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无聊,随手翻阅报纸,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好事者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发现国人的幸福指数为人均70%,有的城市甚至90%。报道没有解释这个百分比具体指的什么,比如是70%的人都感到幸福?还是一个人觉得生活有七成是幸福的?不明所以,也不想追究这则报道的真伪,关于幸福的话题,还是可以说说的。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捏着小拳头,哭喊着一路冲进这世界,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冲进来干什么,饿了吃,困了睡,先是听大人的话,后是听老师的话,再是听领导的话,末了,听自己孩子的话,一路走一路听,偶尔会有许多舒服的享受,但这些舒服的享受又往往夹杂着许多麻烦与苦痛,又因为苦痛与舒服的对比,人渐渐地明白自己在世上原来是寻找一样东西,尽管这样东西千人千样,却有同样的称呼,叫幸福。
千人千样的幸福,是因为千人千样的追求,而且同一个人在一千个不同的时间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确切地说,人不是追求幸福,而是感悟幸福,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每一个细节。
人知道自己是来寻找幸福的,当然不会放弃寻找的机会,于是奋斗,抗争,努力,拼搏,在生命的旅程中,一刻不停地奔波寻觅,为了便于寻找,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设立了各种体现幸福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变。于是,浩浩荡荡的人群便在由这些标志物们隔列起来的路上一路跋涉下去,去寻找心中的幸福。只是经常在以为达到某一幸福标志时,却发现幸福已成酸楚,因为只要一抬头,前面的,依然望不到边。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官人,一个和尚,一个财主,三个人在一起聊天,关于人生,三个人各有自己的感慨。官人说,无官一身轻。和尚说,人生一场空。财主说,钱财如粪土。三人说罢,官人继续投机钻研做他的官,和尚继续云游四方念他的佛,财主继续尔虞我诈发他的财。
这个故事很具有悲剧意义,因为故事似乎告诉我们,人一生孜孜以求的,原来是自己不喜欢或讨厌的东西。仔细想来,道理很简单,人之所以最终会憎恨自己所孜孜以求(以为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是因为“追求”的过程占去了人享用幸福的时间。可是不去追求,何来幸福?幸福尚未追到,何来幸福享用?
这么看来,给自己立的标志物恰当与否,关系到对幸福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生活的茫然必然导致选择的混乱,比如婚姻,女孩子总是希望能找一个帅气有钱又知冷知热的白马王子,男孩子希望自己的爱侣美丽痴情,走进婚姻殿堂后发现,原来帅气和美丽当不得饭吃;再比如选择职业时,很多人盲目攀比,结果上班以后才知道,自己选择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更多的人一生不懈地奋斗,追求功名利禄,到头来发现自己这一生像是一条埋头拉车的牛,失去了很多生活的情趣。
把不可度量不可比较不可标志的幸福硬是简化为一个个可度量可比较的标志物,是不可取的,只能带来痛苦的人生。人来世上一遭,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天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念,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踏实地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住人心。
-全文完-
▷ 进入梦回听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