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顾名思义,是指贫穷的家庭。
为什么寒门出奇才呢?应该说富家子弟是更有充分发展的条件的呀!
想来是因为寒门子弟就像石板下面的小草,一生下来就被压抑在石头底下,吃尽了艰难与忍耐,所以一旦石板下有条石头缝可以钻出来,可以到外面去享受外面的阳光,必定拚了命的往外钻,吃什么苦遭什么罪都再不重要了。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并不陌生的,八十年代的农转非,九十年代的考大学、出国,二十一世纪的傍大款,嫁洋人,不少人都是不惜花上巨大代价、削尖了脑袋去做的,如果觉得陌生,看看蒋文丽最近主演的《立春》,或是看看某位名牌大学给老外当二奶的高材生的事迹既可。
当然,富家子弟是不需要这样的,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多,发展的空间很大,怕的是没兴趣,只要有了哪方面的兴趣,条件是不成问题的,他们没有必要在某条缝上跟自己过不去。然而,穷人却只有这一条缝,要么钻出去,要么被石头压着过一辈子。结果是:过早的死去,或者,窘迫而艰辛的活着。孔乙己算是一个想钻没钻出去的典型吧。
那么,除了从石头缝中钻出去之外,就有其他的出路了?答案是:有,除非你群体造反从下面掀翻石板,去做石板上面的人。例子是有的,刘邦、朱元璋之类就是。不过,别想。因为可能性几乎没有,几千年没有几个。身处鸟笼之中去推翻统治的牢笼,太难!那是一条没有任何希望后的、你死我活的惨烈出路,代价太高!就像网上有人评价藏*分子一样:露面暴乱的的都是傻瓜!---被人利用了,还帮人数钱,兴高采列去抢死,只能为无知而悲哀了。
怎么办呢?更多的人只能是在鸟笼内部弱肉强食的惨烈竞争中,尽量不要让自己做了牺牲品了。去爬得更高一些,更多的剥削别人一些,更多的吃几块肉,过的更舒服一些了。在这个过程中,好像任何办法都不为过的了。----就像某位什么纸业的政协委员的做法一样。
于是,很多想爬出去的人像面团一样捏扁了自己,钻到夹缝中,做一个上司心目中想要的样子了,寄希望于上司会赏条缝,能从中爬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适合!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奇才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寒门出来的称之为奇才,而不是称之为全才、英才或是其他的呢?奇,我们最常见到的用他组成的一个词是:奇怪。为什么奇跟怪联姻呢?道理简单:这些寒门中出来的才,为了从石头缝中钻出来,把极其有限的资源全部用在了某一方面的特长上了,其他的方面却几乎完全没有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是畸形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下定义:奇才,畸形的人。也就难免让有些上层全面发展的人才感觉奇怪了。
所以,钻出来的草们,在某些时候,还是有藏不住的与生俱来的自卑。就像现在好多农村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好,其余好像就再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才艺特长了,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大一些。在此之前,为了从石头缝中钻出来,很多贫困学生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部考试机器,他们并非没有发展某些才艺的天赋,只是没有条件,而已。
现在,国家提倡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法很好,如何实现呢?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条件的,一架钢琴多少钱?请个特长老师多少钱?上个大学多少钱?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多少钱?
另外,奇才们出来后,是否就可以跟那些富家子弟一视同仁了呢?好像也并不是,好多的社会底层出来的才,真的就像石头缝底下钻出来的小草一样,根基不行。叶是出来了,根却是出不来的,茎叶的发展自然也就受到了石头缝宽窄的限制,有些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好像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并不优秀,然后,买房又作了房奴---摆脱了一块石板,又自己钻到了另一块石板低下。富家子弟需要这样吗?
好了,到了这里,该出来一种论点了:能力之外的一切资本等于零。谁说的?我也不知道,好像是一位高高官的女儿,现任中国某个垄断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意思是什么呢?能力唯一。那么,我敢问一下:能力从何而来呢?如果,自小家贫,从未上学,目不识丁,自小到大就是一个童工,如何获得和发展做垄断公司董事长的能力呢?
当然,即使这样,我们也该为我们的国家高兴了,毕竟,如果能把能力作为人才使用的唯一标准,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但愿,以后的中国,少出些奇才,多出些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全文完-
▷ 进入真诚423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