。平缓处,水聚成潭,平滑如镜,映出四面山峰水天相连,倒影剪剪如画。“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不知李白当年用怎样的心情描绘出这人间仙境,“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唯遗憾的是,未见山石之上镌刻诗仙的名作,依旧保留着原生态的模样,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
暮色渐临,导游引领我们来到漂流的地方,一片静寂的碧色水潭,水清见底。无风的傍晚,只有水草匍匐在水下顺着水流的方向柔柔地摆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清潭。
一车的游客等候水旁,好动的人们,打起了水漂,嬉闹不停。良久,秋圃田舍翁,驾车送皮筏。少年们一拥而上,漂然而去。我奉老母静候,最后登上皮筏,母在前,我在后,小女居左执一桨,另一男客居右也执一桨。秋翁撑竹蒿,顺水缓缓而下。此时,岸上独立一少年佳婿,左背右挎四五个背包,头摆得像拨浪鼓,坚决不肯下水,随导游坐车而去。
秋翁健谈,问及老母高寿,答曰:七十有六。秋翁极为佩服老母这般年龄还可以出门游玩。说:欢迎明年再来秋圃河玩。老母说来不不了喽,没有儿女陪着,出不了门喽。一席话说的我是心生愧意,上次陪老父母游三峡、回乡祭祖已是五年前的事情了,转眼之间并没有觉得父母年事渐高。此番也是老母惦记外祖父母的坟茔,特地返乡,顺路游玩。回乡所见亲友无不白发苍苍,互诉别情,唏嘘不已。
问及秋翁牯牛降的来历,秋翁言道:站在安徽石台县的最高峰,可以看见这座山很像一个大牯牛。相传古时一个大牯牛从天庭下凡,降在此地,因为喜欢这里的水草丰美不肯走了,最后变成了这座山,后来的人们就叫这座山为牯牛降。秋翁信口吟道:“秋圃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李白曾经六下秋圃,为秋圃河写了很多诗章。过去的秋圃河比现在要美,现在的秋圃河很脏了。尽管如此,我们看到的河水仍然是清澈见底,河底的鹅卵石仿佛触手可及。唯有两岸高矮不一的水草上挂着无数的塑料袋,让人怅然不已。秀美的秋圃河也难逃旅游开发弊端,缺少旅游教育的游客,带走了这里的风光秀色,留下了他们无边的垃圾,让这青山碧水情何以堪?
“河里有鱼吗?”
“有。有鲤鱼、鲫鱼、草鱼。”
“有什么特别的鱼?”
“有军鱼。现在河里很少见到军鱼了,我十多岁的时候,秋圃河里的军鱼捞都捞不完。游客太多了,军鱼被吃光了。”
“唉,只要是人吃的东西,总会被吃光的。”
二点五公里的行程很快就到了,一路漂游水势平缓无忧,途经两个滩涂,略有起伏,无惊无险。暮色苍茫,远处的鱼儿扬起了水花,还有一个游泳的少年;老母愉悦,游兴颇浓;小女奋力划桨,笑逐颜开。我不停地向秋翁问这问那,却已然要靠岸了。握别秋翁,天色渐暗。上的岸来却看见栽于明时的两株古老香樟,雌雄相向而立,看来看去,还是分辨不出那个是雌的那个是雄的,怏怏而去。
遥望秋圃瘦月,无处倾诉乡思。归来倦色难看,夜宿农家田舍,虽简陋却也干净,浆洗沉沉入梦。“清风动竹窗,越鸟起相呼。”朦胧之中,已是雾霭笼罩,鸟鸣情歌,天已开始放亮了。
早餐后,趁着空隙,拉着小女跑到古香樟树前,按下快门,借香樟之倩影,留下树的记忆。
车轮启动,回眸再望牯牛降青山碧水,已是“鱼龙动坡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断肠正西看。”这风光,这美景都像我那遥远的故乡,只能淡淡地留在回忆,留在斑驳的字里行间,慢慢去想……
-全文完-
▷ 进入月宫青青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