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汶川地震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人间深情剧:这些剧没有导演,但比任何大腕导演的剧本都伟大一万倍。
婴儿在母亲遇难的身躯下得以生存;父亲不顾安危,用双手去刨开废墟,解救被埋的子女……。
如果有谁去问这些为人父母者,你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一定会说: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去做的。
为人父母,都把为儿女付出看作是天职。
父母对与儿女的情感,永远是无私的。
看到孩子的笑容,自己就是吃苦、流泪、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这种伟大,不是言语送能表达得清的。
电视画面中,那个被父亲从废墟下挖出来的女儿泣不成声地对父母说: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
做儿女的,此时已经被父母之爱深深地感动了。
我想,经过这样天崩地裂的时刻,任何人都已经不必等到自己养儿育女,才能去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其实,父母的恩情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
且不说大灾大难面前,就是平常过日子,哪一家的父母不是对儿女倾注了全部心血?从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的情感就注定要为他们穷尽毕生心血。
特别是,贫寒人家,父母付出的就更多。
这个道理,难道非要等到自己生儿育女时才明白?
但可惜的是,有些人,自己就是生了儿,育了女,也照样不明白。
就在地震同时,我看到一则消息,读后深感震惊:几个儿女自己住宽敞大屋,竟然把自己的老母亲弄到猪圈里去住!
他们也都是有了儿女的人!他们为何这般不孝?
“孝”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内涵。不论是身居九重的帝王治天下,还是布衣粗食的百姓过日子,都要讲究孝道,概莫能外。
“孝”从何来?
就是要知父母之恩。
不知父母之恩的人,是不会有孝心存在的。
知父母之恩的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要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艰辛,感知父母的恩德。在耳濡目染,逐渐浸润的环境中,形成对父母的尊敬与爱戴和感恩的思想。
这样,在他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刻感受才会更深!“孝道”才会洋溢于心灵。
等到养儿才知父母恩,晚了。
(附:有一种人或者说有一种文化以为,父母生儿育女是职责,对子女不存在什么恩德。因此只知道向父母索要,而不愿为父母付出。这样的人有何颜面活在天地之间!!)
-全文完-
▷ 进入流星惊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