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共性和个性花木早

发表于-2008年05月27日 早上8:44评论-12条

一般情况下人物表现一般,呈现共性;特殊情况下人物表现特殊,显示个性。符合共性才能使读者相信,引起同感;突出个性才能使读者动心,产生异趣。共性中包含各种心理成分,不同的个性基于各成分不同的比例。在符合共性前提下突出个性是塑造人物形象原则之一。

大家都在暗厅里看电影,很难发现个性而感觉到的是共性。当放映途中出了故障时,观众不同的个性便开始显露出来:有的叹气,有的骂娘,有的吹口哨,有的不声不响……你会说这是文化教养问题,须知文化教养也属性格组成之一,在内形成某些观念,在外表现某类气质。如果故障久未排除或一再发生,令人十分恼火,于是座椅的木板会劈劈拍拍地响起来。你是参与这一抗议交响乐呢还是不动声色坐享别人的抗争成果?或者,婉言劝阻身边的人搞打击乐?无非三种选择,除非你离开影院。我有位不惑之年的朋友遇到上述情况,总是不顾身份职业与那些血气方刚的小字辈结成战友,加入他们打击乐的行列。在此我无意对这位朋友进行褒贬,只想借此表明他是何种个性罢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人的个性才能显示,因此须把人物置于特殊情况中使其亮相。

又如某男和某女彼此热恋达数年之久,某女姿容俊秀,某男才华横溢,本属理想之一对。不料某女离开了某男,与一位才貌资历既不如他又不如自己的人结了婚。乍听起来,有些费解;深入调查,才知缘由:某女在某男跟前常显得无能肤浅,失去了自我价值,一直有种压抑感。但这种压抑感在以往不甚明显,已习以为常。后来她参加了几次歌曲演唱会,出了点风头,那被压抑的自我觉醒了,于是经常与其恋人发生激烈争执,争执中女的又得不到男的理解,更感觉委屈。对比之下,这女的不愿在男的身边总是扮演弱者,而宁愿在不如她的别人面前充当强者。参加歌曲演唱会出了些风头因而再不能屈居恋人之下,这一特定情况便展现了某女自我意识和虚荣心较强的个性。

无论中外古今,天才的作家总是把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的名字总是和他们创造的不朽形象连在一起,为同代或后世的人们牢记不忘,例如曹雪芹和林黛玉,王实甫与崔莺莺,鲁迅和阿q,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伏尼契和牛虻……当然优秀的作家和不朽的典型远不止此。

现代文坛曾出现过一股潮流,作家不在意人物个性的塑造而致力于人类共性的挖掘,目的在于心灵沟通,情感相应。与此同时重在心态显示而不重形态刻画。就这一点而论,

可谓再现了我国先秦文学写人的原则:人长得如何无关紧要,人想些什么才是关注点。

由于国内过去长期搞政治斗争,弄得人人自危,心灵处于封闭状态,一旦解冻,人们

之间便生发了相互了解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加之对世界开放,国际间的互相往来,共性了解的需要在当时远远超过了个性欣赏的奢求。

但这只是历史辨证发展的一个阶段,当这一阶段随着人类共性——包括潜意识的深掘至一定程度时,又呈螺旋型进入更高层次的个性探索领域,与此相联系的情节淡化格局又逐渐被生动的故事织体所取代。因为不满足于现状力图更新乃是人类的秉性和本能。

所谓在符合共性的前提下突出个性,从实际运用讲便是致力于个性塑造而将共性前提只作为一种监督。共性好比一盏警示灯,提醒人物不能做什么。如果你硬要自己笔下的人物去做,便叫违反共性,或者通俗地讲叫违背人之常情。人食人肉在世界上属极其罕见的现象,你故意使自己的人物去模仿,自以为这叫个性,而它却是虚假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崇尚简朴,你偏要把他们的居室一概布置得富丽豪华,如此展示也违反了共性。而个性有如一盏指示灯,告诉人物能做的该怎样做。若描写恋爱就必定女在前面跑,男在后面追,借喘气之激动接那么一吻,张三如此,李四如此,王二麻子都如此,又还有什么个性可言?所以,从实际运用讲,作者该注意的是不违反共性而非如何去表现共性。在不违反共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投入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才能出现色彩缤纷的佳作。

在当今文艺创作中个性色彩被模糊——至少是被淡化——源于社会生活太多的模仿,特别是青年群体,男的几乎都象奶油帅哥,长发遮脸;女的大多爱学野蛮小姐,盛气凌人。这种固定模式和偶像标本,却以“张扬个性”为名,行扩大共性之实 。

既然千人一面万众同流又有何个性可寻?要么走向另一极端,因为光头扮酷,银幕上便出现光头无数。更加普遍的是众多拍广告的女孩,由于缺乏表演的正规训练,清一色地做作夸张挤眉弄眼,不论是广告制作人的特意要求还是熟视无睹,其修养和水平都可想而知了。再如,我国某大城市的产品,尤其是服装产品总创不出名牌,几经折腾仍无力与对手竞争。别说外销他省,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也只能占极少的份额,绝大部分市场都无奈拱手让给了外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反复仿制别人的样式,缺乏独创,而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何况别人在不断更新,模仿者永远只能炒别人的剩饭,落在时潮的后头。有人问这个城市的特点是什么,只好如此回答:这个城市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西方某些有活力的文化元素并非不能吸收,但贵在融化贯通为我所用,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生吞活剥。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充其量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初级阶段而已。人类的智能金字塔由五个台阶组成,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最高处或称终极目标为创造。二是模仿不属人类的智能范畴。因此本文认为: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竟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如果说推陈出新是从时间的纵向考察,那么求异而不趋同可视为横向对比。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不断出新绝非易事,它对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把出新当作个性塑造的唯一途径是不现实的。比较而言,求异则不算难题,其要点是不趋同不赶潮,因而不完全受时间制约,只须具有独立意识即可。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又比如当红的民间艺人阿宝和最近一些原声态歌者的兴起,无不揭示了个中奥秘。试设想一下,若张学友那样唱,人人都跟着那样唱,舞台上那一道又一道独特的亮光还能在人们眼前闪耀吗?现在娱乐圈的策划者让阿宝着洋服、唱流行,如此“包装”下去,那一股接一股的个性张力还会在听众心里震颤麽?

生物界的叶子尚且无两片完全相同,作为社会人也耻于没有个性,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就更加重要和宝贵了,与其说它是方法论,毋宁说是生命力。 

本文已被编辑[咖啡茶1234]于2008-5-27 9:13:3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花木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咖啡茶1234点评:

列宁:“任何一般只能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事物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共性只是包含个性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特性,个性不能全部都表现为共性”。

文章评论共[12]个
瘦影寒姿-评论

拜读at:2008年05月27日 中午12:05

小疯子-评论

个性和共性,收藏了,问好朋友at:2008年05月27日 下午4:22

梓菲-评论

有道理,受益了,问好作者at:2008年05月27日 晚上7:31

幽香淡雅-评论

来坐过,问好朋友!at:2008年05月27日 晚上10:25

花木早-评论

谢谢梓菲、小疯子、瘦影寒姿临帖!问好。at:2008年05月28日 早上9:21

花木早-评论

请常来坐,问好幽香。at:2008年05月28日 早上9:22

欧阳小睿-评论

说的有礼有节,不错。穷忙所捆,鲜来贵地,有空请踩哈《吊赋》为谢!at:2008年05月28日 中午1:18

花木早-评论

谢欧阳、瘦影临帖!问好。at:2008年05月29日 晚上7:43

心无垠-评论

你好花木早!看来你的哲学思想很是光辉,将那三大规律,五大范畴的都吃到腹中了,所以就有了这独到的文章一枝独秀,~~我欣赏个性鲜明的任何东西,在文学的园地里更是看中这条,正如白石老人家说;"学我者死,创我者生~~~!我们不去跪着看那个伟人,明星~~因为那样我们永远矮小~~!欣赏你的佳作,愿有交流!邀握!at:2009年04月08日 下午5:18

花木早-回复谢谢心无垠!这篇拙作是我的美学系列文章之一,能得到你的认同是我的荣幸,愿和你多交流,问好! at:2009年04月09日 凌晨0:04

心无垠-回复不出我所料,就是个搞学术的,专业论著地道,那我今后就有请教之地啦啊?!问好教授朋友! at:2009年04月09日 上午11:01

花木早-回复我已回帖和你交好友,彼此就不用客气了。有什么问题我们共同探讨,互相促进,就这么说定。问好! at:2009年04月09日 晚上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