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中国的农民问题,实质就是要解决农业的大作为——产业化的问题。其他的诸如素质、教育等问题,会因这一主要问题的解决而得以缓解。因此,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迎接世界市场竞争的产业化问题。做好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地矛盾的缓解
短时间内,中国农业人口减少数亿是不可能的,人地矛盾持相当突出。10年内,我国退耕还草的还有5700多万亩,退耕还林又是1亿多亩,非农建设占地2950万亩,但2000年一年就占了1106万亩,未来10年,计划1850万亩,但是远远不止的。因为交通建设用地就是900多万亩。鉴于此,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增加耕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规划的东、中、西三线方案和水利部郭开等提出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都有希望,她对解决农业用地、沙漠绿化、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参考。目前准备开工的中线、西线方案,是关注城市缺水用的。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先着眼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远大战略问题,即农业和生态问题来考虑,可行性与否,应当加紧研究并付诸具体实施。
如果南水北调的工程搞好了。西北、华北有20亿亩干旱土地,大部分可利用,新疆若年引入600亿立方水,可增加6亿亩土地,相当于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强。这将是再造一个中国!尽管“大西线”方案有不少专家表示怀疑和批评,但象三峡工程一样,当初不也是赞成者众多吗?况且,关系华夏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花一点精力力图付诸实施,不也是值得的吗?她的伟大意义不仅仅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农业和农民问题,对战备、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也是一件大事,对华夏命运改变,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皆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解决人地矛盾,调水工程是最佳的选择。它也是治理沙漠的前提条件之一。
2、土地合理流转农民逐步分化
为了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为了农业的产业化,条件成熟的地区,适度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农民的分化、兼业化,是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一道可口的菜肴。
土地合理流转,即要求有实力的农业经营者或企业利用雄厚的资金、技术和掌握的市场资源,逐步吸纳农民手中的土地,有条件的吸收农民作为自己的产业工人,合理地配置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高效的农业商品。
合理促使农民转化,就是要求城市和企业为农民的分化提供条件,农庄和农场也要为农民的选择性介入而奠定基础,城镇和城市服务业各肩负着转化吸收4000万人口的任务。而未来的农庄、农场,优质高效农业实体和涉农服务业,将要吸收上亿人的人入伍,将农业产业化推向一个新的起点和征程。
3、土地生态化建设
这是一个庄严的话题,旅游观光农业大折本的时候,来谈这个话题,也许有些不太适合!但是,土地的生态化建设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生态化是优质高效农业的共生体。没有生态化建设,哪来的有机绿色食品,哪来的卫生食品。
现代人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卫生、营养、保健是人们的需求,填肚子的时代早已过了!因此,生态经营必将大行其道,其亮丽的风景必将为优质高效农业开辟一条通往黄金的大道。
4、农村企业化、城镇化、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
农村建立的农场、农庄,个体的经营大户,已将农村阵地变成了个个工厂,农村的城镇化、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工商经营一体化格局在迅猛的形成。未来的几十年中,新兴的集镇在农村至少有数千之多。
优质高效农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需要工厂化的城镇化的管理,这是发展、竞争定要来临的。这之中,机械化进程的快慢又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机械化就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机械化节省的广大劳动力也是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优质高效农业要求产品专业,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农村的专业化进程,迫使人们去适应每一个特定的市场,使自己在应变中自我提高。
5、建立保险机制规避风险
不用说,农业是风险极高的基础产业。要规避风险,就要有特别健全的保险机制来提供保护伞。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是各国惯用的办法。在这方面我们没怎么重视,保险还不深入农业,明显是不利的。自1993年以来,我们的农业保险已严重缩水,从8亿减至3亿。政府承担风险,并不等于完全政府贴钱担当,而是建立完善的保险体系,进行政府和民间的全盘运作。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不因灾害的突袭而受重大的损失。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农业保险专业公司,民间互保组织是个空白,这是很不正常的。农业保险,如何设立,我国要多多分析国情,参考国际惯例,将农保事业运作好了,也是一个市场也是一块产业,轻视不得!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也是为健全农业社会服务提供一条捷径,在各种服务类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对社会和政府的广泛要求。合作社、中介组织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合作社功能已完全弱化,这是很不正常的;各种流通、服务的组织常是官办的多,扯皮不少,政府管得太多却不全面,该让位的地方却做了婆婆。所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事,是市场规律的要求。
6、新型农村生产关系中政府应当扮好的角色
在平原、盆地内扩大机械化规模,打破条块分割,在自愿的前提下加入机械化合作领域;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培植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在大山区、石漠化、沙漠化地带,除退耕还林还草外,还要采取封山育林、退牧植树复草(人工种植)的方式,实施迁徙式扶贫。开办绿色生态走廊,建立观光农业,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政府投资开办农业保险公司,鼓励外国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提倡民间保险和农民互保。农民通过自愿,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建立合作协作组织。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进行有赏服务,政府做好监督。建立农业信息发布中心,健全严格的保密和约束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权威、公正和有效。建立农业信贷专门体系,及时、足额发放支农贷款,特别是要优先满足小额支农信贷,保护中小农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巩固越温成果。必要时对中小农的利益进行保护(采取无息、低息形式)。对沙荒治理,生态维护、环境改善提供优先贷款;为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以稳农,增加投资。建立农业期货市场,拍卖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通道。致力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大量利用华北干旱的几十亿亩土地,新疆的几亿亩土地,用以解决农业的长远问题。这就要通过调水方案来实现!建立土地供求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土地流转需求信息,满足供需之间的矛盾。庄严地提出“经营农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要把经营农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政策倾斜,逐步诱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走向富裕。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伟大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降低能耗比。注重小城镇的建设,大力吸引农民到小城镇来居住,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
十五 “经营农村”势在必行
“三农”问题被庄严地提出来了,这是农民的一大盛事。但要真正地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何方?笔者认为:“经营农村”是根本出路。我们只有学会了经营农村,我们的农民才会永久性的受益和脱贫。因此,“经营农村”应当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明确的提出来,并认真加以研究,形成具体的政策,用以指导农村工作。还要把它上升到社会科学的范畴来研究和探讨,因为它是事关8亿人的大事。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提出了经营城市、经营人才、经营民间资本、经营学校、经营土地等等;但没有人提出来经营农村;三农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经营农村的一些策略。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方针和措施,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那么,我们提出来的具体的“经营农村”策略,又有那些举措呢?让我们来看看——
首先,把畜牧业实现改革。减免沉重的费用负担,将畜牧业的人员分流,该养的养起来,该下的下,同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将畜牧业从业人员社会化,将其行政特权变为服务功能,更为有效地为农民服务。多年来,畜牧业的费用负担降不下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可是,作为统防统治的很多问题却还没有解决。而畜牧业的从业人员则依靠行政特权乱收诸如看槽费、户口费、管理费、高额的骟牲费等等,却不为农民服务,显失公允,农民意见很大;也造就了行业的乱套,使部分人不劳而获。畜牧服务的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使垄断经营、霸王服务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如骟猪骟羊的行政性管辖和限制等,就是明显的例子;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霸王条款,将畜牧服务交还市场,让从业人员和被服务的人员皆获得公平,也使畜牧业有一片发展的天空。
其次,要对农业投资实现项目责任追究制和后续管理跟踪制,避免政府投资的浪费和挪用;避免重投轻管现象发生,使政府的钱打了水漂,即用好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资金使用的效能就得不到体现。
再次,要整合农村资源。要育才于农、励才于农、放才于农、留才于农。农村人才严重失血是造成农村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必须出台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城市富裕人才、未得实现人才、失业人才、未分配和就业的大中专学生等很好地回流农村,靠他们的远见卓识,为农村的脱贫致富供献应有的力量。理顺各龙头企业、投资人对农村投入的关系,出台大量到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在农业发展和投资中增值。这就要求我们适当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迎接农村生产关系的萌芽。对农村的山、水、田、林、路、河和大量的廉价劳动资源进行配置,让人才、资金、自然资源和客观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进行产业化运作,使之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之后,农村就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力;城镇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小康就会逐步来临。育才于农,就是要大力培养农村乡土人才;近年实施的农民工培训,就是很好的方式。励才于农就是要通过政策措施和杠杆,使农业人才尽可能地向农村阵地转移和集聚,引领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放才于农就是要求政策上给予涉农人才各种倾斜,让农业人才有一个放开手脚大干的环境,把人才大胆的放到农村去发展。留才于农,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条件,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以较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最后,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迅即转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时期。让长期被城市人视为二等公民的农民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势;建国几十年来,我们在城市投了不少钱,但对农村的投入则少得多,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农民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尽快建立农村的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制,确保农业的大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经营农村,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它是解决农民几千年来的落后面貌的最好的办法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繁荣稳定的奠基,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保证。经营农村,是关乎十亿农民能不能长远发展的大事,能不能享受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公平、公正的问题;十亿农民的面运,归根到底就是中国的命运!2004年和今年的政策调整,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经营农村的具体策略,但还有待细化和具体化。同时,它也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奔向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农民呀,这个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最大的弱势群体,能否在本世纪二十年内较为彻底的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考验我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机会和一次较量。
十六 农民会在产业化进程中失去土地吗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这是关系到十亿农民的大事,必须认真的对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是应该不会发生的事;因为规模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任何产业化都是有偿性的行为,不可能无偿占有农民们经营的土地而不付任何报酬,更不可能强行掠夺农民的土地。但也不排除个别地方会以欺骗农民的方式非法占有农民的土地,或者以急功近利的方式诱使农民低价转让土地,从而得到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损害农民利益的方式,是要受到严厉制裁的。
在经营农村的过程中,许多的政策会被各级各部门有意或无意的曲解,在执行中也会遇到许多的新问题和新的无法预知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农民是这场变革中的最直接的受益者,没有理由不配合这场改革和调整。而各个地方,也要视具体的情况,比照政策的尺度,逐步推进,不可盲目的贪大求荣,搞一刀切,这样会适得其反。
产业化过程中,有许多的具体问题也不得不住意,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这关系到农民能否有效转化和长远生存发展的大局,是非常直接而具体的。如果任何地方政府和投资者认识不到这个问题,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和不可行的,而且还是非常麻烦的,有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深渊中。
我们进行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运作,目的是使农民的土地增值,使农村的环境变得更好,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使农村的各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不是要掠夺农民的土地。我们谈经营农村,是为了寻求一种发展的理念和路子,并不是要让农民变成无产者。农民作为第一经营者,其权益受到全社会的保护;其经营权和转让后的收益受保护,且具有继承权;这就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失去的是地囚,获得的是发展和自由!
后记
这是一个基层工作者多年来的总结和感受,是从农民的利益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文中难免缺点和不足之处,,还望理论工作者和农村基层工作的同志多多的指教,以期更完善,真正起到为农民服务、促农发展、助农增效的作用。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看到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业发展的困难而作的。由于体制的原因,改革的艰难性,农民在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负担重,远比其他行业遇到的困难大,给农民增收造成了巨大障碍。人才和投入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发展。要建设人性化社会,农村和农民再不能被漠视了,农业再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传统模式了,我们必须转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哺育农村的历史时期,将十亿农民带入较快发展的新时期;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较好地解决农民的一些生存和发展的大文题,逐步缩小工农差别;为农村创造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中国的农民问题,是几千年来封建体制和社会发展留下来的一个最为棘手的大问题,我们都知道,要解决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的时间就可以办到的!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那就很危险了,必将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特殊的位置来考虑。还好,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了,财政收入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基本可以进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期了;因此,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花大价钱来处理农村的问题了。
1998年作于马边苏坝乡
2003年修改于荣丁镇
-全文完-
▷ 进入永不完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