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7年8月初在博客上认识万群老兄的,他资料里的自我介绍是:“学生、军人、公务员”。通过几次接触,欣赏他谦虚不张扬的性格,喜欢他文字里透露出来的阳光达观,特别是他对博友的那份真诚,在这虚拟的世界给人一种感动,有谁能拒绝真诚的呢?博客里他一直叫我“小竹子”,筱——小竹子,我很喜欢这个称呼。
08的元月27日,我们在网上遇到,他说:“昨天下午,在县和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的新书《军旅足迹》首发式非常成功!”几天后,我在他的博客上看到了那个首发式的视频,留了一句:“什么时候能读到你的大作?”。没想到不几天真就收到了他的新书并签字:“筱青女士雅正吴万群赠”,欣喜之余,更有一份感动。
尽管这些天来忙得陀螺般转个不停,但一有时间我就打开这本透着淡淡墨香的《军旅足迹》,用心去感受作者的那一份情怀。“情感是文字的源泉”,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字里行间,一笔一划都渗透着作者对军队,对战友,对家人那份浓浓的情感,叫人为之动容,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作者对军队的爱,发自内心,源于肺腑,朴素实在,真切感人。转业十年了,他依然心系军队建设,把从军23年来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记忆地那样清晰,描述地那么精彩,没有深厚的情感作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
万群老兄的军旅生活是快乐的,这种情感在书中处处可见。作者用近八万字记录了自己《穿上了绿军装》一直到《转业前后》23年来的军旅足迹。从入伍前的焦灼忐忑,到体检合格的欢喜雀跃,从一个“新兵蛋子”到号目(司号班长),从司号长到指导员,到团政治处主任再到副政委等,当兵、成长、做人都是在积极快乐的心态下一步步走过来。书中记录的全是他在军旅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场景,虽然都是一些细节,但写得非常传神:时而回忆聊天,悠悠然给你娓娓道来;时而妙语如珠,既有情趣,亦有哲理,让你拍案叫绝;时而讲故事,说笑话,幽默诙谐,逗你开怀;时而进课堂,上操场,像跟着他又翻了一次部队的花名册和大影集。语言朴实,文笔细腻,把二十多个春秋里的一个个生活画面,一段段人生历程真实地展现在你眼前:细,细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真,真到每一次感受,每一句话语;实,实到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岁月,让你不由得和作者一起,漫步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在30年前那个“自我节省”(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寄给父母和老婆孩子)的时代,他“饭不够,水来凑;菜不够,汤来凑。”书中却丝毫看不到“苦”的痕迹,倒是处处洋溢着欢乐和满足。一位博友这样说:“文字能体现一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幸福的人写出来只会是满纸快乐。”是的,心怀感恩的人是幸福的,幸福的人是快乐的。他在书中这样写到:“没有军队,就没有我这个兵,就没有我今天的美好快乐。我写《军旅足迹》,不是为了发财,更不是为了出名,只想感恩呵护过我的首长、战友和父老乡亲!期盼他们快乐、幸福!”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书中反映他部队生活的另一特色。情感就是开展工作和人际交往的钥匙,他把心中的悠悠军旅情倾注到工作之中:当号兵时,他把号吹得高亢嘹亮;当业余报道骨干时,他写出个三等功;当组织干事时,他做得有声有色;当政工领导时,他带出一批过硬的部属,这就是他,一个军人对共和国军队无比热爱的真实写照。在书中我还发现另外一种情感更可贵,这就是他在部队一贯坚持先公后私、先人后已。读了“受宠的军嫂摊点”和“为‘双四一’活动尽心尽力”这两个章节,感到他确实为部队的政治工作付出了汗水,做出了贡献,但他一直都在写别人工作的如何出色,对自己却只是一笔带过,不争名夺利,所以军区张万年司令员(后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xi])夸他“像个军事干部”,言外之音就是政治工作的带头人,明白人。从军23年,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也不可能没有酸甜苦辣,在文中却看不到一丝一毫有损首长、同事和部属形象的言辞,看不到一点儿在个人受奖、提升、转业等方面的消极情绪,真是难能可贵。其实,抱怨和不满,只是和自己过不去,生活就是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埋怨而改变,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只能改变自己。除了这些,他的情感还表现在对下级部属无微不至的关怀,书中“一万天”、“以酒克酒”、“床头贴美人照治病”等等一件件真实的事件纪录,无不反映出他的以德服人又体贴入微。该书的序言中对他这方面的情感归纳的恰到好处:“把生命中的花朵撒在路上,把芳香留给部队,留给首长和战友,正是他撰写这部《军旅足迹》的另一个目的所在,这种情感,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情感在书中写地最动人的要数《军中小家庭》这一章节。也许在常人眼里,军人是威武而粗犷的,然而作为军人的他却拥有一份细腻而浪漫的情怀。书中作者是这样写爱情的:“我和施崇娈的恋爱过程就是书信来往的过程,没有花前月下和垂柳岸边,一切都很简单,简单得就象空气和水、1+1=2一样,而这朴素简单却又来的十分珍贵。”“我们的爱情表白只有一句话:比永远多一天!”我想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岁月催人老,面对爱人的“皮肤有些暗黄”,他不是一句“黄脸婆”,而是“我的喉咙像有小东西在爬,鼻子有些发酸,眼睛阵阵发胀,自责的泪花好像就挂在眼角旁。”爱人愣是在他“充满爱意的凝望”里,“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他自称那“爱意的目光是一味灵丹妙药,而且是‘吴氏万群牌’,拿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生活在这种爱的滋润里,怎么会不年轻,怎么会不漂亮?一个幸福的家庭少不了孩子的参与,文章里对顽童伟伟(作者的儿子)的描写,更加传神:“随他妈妈临时来队的大头娃娃,下了摇篮就往外爬,看都看不住,门前台阶被他爬得溜溜光,都能当镜子用了。”“偷吃东西中了毒”、“被墙(电插座)‘咬’了手”、“大山沟里抓刺猬”、“太阳底下练神功”“爱动爱玩的孩子,比较调皮的孩子,常见世面的孩子,有很多长大后走向社会特牛,我儿伟伟也是这路‘英雄’”。这么多年来,忙于工作,事业有成的他能把和孩子有关的细节都记得那么详尽清晰,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点点滴滴深深切切的爱。他说:“一个男人不爱家不行……”是的,只有爱家的男人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港湾,才能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才能全力以赴投身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才能志存高远,事有所成。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爱,才有了这份情感,从而才有了这些文字。说实在的,读《军旅足迹》,不由得被他的“幸福”所感染,忍不住留言说:“情感的真实,语言的幽默,感觉就像在听你讲故事。看把你美的,不是嘿嘿就是哈哈。”
他转业到地方后的情感世界也令人赞赏。书中对转业后的文字写得不多,却非常经典:“本人虽脱去军装换上西装十年了,但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没丢,能够坚持按时上下班,只要能干好的工作都要干好,自已能从中得到多少不在乎,能为党作贡献就行!”“眼下,新来的一把手局长比较年轻,作为我这个老同志就应该支持他的工作,其实支持他的工作就是支持司法行政事业。”“最近我倡导开展的“双心”活动(司法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有司法),就是部队“双心”活动的延续,就是自已献给司法局的一份小小礼物,旨在让大家在一起共事心贴心、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上下同心同力了,就不愁做不好司法行政工作这篇大文章。”他在书中还写到:“单位工作搞上去了,就能引起上面的关注,就能多出干部,就能让后来人想着你。”“是啊,到乡下看看那些种地的老百姓,看看那些退伍后不富裕的老战友,看看那些整天为生存而奔波的小商人……我老是觉得自己是个幸运者,是个生活很充实的福人;老是觉得为党为人民奉献太少,个人得到太多。老实人不吃亏。人不能忘本啊!再者,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人在宇宙间又算何物。是的,我常仰望苍穹,感到自身何其渺小;我脚踩大地,觉得自己又何其实在。天地世间,亿万斯年,人生不过白驹过隙。我们没有时间和理由懊恼、沮丧、焦虑、痛恨,而应当把握今天干好今天,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自己没白在地球上活一次。”这些文字起点高,情感强,蕴含哲理,读后让你思索回味,无形中升华了自己的灵魂。吴万群同志说得好:“世上根本没有通往幸福的光明大道,幸福本身就是路,转业后好好尽职,多多支持一把手工作,把单位工作搞上去,这也是一条幸福的路。
人的一生中有了当兵的历史,生命变得更加多彩,更加有意义。军队是一个大熔炉,煅造出多少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铸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社会脊梁。军队不仅仅是锻炼了军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军人对共和国的这份浓浓情怀。从《军旅足迹》中,我们看到作者人是转业了,改变的只是工作岗位,但他关心部队建设的思想没有“转业”,到地方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观念没有落伍,也不会“转业”、“落伍”!
岁月飞转,时光流逝,人总会老的,不老的是像吴万群同志一样的共和国军人,不老的是他们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和热爱军营,热爱生活的那份浓浓情怀。
-全文完-
▷ 进入筱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