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废都》看文人的尴尬处境忆殇

发表于-2008年05月17日 下午4:08评论-1条

在中国当代的优秀作家中,贾平凹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他以其旺盛不衰的创造力,写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并达到了当代文坛鲜有的高度。作为一个高产作家,贾平凹的每部作品都会掀起一股狂潮,从《废都》到《高老庄》,再到《病相报告》,都是炙手可热的杰作。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这一系列大型文学奖的获得,不仅是贾平凹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荣耀。这些奖项是对其作品最好的注脚。在一系列作品中,《废都》是一部引发争议最多的小说,也是给作者带来荣耀和伤害最多的作品。

从1993年初版至今,《废都》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这本书当时在文坛上引起的争议,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其引起的社会波动也是最大的,同时也给作者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情节全然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唯有心灵真实,任人笑骂评论。”这是作家贾平凹1993年对废都的声明。该书出版伊始,便引发了文学界以及普通读者褒贬不一的争论,至今依然无休无止。在该书问世之初,季羡林曾断言二十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前卫小说家马原也很推崇《废都》,给予很高评价。从当年的被禁到现在的再版,从当年的批评指责到现在的普遍接受,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文人还是普通民众,他们的思想都经历了一次深刻洗礼。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废都》再次解读提供了可能。

一、《废都》的写作、出版及获奖

《废都》的写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关于这一点,贾平凹在该书后记《安妥我灵魂的这本书》中有详细的交代:

“蝎子是再也没有出现的,而草蚊飞蛾每晚在我们的窗外聚汇,黑乎乎地一疙瘩一疙瘩的,用灭害灵去喷,尸体一扫一簸箕的。”

“整层楼上再没有住人,老鼠在过道里爬过,我也能听得它的声音。”

“房子里虽然有煤火炉,我依然得借穿了他的一件羊皮背心,又买了一条棉裤,穿得臃臃肿肿。”

就是这样一种环境,炎炎的夏日,凄冷的冬天,老鼠与蟑螂为伴,辗转于三个远离西安的乡村,贾平凹完成了《废都》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可以想象,当他把自己深深的锁进黑暗的小屋,关上门窗,面对稿纸时的苍茫而复杂的心境。写作是对作者身心的一次巨大折磨,“从大年的三十到正月的十五,我每日回坐在书桌前目注着那四十万字的书稿,我不愿动手翻开一页。”当作者终于完成书稿,已经身心疲惫至极,再也不愿打开厚厚的稿纸。许多个白日与黑夜,书中的人物与故事紧紧将作者缠绕,融入到自己虚构的世界中,使得他忘记了现实与虚构的分别。“我知道一走近书桌,书里的庄之蝶、唐宛儿、柳月在纠缠我;一离开书桌躺在床上,又是现实生活中纷乱的人事在困扰我。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人事的困扰,我只有面对了庄之蝶和庄之蝶的女人,我也就常常处于一种现实与幻想混在一起无法分清的境界里。这本书的写作,实在是上帝给我大大的安慰和太大的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近去了却把我烧毁。”一本书完成之后便与作者分离,作者重视的只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它的命运。但是,《废都》是一本令写作者无法摆脱的书。

《废都》出版于1993年6 月,同年在《十月》杂志和《中国青年报》刊登和连载。出版前,它就被一些小报“广而告之”地宣称为“当代的《金瓶梅》”。两年之内,《废都》正式印刷了48万册,而各种盗版本不计其数。据业内人士统计,大约正版、半正版、盗版加起来有1200万册。由此可见,《废都》在读者群中的受欢迎程度。但是,噩运也随之产生。半年后,《废都》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为“禁书”,作了严肃的处理:出版社被罚款,编辑受处分,作者也被折磨得心力交瘁。

《废都》的多处性描写是其遭禁的主要原因,这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同命相连。五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闻色色变,是以儒学为代表的古代文化的一大特色。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人们的思想或多或少依然无法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直接导致《废都》遭到了不公正待遇。富有喜剧意味的是,1997年《废都》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在国内闻《废都》色变的时候,《废都》却获得国际大奖,并在国外获得一致好评。想写写不了,写了发不了,是写作者最大的悲哀。一个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一个作家的生存以及优秀作品的命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很可惜,贾平凹及《废都》没有如此幸运。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希望都被各种权威们扼杀了。普通写作者的命运犹如风中芦苇,随风摇曳。

二、文人与文化

性,一直是文人极力回避的话题。文人对性的回避不仅缘于封建传统文化的禁锢,也与大环境下人们守旧顽固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在文学中,凡是涉及情爱的文字均被列入淫词艳曲的行列,这类文字作为禁书被打入冷宫。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作家在写作的选材上无不跳过这一话题。但是,《废都》以大胆的语言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在九十年代初如石破天惊般横空出世,对传统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在一个大众的思想水平普遍落后的时代,《废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在国内版《废都》中,作者进行了必要的删节,据统计,这一版本中共有三十八处删节,共6441字,最长处为995字。而在海外版《废都》中,性描写段落共55处,共27533字,最长处为2584字。这些段落都是经过作者本人以及出版社编辑删节后剩余的文字,而实际写出的正不知有多少。在四十万字的小说中性描写段落如此之多,难怪有人称之为“当代的金瓶梅”。在本书主人公庄之蝶周围,与之发生关系的有唐宛儿、柳月、阿灿、牛月清和景雪荫五人。在庄之蝶与这些女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作为一个作家的颓废、空虚、麻木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关于性描写在《废都》中的作用,杭州大学教授吴秀明在《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中评论:“借此充分揭示‘废都’之中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废’,写出他们在政治和商业两方面都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只好转向对性的变态追求,在放浪形骸、自暴自弃中实现自我消解。”《废都》中的知识分子是一群在世俗的物质化生存与文化的夹缝中挣扎的群体,从四大文人到孟云房、周敏等人,在双重折磨中无不身心疲惫。

刘心武认为贾平凹创作《废都》有三个背景值得注意:第一,贾平凹在心理上、精神上面对的难题太多,只有寻找明清的那种很成熟的文化资源,求得一种解脱。第二,是他所在的西安这个城市确实具有的极为巨大的名人效应。于是,这就造成了他那种特有的傲岸和痛苦。而这种傲岸和痛苦,也只有在那个氛围中才有施展的可能。第三,是他对当下的现实失掉了把握的耐心,从一个相当具有社会性的作家,变成一个产生失望的人。作家自己也坦言写作《废都》时的精神状态:“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过了变相牢狱的一年多医院生活,注射的针眼集中起来,又可以说经受了万箭穿身;吃过大包小包的中药草,这些草足能喂大一头牛的。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再是父亲得癌症又亡故;再是妹夫死去,可怜的妹妹拖着幼儿又回住在娘家;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我;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又陷入到另一种更可怕的困境里,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贾平凹却深切地认识到带着文化幌子的文人们的颓废与荒诞,这也是《废都》的精髓所在。

在《废都》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文化人的行为在文化的影响之下并没有相应的文化水准。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音乐家阮知非以及作家庄之蝶四人是西京文化人的代表,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暴露了文化外衣下的本质:汪希眠不过是一个倒卖假画的投机商;龚靖元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阮知非则是一个戏班里的跳梁小丑;主人公庄之蝶则是一个玩弄各种女人于鼓掌之间的流氓地痞。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在《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评论:“《废都》是一代知识精英绝望和幻灭的挽歌,是人文知识分子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大曝光。”绝望和幻灭,是世纪末知识分子命运的最好写照。那么,是何种原因致使文人的堕落呢?关于此点,我们可以回到九十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去思考。一九九二年,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文人的生存与现行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失去了原有的、固定的规则。于是,相应的厄运也随之产生。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导致了文化的堕落,进而导致了文人的颓废。

文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这在《废都》中鲜明的表达出来。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性欲是一种基本的欲望,与食欲相同。但是,因为文人披着一层文化的外衣,他们的欲望又与饮食男女有着不同。在《废都》中,婚姻、爱情、肉欲复杂交织,又同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显得错综复杂。正常的婚姻之外,庄之蝶又同唐宛儿、柳月、阿灿和景雪荫等人发生关系,这不仅仅是婚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有了文化并不一定成为圣人,但有了文化却成为流氓地痞,则是不可原谅的堕落。单纯的肉欲之外,庄之蝶又同汪希眠的老婆产生朦朦胧胧的感情。在本书当中,这是唯一可以称之为爱情的东西。然而,在各人均已结婚并成为文化名人的时候,爱情已经显得十分脆弱。一直以来,婚姻、爱情以及肉欲一直都是欲语还休的话题,仅从文化的意义上理解是不会成功的。

三、文人与官与民

在《废都》开始,贾平凹引用了许多民歌似的东西,极富特色: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这类歌谣将官场腐败暴露无遗,显示出作者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官僚体制下的腐败的深刻洞悉。在一个民主和自由长期缺席的社会,腐败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在文人心中,如何遏制腐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然而,他们却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实,腐败是一个与专制、极权相生相伴的产物,遏制腐败必须从政治体制的深层去解决。一个健全民主的社会,一个充分享有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社会,腐败将不再是一个困扰政府和民众的问题。言论的多元化对于抵制腐败的产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在这一情况下,文人的选择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对腐败问题的揭露上,而应当在如何将自由和民主贯彻在民众的普通生活中做出努力。

在《废都》中,贾平凹对作家的现状作了详细而深刻的描绘。“一等作家政界靠,跟上官员做幕僚。二等作家跳了槽,帮着企业编广告。三等作家入黑道,翻印淫书换钞票。四类作家写文稿,饿着肚子耍清高。五等作家你潦倒了,×擦沟子自己去把自己操。”这种对当代作家的分类精辟而独到,写出了文人活生生的现实。作家已经沦落到与政治、经济交合,不能说这不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悖论。一直以来,作家的文学写作追求的是一种创作整体上的自由,然而,市场经济的到来将这一潜规则打乱。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书中有精彩的写照:“原来文章就是这么你用我的、我用你的,一个玻璃缸的水养一群鱼,你吐了我吃,我吐了你吃,这水成了臭水,鱼也成了臭鱼!”这一比喻形象而又贴切,真实而又大胆,写作已不再是神圣的艺术创作,而是沦落为“臭水中的臭鱼”。

在《废都》中,文人与民渐渐疏离,却与官日趋结合。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正常的改变。一直以来,文人的写作追求相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然而,写作与政治和经济的交合使得文学失去了原有的纯洁性。巨著的诞生,历来是文人独立的创作,任何受意识形态控制或影响的作品都不可能在文学史上一直大放光彩。文学史上有很多受经济制约的作家,他们的写作纯粹是为了获取谋生所需要的基本物质,除了少量颇具才华的作家作品外,大部分都湮没在公正而严肃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与普通民众的疏离使得文学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它应当发挥的作用,比如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比如对广大民众的思想启蒙。在这一层面,知识分子严重失职。贾平凹揭露了这一现状,但并不意味着他自身走出了这一作为文化人的失职。相反,贾平凹是一个深受权力与经济热潮影响,并深受意识形态控制的作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文人呢?首先,文人必须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并与意识形态化的官方语言保持一定距离。其次,文人必须警惕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种种诱惑,将自身远远置于经济体制的光环之外。最后,文人必须与普通民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四、城市危机

《废都》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城市危机。在经济飞速并畸形发展的今天,城市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城市这一巨大的生存空间陷入迫切的危机中。在另一个层面讲,城市危机即人的危机,一切的感官存在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在《废都》中,贾平凹特意选取了“牛”这一特定事物来对城市危机进行反思,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牛是一类最善良的动物,从战国时代牛耕的出现起,牛便兢兢业业的为人服务,默默无闻、毫无反抗。牛的眼泪是最感人的,它们是最懂得感情为何物的动物,这一点,比我们人类——这一地球的主宰——强得多。《废都》中的牛,是一头被人用来卖鲜牛奶的奶牛,它随着主人走过大街小巷,见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与事,于是,它用牛的特定思维对人类的生存进行了哲学高度的反思。牛说:“城市是什么呢?城市是一堆水泥嘛!这个城市的人到处都在怨恨人太多了,说天越来越小,地面越来越窄,但是人却都要逃离乡村来到这个城市,而又没有一个人愿意丢弃城籍从城墙的四个门洞里走出去。人就是这样的贱性吗?创造了城市又把自己限制在城市。”这位牛兄是不大看得起人类的,在它眼里,人类实在是一群愚蠢至极的动物。在牛的哲学思维中,城市危机包含了这样几方面内容: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城市从头到尾的拥挤;城市的经济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种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不断退化,产生一系列无法根除的疾病;人们在不断试图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不断产生,人类陷入一种无法抑制的循环怪圈中。

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以往你耕我织似的田园生活。在现代化城市中,钢筋混凝土成了主体建筑。一排排的楼房正像监狱里一个个的牢房,人们建造了它们,也把自己深锁其中。人类已经习惯了模式化的生活,变成一群没有感情可言的动物。牛的嘲笑是掷地有声的,生活其间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反思。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的生存环境才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呢?贾平凹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予答案。这位牛兄的意见是很值得注意的,要想更加诗意的栖居,回归自然是必然的选择。回归自然并非指人类要从城市走向原始乡村,而是指生活方式的转变。钢筋混凝土弱化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而生活的本义则在于对情感的表露及发挥。在现代城市中,人们把自身关在一个个单元中,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了解谁,谁也不关心谁,感情的淡漠侵蚀了人们单薄的沟通欲望。因此,沟通正是重建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步。

结语

《废都》是在市场经济到来之初对社会状况及文人与文化处境的一次全面展现与反思,它对于引发文人对于自身的反思,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充分做好面对市场经济洪流的准备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然而,《废都》并非完美无暇的杰作。例如,性描写一方面对于突出文人的颓废,对于拓展小说写作的语言空间,对于冲击传统文化对性的禁忌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过多的性描写则使《废都》流于庸俗,并且有故意与市场经济契合的嫌疑。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废都》是一部杰作。

忆殇

2008年4月中旬至5月16日

写于德州寝室

附记:这篇文章只写了四五个晚上,但时间横亘了一个月。一个月之间,我对贾平凹其人其文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做出了相反结论。于是,曾经一度试图放弃本文的写作。但是,在二十岁生日到来之际,又突然拾起这篇搁置已久的未完稿件,花了两个晚上终于完成。这是我不可多得的劣作。谨作说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忆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文字和观点都具有可读性。下次发稿请注意排版!

文章评论共[1]个
忆殇-评论

回复责任编辑:我觉得,如果作者把自己的稿件整理的完美无缺,责任编辑何用?仅仅是通过作者的文章吗?这是任何一个懂电脑基础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为方便编辑审稿,作者的确应注意排版,但是烟雨红尘的后台管理并不令人满意,最好可以自动修改。at:2008年05月19日 下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