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悄无声息间,已迈过不惑的门坎,进入“奔五”的行列。而亲历过的一切,尤其是儿时“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游戏,仿佛就在昨天。在收获了一身疲惫、满脸沧桑之后,难免有岁月无情、人生如梦的感慨了。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朋友们,因出生在“史无前例”的年代,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了那个“火红”年代的烙印:由于“错批一人、误生三亿”,这些朋友大多出生在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众多,其童年也是在兄姐的呵护下度过的;又由于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他们的名字又多被冠以“文革”、“捍东”、“红兵”、“卫国”等字样;还由于“造反有理、读书无用”的误导,他们丧失了追求知识、崇尚科学的机会,在动乱结束,高考恢复时,又几乎是和自己的父辈一起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其结果只能是名列孙山之前的少,名落孙山之后的多了,为了圆梦,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去赶“五大”的末班车,虽然付出的代价较大,但文凭的含金量却明显偏低。
荣幸的是笔者也属于这亿万大军中的一员。虽然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恢复时期,但阴差阳错,因为名字吸收了“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早春气息,常常被人误解为晚生五年。对此,我无法解释,只能一笑而过,笑过之后便是深深的沉思。沉思的结果不知是对生活的理解,还是对人生的无赖,如是便有了写下来冲动。但愿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大多数同龄人的真实感受。
进入不惑之年的朋友们,与现在的中学生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必为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公式而烦恼,更不会在尚未睡足之时便被父母“morningcall”,稀里糊涂地走向学校,我们成长在“不学abc,同样能作接班人”的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相比,无疑又是不幸的,正处在追求知识的年龄,却误入了“学工、学农、学军”的歧途,知识贫乏得几乎连上小学的儿女一个又一个为什么都回答不了,更不用说去征服自然、认知世界了。我们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必为今日愁,也不必为明日忧”,只要拿到一纸文凭,都是国家包分配,即使拿不了任何文凭,只要父母有一人是在从事地球修理以外的“革命工作”,便具备跳龙门的资本,只要企业存在,其生老病死都有人埋单,不必到人才招聘市场上去推销自己;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无疑又是不幸的,面对办公设施上的“english brand and manual”,还有挂在年轻一代口头上的“email”、网络、下载、数码等流行词语,大多数人是无法认知、无从下手了。与处在而立之年的人相比,我们也有幸运之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我们过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收入虽然较低,生活也没有压力,一切按部就班;与他们相比,我们也有不幸之处,多了上山下乡、下海、下岗等许多磨练,脸上写满了人间沧桑。与处在知天命时期的年长者相比,我们同样有幸运之处,虽然同样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却由于我们尚未成年,远离个人崇拜的阴影,不存在造反时的快感和造反后的失落,更不会有被人利用和做错事的骤痛与负罪感;与他们相比,我们又是不幸的,在冷眼观看敢于吃螃蟹者下海闯荡,羡慕和嫉妒他人大把赚钱、大把花钱,还有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光荣退休”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肩负瞻老哺幼重任的我们,却在失业的边缘挣扎,甚至出门在外、四处奔波,“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神秘之处,只有在人到中年时才会发现、认识她的真谛;也许,这又是生活的无柰之处,总是在沟沟坎坎中徘徊、哀叹;也许,这是人性的贪婪之处,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梦想着把更多的社会财富、甚至于整个世界都变为已有;也许,这又是人性的可爱之处,没有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追求,人类社会也许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穴居群婚的山顶洞人时代。
好在满脸的沧桑并未改变我充实自己的“童心”,自桐柏山麓走出的农家子弟能有一个衣食无忧的人生,岂敢再有大多的奢望,但愿这平平淡淡的生活能伴我走过剩余的人生,也衷心祝愿我的同龄朋友:“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已被编辑[吟媚]于2008-6-1 11:06:0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洪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