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照susuxl@21cn·com
近日,在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主办的“广东文学的现在和未来”主题沙龙上,可以说汇集了时下广东文学界六位所谓的代表性人物,如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批评家陈剑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小说家郭小东,《花城》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田瑛,《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批评家何龙,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批评家谢有顺,《诗歌与人》杂志主编、诗人黄礼孩,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广东文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广东文学所面临的困局,并试图为广东文学发展的困境寻求出路。笔者以为,众位老师的言论确有独到之处,但某些不敢苟同之观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想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上述学者教授、作家、诗人,都是广东文学界的权威人士,有着很高的话语权,以此看来,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应该是相对全面而客观的。而事实上,他们往往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亲近时下的写作状况,不了解现在的真实情况,经常用个人的视野来判断和解决问题。试问:他们的视野真的能够代表整个广东文学的现状吗?比如本人十分崇敬的谢有顺先生,曾经有人评价他具有“提出问题的眼光和勇气……以批判的立场探讨当下复杂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矛盾……”,而近一两年来,也经常叫人感觉到他游离在了真正文学的大门之外。前不久,他毅然敲响了“当代文学缺乏鸟叫声”的警钟,而他可能并没有在百忙中关注一下,以广东为例,有一大批基层写作者、网络作家正在如火如荼地抒写着自己寄情山水,扎根大地,热爱故土,讴歌生活的朴素情怀!关于这一点,我已在《答谢有顺老师兼论现时网络散文写手精神的故乡回归》(广东《新快报》)中作了全面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这次主题沙龙上,有顺老师又语出惊人的说“广东作家中有自己语言风格的作家几乎没有”,殊不知,在民间,在网络世界,象如欧阳杏蓬、沈绍裘、陈海潮、肖涛生、罗德远、拉家渡、马胜江等等一批年轻写手,正是在语言方面,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创作境界,他们也因此而得到了众多民间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而这些著名作家也好,诗人也好,评论家也好,他们之前曾经有过不少动人的作品,但近些年,似乎很少出过什么有影响力的东西了吧?
另一方面,体制内的作家们近些年也没有写出什么好作品,专业作家,签约作家,无不如此。他们有时间,有条件,在享受着政府的巨大投入资源的同时,却很少写出有影响力的东西。比如这么多年,代表散文创作最高荣誉的鲁迅文学奖,代表长篇小说创作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广东作家都无一人染指。田瑛老师说,在广东,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数是最多的,作家们的待遇和创作条件,很多时候都远远优越于内地作家,而成绩方面却很不尽如人意。其实,并不仅仅象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广东作家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培养浩然之气,而是很多作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都市里追求物质,丧失了创作本分,进而浮躁,缺乏使命感,缺乏对民生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不出好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那些没有话语权的民间写作者,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写作量很大,很努力,也不乏好作品,却始终无人认真关注和发现,致使很多好作品无法真正流传和茂盛起来。而这些民间写作者们当中的一部分,因为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和写作条件,长此下去是否会退出写作舞台,不得而知!有条件的专业写作者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毫无建树,除了无天分也许就是安于现状或不务正业;无条件的人却要挤时间挑灯夜战爬格子,这真是个可笑的现象!想当年,《佛山文艺》之类的刊物几乎充当了打工文学的首要阵地,培养了一批轰轰烈烈的打工写作者,也营造了广东打工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局面。而当年一些“打工作家”被“收编”以后,写不出好作品,连刊物也在慢慢失去生机,难道他们有了基本创作的保障后,反而没有了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这种现状如果持续太久,广东文学走向死路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广东文学界的权威人士已经意识到了存在的困局。那么,想不死就得改变现状,文学界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领军人物就得铺下身子走到生活中去走到民间去,真正发现和扶持那些优秀的写作者,写出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作品,不管他是专业作家还是打工一族!事实上,我一直坚持广东文学应该关注民间创作,他们植根基层,贴近着生活与时代的最新脉搏,在并不乐观的生存与民展空间里坚持创作,他们的动机本身就是十分纯粹的,只有这种纯粹而深厚的爱,才能把文学创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全文完-
▷ 进入房照02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