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是”和“全不是”
关于地震灾区建筑物的倒塌,终于传来了来自专家的声音。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长黄世敏、成都理工大学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介寿等三位专家表示,此次巨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是造成建筑物大量倒塌的主要原因,不能将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简单的归咎于建筑质量问题。
专家的这个表态,和前段时间当地教育局对校舍倒塌原因的解释,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众多坍塌的校舍,当地教育局顾左右而言它,解释来解释去,实在不知道那几点原因中,该有哪条算是解释教学楼的命运注定是必要坍塌的。自己蠢笨,左思右想不明白除非出面做证,那些教学楼的诞生过程中有着怎样的一一二二甚至三三四四,虽然校舍是做为教学楼使用的,但此时,业已坍塌的教学楼毕竟是建筑物,其坍塌的原因,教育局的出面不具备专业性,那种东拉西扯的原因根本不具备说服力,那么聪明的人们,干吗要急忙忙的出来瞥清自己个儿呢?本来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色,如此一来,倒有了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教育局嘛,对建筑物的发言不具备权威性,于是在亿万人的瞩目中,期待着建筑专家的解释,而专家也果然不负众望,终于等到了“不能将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简单的归咎于建筑质量问题”的表态。当然,专家的理由是充分的,更具有专业性。那些建筑物的倒塌,当然是原自地震的影响。为什么有些地方别的建筑都没倒,单单就一栋楼塌得彻彻底底呢?对其中究竟不明就里,当然是因为我们对地震缺乏专业的认识。
比如就象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其地震定为八级,但其地震裂度就更要高得多得多。而且地震波的传播实在不是我们的头脑可以想象得到的那么简单,它在传播过程中,随着地质条件的不同,在一段距离中是逐渐减弱的,但到了一个点呢,就会又加强。在整个传播过程里,是可以有几次减弱到加强,加强到减弱的现象出现的。于是,在刚刚好加强的点上的建筑,如果倒塌了,在这个自然的灾难里就是很自然。那些没有倒塌的建筑,就是刚刚好在减弱点上的,在这个自然灾难的眷顾中,没有倒塌,自然也是自然的。
有此一条解释所有建筑物的倒或者不倒本来就已足够,何况还有其他诸多原因,比如建筑物的朝向,比如建筑物的构造,等等,等等,等等,……。这些原因都加起来,足已淹没那个坦言工程不合格承包商的声音。
其实,本来不需要这么麻烦。就是没有地震波传播时的配合,就单单凭着“八级特大地震”,也足够解释一切了。当地建筑的抗震标准是六级嘛,现在真真切切发生的,可是一次八级地震啊!在八级地震下倒塌的建筑,无论如何也来不及验证它们在六级地震中,是不是可以不倒不塌的了。我们更应该得出的结论是:对那些没有倒塌的建筑,可以证明它们是经受住了八级地震考验的,所以一定合乎六级抗震的标准;对那些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只能说明它们不具备抗八级地震的能力,却无法证明它们不能抵抗六级地震烈度。在当地建筑抗六级地震合格的标准下,此次巨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当然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
建设部也已经正式否认,“灾区学校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倒塌”,因为在这次地震中,“在灾区不仅仅是学校倒塌了,一些其他的公共建筑以及民房也发生了倒塌”。这个和专家的“不全是”,不知道是调查研究之后的“而合”,还是心有灵犀的心心相印?
抗震救灾任重而道远。随着抗震而发出的“校舍建筑疑问”,但愿也任重而道远,一直继续下去,好多多学习专家的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但愿以后,不再有“不全是”的蹩脚解释。
按照“反证法”,只要有一栋建筑是达到六级抗震标准,但它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了,“就不能将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简单的归咎于建筑质量问题”;而只要有一栋房屋是没有达到六级抗震标准,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了,那么就“不能将在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原因全部解释为地震的作用”。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关于在地震灾区建筑物的倒塌,全不是建筑质量问题”,或者,“关于在地震灾区建筑物的倒塌,有一些包含建筑质量问题”的结论。
亿万人所关注的,是“全不是”成立不成立,而不是“不全是”的当然成立。专家,专家,请不要成就亿万人都可以发表和专家等重量级的解释。
-全文完-
▷ 进入照妖镜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