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关心内地教育的香港著名电视人邵逸夫先生,向我县县中捐资300万。县中于2004年修建了一栋教学楼,名为逸夫楼,5•12地震成了危房。2006年耗资数百万的科技大楼,同样成了危房,而修于1984年的高二教学楼却完好无损。
汶川特大地震,不少房屋倒塌,倒塌最严重的房屋是学校。公路中断,基础设施损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什么地震中学校倒塌最严重?
有人说是因为教室大,窗户多,又说县中的逸夫楼和科技楼成了危房也是这个原因。
这似乎是个原因,可是重灾区有学校没倒塌,教室同样大窗户同样多。还有,为什么建于八十年代的教学楼没成危房,而建于2000年后的教学科技楼却成了危房。
难道说2000年后技术后退了,材料没以前的好?技术只会更先进,材料只会更好,要不经济会比八十年代好了数倍?
那么为什么先修20年的教学楼没成危房,后修20年的成了危房?唯一的解释是建修时有人牢记着“偷工减料”的成语,除此没有第二种解释。
据知情人士透露,邵逸夫先生捐的三百万只有一半用于修建逸夫楼,还有一半没了去向。三百万全部用于修建逸夫楼,会成为危房吗?
汶川特大地震中重灾区的某县有所学校没倒,其它学校都倒了,难道它的教室小,窗户少?
每所学校的教室大小都差不多,窗户也都多。难道有神在护着那所学校?世上没有神,唯一的答案便是修建此学校的校长是个讲党性原则,把“认真”二字放在首位的人。
“学校倒塌最严重,教室大,窗户多不是原因,是因为偷工减料所致。当用一包水泥,用半包,当用两根钢筋,用一根,这么修成的学校岂能不倒?岂能不成危房?”
县中学生这么说,知情人士也这这么。
见逸夫楼围在了警戒内线内,我想:如果邵逸夫先生知道他捐的三百万的教学楼成了危房,而建于八十年代的教学楼完好无损,不知作何感想。而那栋漂亮的科技大楼,才使用了两年就报废了,几百万将变成废墟,是该怪地基的不稳,还是怨钱太招人爱?
地震后,国家会狠抓学校建设的质量,专款专用。只是怎么抓,怎么专款专用,又是一个严峻棘手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官多,监督又不太健全。
地震后我有许多问号在胸,有许多困惑在心。就是学校修建时有质量监督,完工后又有质检部门验收。那么既然有质量监督质检部门验收,又怎会出现质量问题?
或许有人说笔者在吹毛球疵,那么因何学校在地震中倒塌最严重?难道与质量无关?没有偷工减料?
如果学校按质按量建修,倒塌会这么严重?笔者不信。因为我有理由不信:
县中那栋建于八十年代的高二教学楼便是明证!那时的人讲党性原则,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不像现在的人贪得无厌,时时想着中饱私囊填己欲壑,把“原则”二字抛于脑后。
震后国家将彻查地震中学校倒塌最严重这件事,对此笔者深信不疑。那么,又将爆出许多墨贪内幕,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还是就此搁笔。
2008-5-20-9-18剑阁家中
-全文完-
▷ 进入秋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