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个命题本是上petri网上袁崇义老师讨论“研究生课应该怎么上,研究生到底需要什么”的时候,因为我发了一些议论,故而让我回去写的。开始本写以《硕士研究生,你到底想要什么》为题的,但说北大研究生本就已经太大,再抹去学校,就更泛泛了,加之此文已经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引来大量讨论,更也不便改名。其实,即使不是北大的研究生,哪怕是本科生,如果你有或曾经有过同样的困惑,也不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一起进步。
北大硕士研究生:你到底想要什么
写上这个题目后,才发现有点大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然而是无法去代表别人的立场的,既而转念一想,我曾长时间询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便暂且以此为题,述出自己之前的思考和选择,恰可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去思考,我们到底想要在硕士三年中得到什么,既而可以有一个较为明晰的目标,去为此努力和付出。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读研之前的状况,因为每个人在研究生的定位可能与读研之前的重要经历有关。以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位和分类。
我06年毕业,06年1月考过一次考研没有成功,在毕业后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复习。07年1月21日初试结束后,由于觉得自己希望不大,加之自己当时已经身无分文,便立即找了工作。在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一直到07年9月入学。在工作期间,我感受到了工作实践中带来的巨大收获,也看到了大学学习模式中的缺乏实践和与社会的差距。但我还是放弃了公司后来加开的比较丰厚的薪水和升职的机会,来到北大继续求学。对学校和自己的期望更高,目标性也更强。但我却万万没有想到,来到北大之后便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反而成了一个失去了路的人。
首先是心中的北大几乎是想象中的北大,以为进入了北大之后,以后的路便预备好了,自己只需沿着路“骄傲自豪”的走下去就可以了。可到了之后才猛然发觉,北大的荣光是北大的,不是我的。而一切的路都得自己来选择和践行。甚至,因为选择更多,便越难以做出决断以取舍,也更容易迷惑了。
其次可能也是因为见到了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大的差距,对之前建立的自信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也可能导致自己开始否定自己,开始迷惑在路上。
还有,在迷惑中,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行业方向。我所指的职业,是指,自己以后毕业了之后做什么。大概有四个选择,一是做研究,二是去公司做白领,三是创业,还有一个是出国。出国非我所想,做研究也因专业与方向,还有自己和家人的期望不符:因为自己就读的是计算机应用方向,而自己也不想做研究,因为觉得自己研究基础太差,而心却已然跟着社会浮躁起来。故而只能放弃此选择。第二条是大多数的北大研究生选择的路,ibm、微软、google、百度……哪儿都有不少的师兄师姐。可是,自己在入学之前已经是一个公司的核心员工,且有期权,薪水也不错,为什么花整整三年的时间,却又要从头开始呢。虽说是起步高,但是,这三年如果在社会上积累,那时也更可能高于在学校三年的积累。所以,对于这条路,对我也没有多少诱惑。现在只剩下创业了,这条充满激情,也容易吸引年青人的,看起来一片光明的道路,其实他比其他三条都要窄得多。它就像一条好看的彩虹,横亘在自己看上去触手可及的天空,即又遥不可及。因此,在入学的几个月的时间中,我陷入深深的迷惑中,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想什么?对于未来的专业方向,我也有类似的困惑,我还总是感觉自己游离于任何计算机具体的方向之外,对很多分支都有所涉猎,但既无足够的广度,更无一点深度。我对此很是恐惧,感觉很没有安全感。
就是在类似的各种困惑中,我度过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中,我的思考和批判渐渐的指向自己,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原本已经建立的价值观原来是子虚乌有,目标感导致急功近利,思想浅薄且毫无体系、浮躁、对人甚至对己都不真诚,也不宽容、缺乏甚至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信仰。……用简单的几个词来描述便是:缺乏真诚、理性、宽容和信仰。
幸而,我还发现了自己难得的两个优点:那就是乐观与上进。因此,在那三个月的困惑之中,我始终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相信,发现问题是成长的开始。这样,我开始慢慢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思考这三年,或者我的整个人生,到底想要什么,并且开始试着脚踏实地,寻找和走出自己的路。现在的我,仍处于这样的过度的、寻找的路上,它大概是:
追求三个层面的进步:人文、习惯与知识。
人文,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尽量增加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阅读,有意识的让自己思考、拷问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记录和写作所思所想,所得所失。“让理性的力量启蒙我的心智,让人文的精神滋养我的情怀,让信仰之光照耀进我的灵魂”——我在《阅读与沉思之一:生命的方向》中静静的写道。
习惯,是我们生命体验的积累和生命状态的表现,包括思维习惯、生活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心态、能力等等。要做的,是想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并慢慢确立好的习惯。
如思维习惯,或许是因为知识浅薄,经常看到一个观点后就轻易的相信他,也并不怀疑,所以往往不够深刻,也极其容易改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我而言非常重要且明显,以前我的生活方式是急功近利的,快的,勤奋上进的,目标感强烈的那种,但我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可能可以取得事业上或者世俗上的成功,即积累财富和争取到权力,但在追求的过程中,甚至在未来追求到了之后,也获得不了幸福和平静。我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加之小时候家中常有些变故,自己从小就背负着“做大事的人”的标签,于是,我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严格,目标也很清晰且强烈,这本来是不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好的生活方式。可由此带来的急功近利的、永远向前,从不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也不去享受奋斗的过程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生活方式中,我总是觉得忙,忙得连陪亲人、恋人和朋友的时间都很是缺乏,如果自己浪费了时间和钱,便会有很深的罪恶感。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严肃的,无趣的人。我感觉也是。于是,我要寻求改变,去追求并建立另一种,慢一点的,自然豁达的,真诚的但也同样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心态我一向比较好。乐观是我的不多的优点之一。但有一个心态,我依然在寻求改变,那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一个社会人,可能要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很难,可是,如果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或观点,却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和反应而不去做,或者畏手畏脚的做,便是很不好的一种心态了。一个开阔而健康的心态,也是我这三年中追寻的进步之一。“如果这世界有唯一的真理,那它一定是:认为自己对的,就勇敢的坚持的做下去”——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听起来比较激进的话,但也不无道理。
能力是习惯的一种外化表现,又是知识和经验的内在积淀。他可能要比具体的知识本身更重要。在硕士在读的三年,我将专注于自我反省的能力、沟通管理(包括对自我和时间的管理)能力、计算机工程应用及研发等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消化,可能是前述两者进步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有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之分。单纯的知识点可能只能用于饭后的谈资,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并把学来的知识点一个个的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去,慢慢而到提纲挈领,是我的目标之一。知识大概又有两维,一维是广度,一维是深度。有一类知识,我可能只想涉猎,不想也不能深究,毕竟现在的行业分工太细,而精力却有限,只能择其要而学之。比如数据库,我以后可能只会应用即可,便没有必要深究其细节和底层原理。而petri网,我也是怀着一种涉猎的心态来学习的,对于此种知识,我想只需要掌握其问题的提出、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大体的实现过程就足唉。而对于数字图像处理课,因为涉及到我的研究方向,除了一个大体的学习之外,我还会去寻找和阅读相关的论文,并实践其中的观点,争取能让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自然辩证法,我觉得他可以扩展我的视野,并启发我以前从未思考的问题,加之有两位老师确实讲的很好,所以,我对于这堂课,也是尽心尽力的学习和理解。
如此,便是我对于硕士三年学习的一个大约的计划,其中有很多的转变正在进行当中,而我正沿着这条路,在慢慢的向前走着。
再想表达的一个主题是:每个人是不同的,他应该选择自己适合的那条可能不同的道路。相同的是:这条路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不要无谓的只是等待或逃避。如果你觉得自己以后一定要当一个创业者,那可能要发展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非常多的综合的素质。如果自己以后想做工程或应用,那应该多关注一下,软件工程、社会实践方面东西,这可能也是袁老师惊讶的“为什么很多同学这么好的学习资源不去利用,却跑到外面去打工”,也是我以前的想法。可是,我现在明白,我虽然以后也肯定是做工程应用的,而且有意去创业型公司。但我已经发觉了一些自己的毛病,和极应提高的素质,只有在学校(或者更好)才能去提高或改变,所以,我还是放弃了兼职的打算,静心努力的把上面的事情做好。可能还有人想做研究,那可能困惑会少一些,因为我感觉北大是想把学生陪养成研究性人才的,所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方向猛攻,总是没有错的。
最后想说的是:仰望苍穹,脚踏实地。这是我qq曾经的签名。北大学生可能容易仰望苍穹,心怀天下,但却不容易做到脚踏实地。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所以要以此来提醒自己。目标计划和实践、实现永远是两回事。当然,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考自己前行的方向,然后快乐的、努力的踏步前行。
享受生活,努力奋斗。现在成了我qq上新的签名。
-全文完-
▷ 进入谷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