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月12号地震开始,心一直都紧紧的揪着。看着各个电视台、报纸、网络,充斥着地震悲惨的画面和文字,心一次一次疼痛,眼睛模糊了……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花一样的脸,此刻没有了微笑,突如其来来的灾难瞬间夺取了他们还未曾长大的生命。
太多的恸哭,太多的焦急和等待,哪怕是已经知道这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还是怀着渺茫的希望期待奇迹,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孩子的母亲,悲伤的撕心裂肺的呼唤,让我们的心沉了又沉,泪眼潸潸。“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这样的大地震面前任何建筑物都不可能是完好的,但是我们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的尸体被挖出,还是难已承受。这次突然的地震很多学生都在上课,他们来不及反应就被倾倒的大厦掩埋了,那些土堆下的小手、身躯卷缩着也许那一刻他们还来不及喊一声妈妈!就和爱他们的人永远分别了。有时候有些认识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些合着血与泪的教训或者能让我们痛定思痛,让我们警醒……只是此时我们无言唏嘘。
纵观我国历史和地震的灾害记载川中多地震,而川中又在我国两个地震带的交汇处,每一次地震后的劫后余生都有惨痛的血泪代价,面对灾难我们总结出了什么?从七十年代的某几次准确预报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而且以教小的代价赢得了世界的惊叹。但是大家都知道地震的事前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不是每一次都能准确预测,所以防灾就是关键。我国从有历史以来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和与洪水的抗争。认识、疏导、观察、预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这方面有了更好的认知和预防。90年代的几次大的洪水灾害我们都是以教小的代价换取了全面的胜利。但对于地震认从唐山的那次灾难性的后果中让我们清醒了很多,我国的地震研究也上了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对于地震的预防和教育就慢慢的流于形式,所以就有了离震源较远的地区地震时跳楼的大学生殒命的事情。灾后反复在各种媒体中报道如何在地震中自保的注意事项。如果以前都很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也许今天不会死这么多人。我们是不是还是不善于总结,从对地震的认知预防上日本就做的很好,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呢?
这次的地震灾难国家从启动到实施救援反映很快,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从最初对灾难性的后果是估计不足的。后续部队的调度与应急都是在第二、第三天陆续到来,强震后的第一时间我们是准备不足的。第一时间的自救让我们错失了,我们看到很多母亲很多父亲期盼的眼神煎熬的内心,没有有效的组织起自救失去了很多亲人的生命。也许我这个观点过于偏颇,因为强震后的余震也是很危险的,危险的救人也许会搭上更多人的生命。毕竟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人总是显的那么渺小和单薄。悲怆的背后有时候也许是绝望和麻木。很多母亲、父亲、兄弟、姐妹守在自己的亲人旁哭泣,是的钢筋水泥太重了,是的那一刻的惊慌与恐惧吓坏了我们,我们在无助中哭泣和寻找,从黄昏到黑夜守着一堆冰冷的城市废墟等待,等待别人来发现和救援。生命在等待中消失······。该不该鼓励自救呢?
我们的总理始终在第一线和广大的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在一起让全国人民动容。并且号召大家一起努力救人和重建家园。希望大灾过后的重建,在这个地震频发的地带,能为孩子们的校园建的更结实一些,抗震的标准再高一些。对于全国的其他地区也应有警示作用,我们这些孩子的家园是否一定要修的高大、粉饰的要漂亮,也许土地太紧缺了,留给孩子们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的学校只有向上修,那些华而不实的楼堂让多少家庭梦碎。而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小产权房的修建标准和抗震检测是不是该有所注意和引导呢?我们城市普通百姓的家居之所是否也应该有统一的抗震标准和严格的检测呢?不要总是在事后修改,事前我们准备好了吗?
对于生命的代价的反思,希望这一次的地震灾难和教训不要成为国家历史教材或者地理灾害记载中无关痛痒的文字。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8-5-16 0:08:1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风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