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山火的冼礼云追月

发表于-2008年05月19日 上午11:41评论-1条

(题记:自幼生长在彩云南现之地,生活在滇中美丽的云烟之乡,既未领略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风采,也未亲眼目睹过雪灾,看到雪景是一件稀奇而有趣的事。听说大地震始于七十年代初、自己很小的时候。那时,通海发生强烈地震,死了好多人,邻县也有强烈震感,我们举家搬到空旷的场地上,搭起帐篷临时居住起来,每每大人回家生火煮饭,就让自己留守帐篷内,看守帐篷内的家什。成年以后,则亲眼目睹特大“滑坡逆石流”造成的灾难,参与过抗洪救灾抢险,接受过山火的冼礼。为此,杜撰一文与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勇士们共勉。)

有一来自河南的经商人说过:“生意在外,历经不少风雨,见识诸多名山大川,以为所看到山就是所谓的大山了。到了云南哀牢山区,才知什么是大山,什么是山外有山,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曾经拜访过国内五大名山之一的中岳嵩山,不敢恭维,其气势和博大不可与家乡的哀牢山脉相比拟,是大诬见小诬了。要不人们怎会说云南人去外省看山,是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在此,我并非有意褒贬谁是谁非,而是说山内山外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谁能说哀牢山中没有神仙?倘若说没有,只能是人们尚未发现。去了河南的嵩山,让我记住了一个名扬四海的少林寺,听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那么,到了哀牢山中,哀牢山将赐予人们什么?山和水不同,山寄予气势,水赠与柔情,水中有海鲜,山中有山珍,山中有灵感。不难解释,为何人在江湖,紧要关头就会有世外高人出现。所以,山中有猛虎,灵芝出在深山里,世上处处有能人,保护好世外高人修炼成仙的地方,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所在。

茂密的森林,优良的植被,动物的乐园,人间的天堂,最忌讳山火的蹂躏。乡下工作期间,亲眼目睹当地政府把预防山林火灾作为工作重点,把防火安全列为“四防工作”之首。职能部门更是脱不了干系,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防火宣传,检查排除火灾隐患。每逢冬春之季,都要加大防火宣传的力度,深入寻常百姓家,不断重复:“引火烧山要抓紧!”的话。不是让老百姓赶快放火烧山,而是动员老百姓加紧森林防火。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的人汉语表达能力较差,但只要这么一说,人们都能心领神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次,林业部门的山顶观察哨发现火情,报告了当地政府。火警就是命令,“高音啦叭”响了起来,现场会一开,简短动员后,我等这些小字辈便被点着名去“打火”了。当地人习惯把发生火灾叫“着火”,发生森林火灾,叫“着引火”,把灭火说成“打火”,“灭山火”说成“打引火”,打火就打火,不及充分准备,我们就一个个塞进了卡车,颠簸着出发了。谁都知道,泡天然氧吧,浴山间清泉,捡拾山里的蘑菇,采集山顶的蓝天和白云,都是休闲惬意的事,为此爬山是乐中有苦,苦中有乐,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又爬山又打火,却不轻松,纯粹是去受罪。没办法,抬人家的碗,就要服人家管,要不,怎么会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说法?除了安排留守的人外,其它工作人员一个都不能少,大伙只好迎难而上,去接受山火的冼礼了。

车子在喊声中停了下来,众人下车后,站在了山脚下。领导开始交待上山路线,安全事项时,我举目向山顶看去。眼前的山势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作画的圆规:把圆规的两脚扒开旋转,可画出一个个的圆圈。把圆规两脚扒开距离大一点,所画的圆圈就大一点,将圆规的两脚收拢一点,所画的圆圈就小一点。如果在山体上搭上两条长线,那么,眼前的山梁,则是一个开始收拢不再准备作画的圆规。山脚有茂密的松林,山腰怪石嶙峋,被烟火熏烧得漆黑一片,生长在石缝中的大树,就像一个个被烈火烧得面目全非却坚守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视死如归的战士。山顶升腾飘浮着一条很长的乌龙头状的浓烟,将落日的光环吞噬了一半。

大伙前呼后拥进山,说爬山更为确切,不多时就相互见不了面,只好打起了电筒。走在平路上时尚能甩开臂膀,下坡的时候却刹不住车,走着、走着又都躬起了腰,到了有的地段,脚手并用,像壁虎一般攀爬起来。上坡的时候喘着粗气,全身是汗,下坡的时候,风干的汗水则将衣服紧紧粘在身上。特别是在攀爬山岩的时候,火势的余温尚存,脚手并用都不管用,需要像猴子抓烫手的山芋一样,快速反应、动作灵敏。如果不是打火,如果不是看在那些“花花草草”赐予我们幸福和快乐的情份上,那条在山上起舞的火龙,不适为一首壮美的诗篇。

艰难的爬行,使我们到达了烈火跳动的现场,那些身着粉红色衣服人们以及本地山民,已经开始与烈火博斗了。看那打火的阵势,如同许多人围着一口好大好大的铁锅,手拿铁铲,正在炒拌着锅中的栗子一般,也让我想起钢铁厂内正在炼钢的工人。我们不是专业的灭火队员,没有专用的灭火工具,有人站出充当师傅,让我们砍下树枝作打火的用具,并且教会我们在打火的时候不要把树枝举得过高,举得太高火星容易掉进衣服里,也影响打火的效率,打在火上时要用树枝盖住火用力搓揉,火才容易熄灭。

人是有血有肉的,亲身体验才知什么是赴汤道火?刚开始打火时大伙尚能喜笑颜开,胸中的热情和跳动的火焰把一张张笑脸催生得一遍通红,火势在山风和人们的扑打中漫延和控制。人们与山风和火势不停地争夺时间和空间,这边扑灭了,那边又燃了起来。烈火考验着人们的勇气和意志,没多久,有的人就有气无力不能动荡了。慢慢地,就有人坐到一边休息;有人到傍边抽烟、喝水;有人到避静处躲懒,长时间不参加打火;有人故意挤到领导身边,把打火作为一种象征。我不是什么圣贤,也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注定成不了先进,当不了英雄,疲劳之时也会到傍边喝喝水、抽抽烟。此时此刻,香烟、饮用水和其它食品成了最为紧俏的物资,用钱也买不到。人们相互找食品,找水喝,找烟抽的情况并不鲜见。这里山高皇帝远,除火灾现场,便是漆黑一团,难以找到下山的路,即便能下山,被豹子叨走也无人知道。所以,如果要休息,也只敢到离火场不远的地方。忙里偷闲,我和朋友累得受不了,躺倒在树丛里聊起天来。我说:“冬天里的一把火,可把我们烧累了。”“这算什么,有人已经受伤了。”“听谁说的。”“不知谁说的,刚才打火时大伙在一起议论。”“谁受伤了?”“不清楚。哎,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处在一座山的山腰,山下燃起了大火,借着风势向上漫延,将如何逃生?”“现在的任务是休息,哪管得了那么多。”朋友多次用手捺我,略加思索后,有气无力地答到:“最好的办法,是找点能吃东西,美美地睡上一觉。”“和你说事,哪跟你开玩笑。”“从山腰再放一把火,借风势将山顶烧光,然后爬向山顶,即可避免被火烧焦。”“办法是好,那不成了纵火犯了。”“为了活命,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没聊几句,两人便睡着了。唰唰作响的树叶和寒冷的夜风将我俩侵醒,刚才和我俩一起打火的人们失去了踪影,惊慌地寻声找中,才知打火的人群离我们远去。我和朋友磕磕碰碰地找到打火的人群,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俩:“到那里躲五月冬五(五月端阳节)去?”我俩愧疚地答道:“实在过意不去,在树从中随便躺一下就睡着了。”“躺一会不要紧,怕就怕被大火烤熟后,成了动物们的美餐。”“不至如此吧,动物怕火是人人知道的。”我俩重新加入了打火的行列。不久,风向变了,火势有所减弱,人们迂回到火龙对面不远处,放上一把火,使两条火龙相聚在一起,再经反复扑打,整个山火便被扑灭了。这时,天已蒙蒙亮,为防止死灰复燃,领导安排那些专业灭火队员留守观察火情后,大伙相互掺扶着下山,形如英雄凯旋一般。

一路走着,人们发现,脚下的路又徒又险,稍不留意,便会跌进万丈深渊,无法想象昨晚是如何上去的。有人开始发起牢骚:“这冬天里的一把火,可烧着许多人的心了。老子又渴又累又瞌睡,弹尽粮绝,全身都有快散架了。”“你算什么,人家被火烧伤,把脚跌伤都还不吭气呢!”“是哪个小背时鬼、小杂毛儿子放的火,抓住了好好收拾。如果不是我们把火打熄,让火势漫延烧到‘山心’里,那可回天无力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名声还不威风扫地,赏花节也举办不成了。那些远方来的朋友不笑话我们,老百姓也要用唾液把我们淹死。”“得让森林公安好好查一查,是天灾还是人祸?着火点在哪里,致燃物是什么,谁放的火,从哪里烧起,烧毁多少面积,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有意要严厉惩处,无意的也要好好批评教育,给予处罚,赔偿一定损失,让其牢牢记住这个教训。”人们发泄着心中的怨气,突然有人喊到:“快来看,这是什么?”人们走近,用手中的棍子挑着观察,原来是一支已烧焦的麂子。有人玩笑到:“像不像你一样,黑漆漆的,掉进碳萝后再也找不到。”人们面面相觑,相互指点着哧哧笑了来起来。又有人说道:“怎么有两人不见了!”“谁,谁?”“某某和某某,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我们的帅哥和靓妹。”大家当心,是否像麂子一样被烧焦。分头找寻,找了一天早上都未曾找到。

后来,在外出差的人打来电话,看到他两人正徜徉在省城了大街上,喜笑颜开地采购花衣裳。人们突然醒悟道:“怪不得昨天傍晚叫他们一起街乘车,他们非要自驾摩托来,不知有没有参加打火,什么时候悄悄溜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云追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山和水不同,山寄予气势,
水赠与柔情,水中有海鲜,
山中有山珍,山中有灵感。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朋友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好!
  【云追月 回复】:    感谢文清点评,问候健康快乐! [2008-5-19 17:21:27]at:2008年05月19日 下午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