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一个最能牵惹情思的词汇,每每在某些场景中被人有意无意的触及,心里的震动就会被敏感地传递到记忆的深处,仿佛久藏的书籍被重新晾晒,翻阅之时不觉已忘却身在何处!
那是一个留下太多回忆的地方,那是一汪少时清贫却快乐的源泉……
儿时据老人讲,老家曾是历史上有名的流放地,本来应该是忧怨聚集之处却因为一些受排己的名士政客的落魄到来而增加了太多的文化流入,加之充边的中原人与当地人的混居,儒家的思想渗透无孔不入,以至于佛教寺庙曾大为繁盛,几千人的小镇周围曾经建有庙宇十余座,香火也一度十分鼎盛。建于金大定六年的古塔历经几百年的政治和自然风霜的洗礼,仍然巍然屹立,只是重新修缮的塔身已不见了六孔佛像,让人浮想当年善男信女的虔诚礼拜中,塔周云雾缭绕、佛像慈悲庄严视下的场面。而我的童年的生活就在与古塔或多或少的牵系中铺陈开来……
古塔上每年都会飞来一种燕子,它们从来不像普通燕子那样衔泥筑巢,石彻的塔身由于风化和侵蚀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孔洞,就成了它们安全又结实的窝,它们来来往往,自由穿梭在肃穆的古塔和炊烟袅袅的民居之间,不知在入世与出世的徘徊中,它们是不是也有了更多的慧根?安之若素的飞翔是不是也有更多凡人察觉不到的通灵之气?在没有听说过生态保护一说的多年以前,哪家的孩子若是淘气用石子去攻击塔燕,一定会被家长狠打一顿屁股,并恶狠狠地警告“打塔燕是要瞎眼睛的事儿,看你还敢胡闹!”童年的我一向爱追根求底,却也未敢在塔燕身上动过歪脑筋,闲暇时候爬上塔座仰望塔燕轻盈的身姿,聆听它们叽啾的鸣叫成为我让大人们最匪夷所思的怪行为,听累了,看累了,我就会起身用小刀在已不见了佛像的塔壁上刻下新近觉得可以示人的学习成绩,得一个一百分就画一个道道儿,当时还没有人告诉我不许在文物上乱画,我也就任这种破坏行为持续到了小学毕业。不知一批一批在此处繁衍的塔燕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还记不记得在它们生活的轨迹中有一个如此痴迷于它们的小丫头?也不知古塔后来的参观者是否会因为我的顽劣而扫了游兴?
老家还有一个钟爱的去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夏天的时候,天濛濛亮就来到池边,看荷叶上滚动的新露未落,用一根木杆轻轻晃动荷茎,转瞬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声在胸中乍起,再偷偷地摘下一片荷花叶子顶在头上,任凭太阳出来怎么晒,仍旧是有此一物奈我何的潇洒和豪迈!这样的美妙景致仿佛全为我一人而设,留连至夜暮来临,蛙声响起和着不远处民居散发的柔和的灯光和炊烟,沉醉不知归路而被父母呵斥也不以为然。在荷池边的老榆树下有不意掉落的巢中小鸟被我拾到,便一连数日神牵心系,去田间捉小虫,喂嫩嫩的菜叶,把还没有长毛的“丑陋”小鸟儿当作宝贝似的呵护,上学临出门时把它放在亲手做的小棉垫子里,再精心放一些纤细柔软的小布条增加保暖,放学跑回家中第一件事就去看小鸟儿是否还健康,是否有了新变化,用足了关爱却终没有将小鸟儿养大,不知何故夭折的小鸟儿被我重新拿到荷池边的榆树下“厚葬”,从此,去荷花池边就多了一份忧伤,小小的年纪竟由此懂得了伤怀的滋味!
老家的古城墙还有些断垣残壁存在,拎把铁锹在古城墙脚下挖掘,除了想印证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外,更想知道城墙底下是否还留有一些战争的遗迹,挖掘多日的结果是除了几颗“出土”的牙齿外一无所获,这几颗牙齿被我反复的揣摩和比较之后而知,决不是什么“周口店人”的遗骨,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猪牙而已!站在城墙的豁口处向城外眺望,“关山月”不见,“兵马嘶”似闻,浮想联翩之时,墙角突然窜出的灰褐色小蛇惊扰的结果就是我嘶哑了嗓子狂奔回家中——思想的云游偃旗息鼓。
这样一路捡拾,该有多少记忆的片断慢慢回放啊,一边写下这些零碎文字的同时,久违的恬淡得以重温——那个北方的小镇,离开多年的小镇,梦绕魂牵的小镇——我的老家,多想能回你慈母的怀抱允我放任随性,予我再如少时单纯而快乐的心,多想放下所有的目标,在你平淡无争的舒缓中得以全身心的休整……
因为老家的滋养,我的生命曾经美丽,更因为老家的芬芳,会重获努力未来的动力……
-全文完-
▷ 进入四月芳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