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名字,原意为和平的遗产,可是经过了几千年来的风雨,遗下的,只是两国交战、巴勒斯坦人民受到凌弱⋯⋯去到圣城耶路撒冷,不禁使我于耶路撒冷等地寻访耶稣的足迹
耶路撒冷多次被入侵者踏平,现今见到的,只有一座中世纪的城墙,又称戴维塔。登上城墙遥望在太阳光下,令人略感刺眼的金顶回教寺,这时从市集传来旋律被拉长,但轻快的中东音乐,四千年的沧桑若隐若现。而城墙外的博物馆,则存有耶路撒冷四千年的文明,馆内林林总总的模型、图像,正好描绘出耶城的盛与衰,值得一看。走出博物馆乃是雅法闸,建于16世纪。闸后可是另一片景象,车水马龙的市集长巷,来自各国的朝圣者都会受到商贩不同程度的骚扰,卖的都是大同小异的地毯、亚美尼亚的陶瓷器、土耳其软糖、中国制的特色丝巾和手表,似乎我是进入了一个上海城隍庙或北京潘家园般的跳蚤市场。更甚的是,有一商贩竟对我细说如何在香港入货,真是花花世界,无奇不有。
来到耶路撒冷彷佛有一种引力把我带到复活大圣堂,耶稣死后与复活有关的物品,尽存于此。耶稣死后俯卧的石版、耶稣的坟墓、被钉时的位置⋯⋯那边天主堂信徒以拉丁文颂圣咏,虽然身处危险的以色列,但心中却突然感到异常平安。来到耶路撒冷必须到亚美尼亚区(耶城分成亚美尼亚、犹太、基督徒及回教区)一尝特色菜。步入地窖,坐在十六世纪装饰的菜馆,点了一碟杂合了炸肉丸、火腿、薄饼、烧青椒的套餐,配上那带有微甜,以果仁、花生等磨成的酱,别有一番风味,那薄饼有点像意大利pizza,品尝后则发现像软软的面包。我虽知巴勒斯坦动荡,却独自走到约旦河西岸的希伯仑、耶利哥及伯利恒,深入了解伊斯兰教与以巴分歧。希伯仑位于耶城东南30公里,这城市经常被传媒认为是以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电视画面上,巴勒斯坦小孩以石仔掷向以军装甲车多出于希伯仑。
希伯仑最令世人注目的,乃是一座名为族长之墓的古寺。回教徒、犹太人都异口同声将此寺视为圣地,因为犹太人觉得亚当、夏娃等始祖都葬于此;回教徒则认为亚伯拉罕之墓于这寺地底,庙寺现已一分为二,各交给犹太及回教徒管治,虽然在寺内都是以祈祷室为主,但装饰奇特,可见圣墓所在,实在难得。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在圣经称为利巴嫩)有不解之怨。几千年来因风俗、习惯、宗教之差异,因而引发出屠杀、战火、灾难的历史。早在20多年前,其实黎国因支持巴解及内战问题已被以军入侵过,规模之庞大,死伤者人数都比最近的冲突多。想不到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未有珍惜和平的可贵,风云再现,大动干戈。犹太人认为自己是造物主应许的民族,而应许之地更包括现今巴勒斯坦及南黎,我认为既有应许之约,又何必要以血、以泪洗涤圣地呢?愿和平在中东再现!
-全文完-
▷ 进入春梅绽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