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往往和缘分紧紧相联,有了缘则有了美丽的初始、良好的开端,有了份便找到了驶往终点的驿站,收获甜美的果实。仅仅有缘,只能怀揣在记忆的收藏夹里,既有缘又有份,那便是上对了车,坐对了位,进对了站,上对了床,便可高枕无忧,坐享天伦之乐了。所以,为人要多行善事、积德阴功。我的一生,有缘有分,是多行善事的结果。
(一)和黄鳝结缘
即将入学和入学后不久,居家门前有一个官园子,小时的理解是一个关着门的园子,叫它官园子是长大后的事。据说,古时我家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当兵上在的营房,有当兵的,肯定有当官的,于是猜测这个园子,也许是过去的官员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后来我就把这个菜园子称为官园子了。已经物是人非,虽然不知很久的过去它是什么样子,虽然现在已经物是人非,变成了车来人往的河流,但小时的园子却在记忆的星光里闪烁。
当时,官园子里有两个很大的池塘,池塘边缘用一些没经打磨的青石垒就,池塘里种着一些“艽瓜”(不知学名),池塘外种着许多蔬菜,人们为收获蔬菜经常从池塘里取水浇灌菜苗。也许是经营的人多了,池塘里的水很肥,我也经常在池塘边放放鸭子、摸摸螺丝。一次,当我爬在池塘边伸手往石洞里摸螺丝时,突然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以为是水蛇,虽不怎么痛,却吓得哭喊起来。有大人闻声赶来询问,我边“嚎丧”(方言,哭泣的意思)边诉说了其中的原因。大人不置可否,如我一般躬身爬在池塘边双手往石洞里触摸,看他费劲的神情,以为真是水蛇。他摸了一阵后,一支手突然用力往池塘外边甩,以为他被蛇咬上了,吓得我躲闪一边。其实不然,躺在菜地里的是一条很大很粗至少有一斤多(市斤)的黄鳝(当地的鳝鱼多为黄色,故称黄鳝)。人们见了,深感愕然。有人说:“这哪里是什么黄鳝,分明是一条化骨龙,是一种神物。吃不得,吃了会死人的。”有人说:“它是黄鳝的王子。”并用手指着黄鳝身上说:“看,它身上的有三道花纹,和老虎眉心上的‘王’字一样,是王者的标志。哪来什么化骨龙。”有人说:“跟本就是一条黄鳝,无非塘子里的水太肥,它多年未被人们捉到,所以才会有这么大这么粗。”然后接着解释说:“‘五月冬五’(五月端阳节)刚过,正是黄鳝的产卵期,它也有母爱,你去捉它,当然要被它咬。所以,也只有‘五月冬五’后的黄鳝才会咬人。”在人们的争论中,捉到黄鳝的大人一声不吭,拎着黄鳝走了。后来听说那条黄鳝被他杀后煮吃了,看他现在依然健康的样子,知道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自此以后,我对黄鳝始终心存余悸,至今也未学会从洞里抠黄鳝。
(二)学钓黄鳝
胆量是练出来的,加之我天性玩劣,对黄鳝开始由惧怕慢慢转变为热爱。小学快毕业和上初中不久,我和玩伴们在相互交流中学起钓黄鳝来。
先是自己制作出黄鳝钩。找来废弃的汽车轮胎,用火焚烧冷却,用刀削去未燃尽的部分,取出轮胎内的钢丝,用钳子将钢丝剪断成每节四五十公分左右,用小锤打制钢丝的一端,使钢丝尖而有棱,又将钢丝放到青石上打磨锋利,再用宰子(用下宰钢筋等坚硬物品的工具)在又尖又锋利又有棱的一端,宰出一个俗称“倒挂棘”的缺口后,用钳子将其扭成钩状,并把钢丝的另外一端扭成环状,钓黄鳝的专业用具就制作好了。
每天中午下课放学后,玩伴们相互邀约去附近农村的秧苗田和稻谷田里“钓黄鳝”(当地习惯叫钓,而不叫钩)。“钓黄鳝”时,找来引诱黄鳝上钩的蚯蚓穿在黄鳝钩上作诱饵,沿着田埂细心观察田埂脚下有无黄鳝穴居的洞口。一旦发现黄鳝穴居的洞口,通过水温和水的清澈程度判断洞内有无黄鳝。感觉良好时,则将穿有蚯蚓的“黄鳝钩”轻轻放入洞内,并根据洞的大小和深浅判断黄鳝所处的深浅和黄鳝的大小,以确定“黄鳝钩”应当放置的位置和伸入黄鳝洞的距离。放好黄鳝钩后,静静地等待黄鳝上钩。如果三、四分钟还不见动静,便可收“钩”走人。如果黄鳝钩有轻轻颤动,说明黄鳝已开始咬钩,应作好拉钩的准备。如果“黄鳝钩”轻轻动后又不见动静,说明洞内的黄鳝很狡猾,也许曾经多次上当受骗过,那更要耐心等待最佳的捕获时机。如果“黄鳝钩”轻轻动了几下后,突然将钩拖入谷底,需赶快抓着“黄鳝钩”的后圈试着用力往外拖。切忌用力过猛,用力过猛会把黄鳝的嘴撕破,让其逃脱。错过时机,黄鳝会将整个“黄鳝钩”拖进去。那么,不是你钓黄鳝而是黄鳝钓你了。如果钩住了黄鳝,需用左手试着用力拉着黄鳝钩,并将黄鳝拖出洞口。同时,用右手等待在洞口,并将中指轻轻翘起。待黄鳝出洞后,左手钩住黄鳝不放,右手快速行动,用中指和其余四指紧紧卡住黄鳝的脖颈下部,感觉抓紧后,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退去钩后,将黄鳝放入笼中,装入袋里,或用草藤穿起提着。假若是“左撇子”,抓捕程序正好相反。如此多次反复,便可以收获一顿丰盛美味的晚餐。
(三)用热情将泥鳅和黄鳝照亮
初中快毕业和上高中不久,玩的兴趣依然未减。几个要好的伙伴,经常邀约在一起,于晚间到城附近的农村刚撒进谷种不久的秧苗田里照泥鳅和黄鳝。怎么照呢?不需要电池和其它电源,也不需要灯泡之类的物种。只用一些简单而原始的工具和就地取材的材料。要些什么工具呢?需要夹黄鳝用的黄鳝夹,宰泥鳅用的宰子(也可以宰鱼),照黄鳝用的黄鳝灯。但工具需要自己动手做。
制作“黄鳝夹”的过程很简单。从山中砍来竹子,或到附近农家购买,或伙伴从自家找来竹子后,将竹子劈成宽三、四公分,长三、四米或四、五米的条状,用刀刮削光滑,使之不易划手。又分别将两根竹条顶端的两面相向削成尖状,使之平放在一起对齐后像合笼的剪刀的顶端。然后,分别在两根竹条的顶端以下三、四十公分的范围内,用刀刻成齿状。又在齿状下方四、五公分距离处的中央,各钻一个小孔,并用钉子或铁丝之类的东西穿进两根竹条的孔内。使之既起到固定两根竹条的作用,又可使两根竹条相向旋转。既可使顶端的“齿空”能恰到好处地合在一起,又可使竹条的未端用两手向内用力时不易夹手。这样,一个形似大剪刀一般,专门用于夹黄鳝的黄鳝夹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宰子”的过程也很简单。找来废弃的牙刷,将牙刷的“牙毛”剔去。找来老人纳鞋用的“大底针”,或四、五公分长且较为牢实的钢丝,用钳子捏着钢丝或“大底针”的顶端放到火上烤热后,每隔半公分左右,深浅一致地并排插入废弃牙刷内。插了十公左右后,待钢丝和“大底针”冷却固定,将插好钢丝或“大底针”的牙刷固定在三、四米或四、五米长的细竹顶端。这样,一个用于宰泥鳅的“宰子”也制作完成了。
然后,就是照黄鳝用的黄鳝灯。也很简单。找来粗细适中的铁丝,将铁丝织成网状,再把铁丝网编成大碗的形状。按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在其上方用铁丝联接成三棱形,又将三棱形铁丝的上方用一根一、两米长的铁丝链(目的在于使“黄鳝灯”容易摆动和收缩)联接起来,并将铁丝链的另一端系在一根长四、五米的细竹顶端。这样,照黄鳝用的“黄鳝灯”也制作完成了。
有了“黄鳝夹”,有了“宰子”,有了“黄鳝灯,准备好燃料,准备好背燃料的箩筐便可照黄鳝去了。需要什么燃料呢?不是汽油,不是柴油,更不是液化气之类的东西(当时从没有听说过),而是干燥的柴禾,含松脂较高的松明和橡胶皮等易燃物。这些燃料都必须在事前准备好、准备足。
放学回家后,我们几乎什么事也不管,大人叫吃饭也顾不上。要么,从林业局车队或汽车修理厂找来废弃轮胎,将轮胎用刀宰成块状后,再把块状的胶皮宰成宽两三公分、长二十多公分的条状。要么,将家中的一根根柴禾用刀斧一节一节的砍断,再把一节一节的柴禾一小块一小块地均匀破开。要么把松明破小。如果有废机油,可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柴禾适当用废机油涂上而助燃。松明得来不易,胶皮更不好找。因此,只能将它作为照黄鳝用的引子。燃料准备好后,将它们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装入箩筐,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照黄鳝不是想去就去,需要像婚丧嫁娶、起房盖屋一般选日子。需要在夜幕完全拉下,天上星星闪烁的时候,或雨过天晴的晚上更佳。据说,黄鳝、泥鳅喜欢在晴朗的天空下看星星。
终于盼来了好日子。几个要好的朋友明确了分工,给“黄鳝灯”添加了柴禾,燃起了“黄鳝灯”后,一人提着“黄鳝灯”,一人背起箩筐内的柴禾,一人拿着“黄鳝夹”,一人拿着“宰子”,眼睛看着眼睛,星星对着星星,像更夫巡更一般饶有兴志地漫步在秧苗田的田埂上。今晚,去的人多,可以相互照应。如果去的人少,分工就不需这么明确,但至少需要两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为提黄鳝灯的人手才有一双,不能分身去既用黄鳝灯照黄鳝,又拿黄鳝夹夹黄鳝,或者用宰子宰鱼和泥鳅。
黄鳝较憨,只知道静静地躺在浅水的秧苗田里,一动不动地痴痴地用眼睛与星星交谈爱的物语。所以,只要掌握好光在水中的折射率,夹取时不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容易夹伤或夹断),将之收获不成问题。当然,如果黄鳝离田埂较远,必须下到田里夹取。泥鳅很狡猾,经常在水里的石头旁和星星玩捉迷藏的游戏。如有风吹草动,便溜得不知去向。所以,宰泥鳅时,除掌握好光在水中的折射率外,出手速度要快,要把握好的时间差,做到稳、准、很。进入水里宰泥鳅,那是外行人说的话,等你宰到泥鳅,也许天都亮了。鱼和泥鳅一样,对光和声的刺激最为敏感,也是不好对付的东西。
一路走来,照照停停,几个小时后,收获不少。我们到了田埂旁的一棵大青下,突然听到:“为泥鳅黄鳝报仇,为泥鳅黄鳝报仇!”的叫喊声。未及反应,土块和石子噼噼、叭叭地向我们袭来。黄鳝灯被砸得火星四溅,行将熄灭。朋友们慌不择路,有的整个掉进田里,全身沾满泥水。有的一脚踩空,踩进田埂脚下的泥水里,拨出泥脚后,沿着田埂狂奔,鞋子也顾不上拾,气也喘不过来。跑了一阵后,大伙相聚在一起时,发现今晚的收获全泡汤了。现在想来,当时真笨,在大青树上用土团和石子砸我们的人,总有尽粮绝的时候,何不伺机杀他一个回马枪?
此后,身高增长了,年龄增大了,朋友们相互邀约在一起照黄鳝的机会却再也没有了。不是没了玩的兴趣,也许是被“为泥鳅黄鳝报仇”的呐喊声吓怕了,吓成缩头乌龟了
(四)招惹黄鳝泥鳅
工作后,朋友邀约去吃野味,不假思索地跟着开私车的驾驶员开着私车去了。车子像照黄鳝一般一路走走停停。跑了多少路,到了多家饭店,问开店的老板,都说没有野味。问小工,小工说只有黄鳝和泥鳅。很久没有吃到泥鳅黄鳝了,大伙商议后,吃不到野味,吃泥鳅黄鳝也可以。问小工泥鳅在哪里,让我们瞧瞧。她说不用瞧了,就在这里。“在哪里?”“在这里。”朋友不明白,我也不明白。经朋友再三追问,她才用手指着自己。以貌取相,她至多十七、八岁。朋友明白了她的用意,说道:“你这么小的年纪,我们这么多的人,消受得了吗?”“老娘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再大的石头也压不死黄鳝和泥鳅。”“我们都是从小和泥鳅黄鳝打交道的人,还不知道石头压不死黄鳝和泥鳅?石头不但压不死黄鳝和泥鳅,石头还是黄鳝泥鳅避风的港湾和停泊的航船。”“要不试试?”她在说话的同时,突然扒开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两个热乎乎的东西。在场的朋友吓得拔腿便跑,坐着车子溜了。事后,朋友说:“你们这些色大胆小的东西,比泥鳅黄鳝还滑,叫你去吃味野,还以为真是去吃野味了。”“那你为何不把根留下?”“你们都跑了,我留下还有什么意思?”想想真无聊,看来年纪不小了,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五)为泥鳅黄鳝报仇
两三年后,从朋友的神聊中收听到:红河上游,哀牢山下有一个花腰傣之乡,生活着一个姓花,名字叫做“花腰傣”(傣族支系)的民族,她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过着男耕女织、栽秧割谷子式的美好生活。但就在这诗意盎然田园里,如果哪位傣家少女不会捉泥鳅和黄鳝,就会因没有人要而嫁不出去。听后甚是奇怪,只有不下蛋的公鸡,哪有嫁不出去的人,即便是歪锅配歪灶也好。
世上跑得最快的人总是曹操,要不,怎么说起曹操,曹操就到了呢?一个电话过来,派我到花腰傣之乡“三农”去,没什么考虑,沿途观光去了。攀枝花了,凤凰花开,凤凰花开了,金光菊又开。初春栽了秧,初秋收早稻,中秋栽了秧,冬春收晚稻,甘蔗甜蜜了,人心比天高。又喝泉水又喝酒,鱼鸭欢歌情趣好,新朋好友真不少。
时光如风儿吹过,阳光把雨水梳过,流水把大地洗过,身边怎么多了一个快乐美丽的少女?她说我“计划生育和预防艾滋”讲得好,吹牛也地道。我到那里她跟到哪里,惹得人们评头论足:“看样子,干黄鳝快要变成大鲤鱼了。
我不知,人们将我比做干黄鳝,是什么意思,也不知大鲤鱼代表什么,但我却知傣家好捞鱼摸虾,喜欢在红河水里畅游。要不,怎么会有:“干黄鳝,糯米饭,二两小酒天天干”的顺口溜呢?要不,怎么男人会那样嗜酒。要不,男人怎么会说:“不会捉黄鳝泥鳅的姑娘嫁不掉。”其实,都和男人们好喝酒有关。所以,干黄鳝是傣家的一盘道貌岸然的美食。每当谈起黄鳝和泥鳅,“小跟班”便会激动起来,说捉泥鳅黄鳝是她的拿手好戏,可以手到擒来。
一天,我和她一起去农家宣传水稻旱育秧,正好路过一遍准备用于育秧的水田,不时看到她如寻花问柳一般徜徉驻足在田埂上,观察水里的动静。如发现似黄鳝洞穴的地方,便蹲在田埂上,或下到水里伸手用中指在洞口轻轻测试,就像在感受水的温差一样。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时,她在把手指轻轻伸进洞里的同时,静静地观察着水面。一旦有黄鳝从另外一个洞穴轻轻钻出,便急步上前,就像人们在山中捡拾蘑菇一样将黄鳝一把抓起,让黄鳝无法逃生。我说:“你连黄鳝的前洞和后洞都分得一清二楚,真是难得。要是人的前洞和后洞也分得清就好了。”话音未落,她就抓了一把泥巴抹在了我的身上。不到一小时的功夫,我手上的藤条上串满了黄鳝,让我在人前炫耀了资本。
一段时日后的一天傍晚,见她找来了一大堆小篾笼,打开笼上的大盖子后,又将大盖子上的小盖子打开,并将一条条在碳灰里拌过的蚯蚓分别装入大盖子内后,又将小盖子盖上。然后,又把大盖子盖在竹篾笼上,就像开启和装填俄罗斯的“套娃”一般。问她:“干什么?”她说:“下黄鳝。”“怎么下?”她指着竹篾笼上的洞口说道:“黄鳝闻到香味,从这里钻进去后,就像人将头伸进栏杆后,稍有错位就再也出不来了。何况,里面还有反向的篾片。”装好黄鳝笼后,她又找来绳子,用绳子将“黄鳝笼”串成两堆,又分别拴到一根棍子的两端用肩挑起来,并让我和她一起去。我问她:“你们不照黄鳝吗?”“照的,那要在秧苗没有长高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经常拿着电筒去田里照黄鳝。”“是照黄鳝还是照人,不一定吧。”“‘照黄鳝’也可以,照人也可以,要看当时的心情。如果要照人,就用电筒发出信号,将他(她)约到大青树下或草堆里。如果要照黄鳝,只管到田里去,没必要自寻烦恼。”想想也对,这里的田埂狭窄,也的还没手掌宽,田面又狭长,不像小时我们那里。这里根本不需要使用黄鳝灯,抓到黄鳝可以一人处理,可以顺手装入腰后的秧箩里。人也不必去多,去多了也是无用。我俩一路走一路聊,到了一遍秧苗已经发绿的秧田里,只见她放下肩挑的黄鳝笼后,每走几步,便把一个“黄鳝笼”放到田埂脚下的水里,并用一团泥巴压在“黄鳝笼”上。如此反复,不多时,“黄鳝笼”就放完了。
回家后,她把我安排在她家住下,并有意让我睡到了她的床上,让我浮想联翩地提前感受了女人的体温,嗅到了女人的馨香,找到了游龙戏凤的快感。当我从担水劈柴声中醒来时,她已在天井里打开“黄鳝笼”的盖子倒着黄鳝了。倒出的黄鳝有一脸盆,让我惊呆了:“像你这样捉黄鳝,黄鳝不灭绝才怪呢!”“没办法,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喜欢捉黄鳝泥鳅和捞鱼摸虾的人也多了。要是在以前,比今天收获的还要多。”她倒好黄鳝后,把一条一条的黄鳝放到清水里冼净,又把一条一条的黄鳝放到碳火里烤黄,然后用篾片挑去黄鳝的肠子,再把挑好肠子的黄鳝挂到荆棘上,并拿到屋檐下让清风吹干。看着那些弯弯曲曲的黄鳝被挂到了荆棘上,就像“酸角树”上挂满了玉坠似的“酸角”一般,让人没有吃到就开了胃口。她说:“待黄鳝风干后,拿到锅中放上少许食盐用油炸了,便可享受其中的甘香了。这里的黄鳝不像你们城里的黄鳝那样又粗又大,感觉像喂了避孕药一般,让人放心不下。”
时逢冬季,候鸟们高兴飞到南方暖冬,暖冬后,又要唱着思乡的恋曲、振起奋飞的翅膀飞回家乡。我也一样,我们相约在冬季,欢乐在今朝,任务完成后便要飞回曾经拥有的那块相思的土地。她说:“我和你去城里看看。”我说:“可以!”她说:“你们城里真好,就像天堂一样。”我说:“你们哪里不是天堂,胜似天堂。”她说:“你说我们那里花多,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其实你们这里花更多,哪一个都时髦,哪一位都漂亮?”我说:“你们那里花开四季,有山野的趣味和泥土的芬芳。”她说:“我们那里花好,怎么会都跑到城里?”她还说:“花花世界,让人看得目不转睛,目不暇接,目瞪口呆,不想走了。”我说:“可以。那你留下吧!”她说:“可以。我把青春献给你,你把存折交给我。”我说:“可以。交给你就交给你。我要为泥鳅黄鳝报仇,让你再也捉不了黄鳝和泥鳅。”
此后,她的家人和亲朋好友把她的攀枝花“爬垫”(用自染自织的布,绣上花边,装上攀枝花逢制成的褥子,是傣家嫁女必备的嫁妆。)和织布机搬到我的家里。朋友见了,夸她一幅好模样,说话声音也好听,还有一番好手艺。既能腌制甘甜酸香,又能穿梭美丽图案。问我施以何种手段,拐到如此美人坯子,是否是来自北方的新娘?怎么说话的声音比普通话还动听,又是沏茶又是倒水,整天忙个不停,笑盈盈的,跟本看不到会发脾气模样。我说她是美丽的花腰新娘,来自美丽的花腰傣之乡,看着她酒都要多喝几杯,饭都要多吃两碗。我和她不知是我“钓黄鳝”,还是黄鳝钓我,或者是我照黄鳝,黄鳝照我,反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没有“钓黄鳝”、照黄鳝那样麻烦,也没有经过那么多程序,随便给她吃了几颗糖,念上几句咒语,再让她喝下一碗迷魂汤,饮下一杯“望情水”,她就跟着来了。朋友不相信,非要缠着我带他们到花腰傣之乡潇洒走一回。我说:“可以。”
-全文完-
▷ 进入云追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