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问世之后,它的第一位收藏者是宋徽宗。而后,战争和朝代更替使《清明上河图》真迹的流传始终充满神秘感,直到明代权相严嵩倒台的时候,它才随着严嵩被查抄的家财一起进入宫廷。但没多久这幅画就又从宫中神秘地消失,而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清明上河图》最后一段明代题跋的作者——大太监冯保。
[杨新访谈]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冯保这个题跋,我琢磨着有文章可做,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是在宫里头,他又认为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么今天,他怎么得到这个东西他没有讲,这个我们就反过来推测,一个是皇帝直接赏赐给他,你不是喜欢吗我就送给你了,他就会大书特书,皇帝怎么怎么把这个东西送给我了,我怎么怎么的高兴,他不讲他只讲好不讲怎么来的,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冯保以不可告人的途径得到《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在京城坊间开始迅速地流传起这样一种说法:据说宫里一个小太监偷偷把《清明上河图》盗出库房,逃跑时怕被人撞见,慌乱中便将画卷藏在某处宫殿的排水孔洞里,准备日后再夹带出宫。不料天不从人愿,当日就下起瓢泼大雨,而且一连下了三天。排水洞里的《清明上河图》被水浸泡,取出来时已经糟烂不可收拾。
[杨新访谈]
你说这个故事根冯保题款有没有联系,我觉得有一点联系,因为事实上《清明上河图》没有被毁,也没有水泡的痕迹,就是说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
通过种种线索,今天的书画专家推测,当初《清明上河图》被毁的传说,很可能就是冯保,为掩盖自己盗画罪行而故意放出的风声。
自从离开紫禁城,《清明上河图》便又销声匿迹,直到嘉庆四年,也就是乾隆去世的那年,它才又重新回到这座皇城。
因为乾隆的去世,权臣和珅被迅速扳倒。早在两年前去世的湖广总督毕沅,因为被查出有交结和珅的行为,身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又一次出现在查抄物品中。
这次,它被珍重地存放在延春阁,毕生热衷于书画的乾隆皇帝,终究没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它的真容。
盛名之下的清明上河图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令人们几百年来追逐不断。
首先,他是一个很写实的作品,但是他的写实不是说完全的照本宣科,他是有组织的,作为这么一个大的场面,从郊区一直画到城市的中心,这一路他所包含的内容,囊括的事物相当的丰富,如何去把组织起来概括起来,而能够有典型性代表性。这个处理构思就相当惊人,你比如说我们在桥上能看到那种热烈的场面,那肯定是人山人海挤得一榻糊涂,底下的大船钻过桥洞要放倒桅杆,那个紧张,有人要想插手帮忙又插不上,那种情景你想里面的细节情节很多,但是我们看画家来处理,这些组织的有条不乱,另外就是他的表现,你像城门口那个乞丐,连他周围人的态度,我们都能体现,你看有一个人骑着毛驴回过头来看,就是不想掏钱,这个心态都能表现的出来,这个很简单的几笔就勾下来了,所以清明上河图引人入胜就胜在这个地方。
如此精妙的清明上河图进入紫禁城后,于嘉庆十年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此后,清宫的入藏就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了。而乾隆朝耀眼的书画收藏则以登记造册的方式被记录了下来
-全文完-
▷ 进入秋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