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我的亲妈,而是我一个朋友的母亲,甚至我们从没有谋面过,所有的接触全部是通过电话。
记不清那是九九年的某月某日,我在大学宿舍给她打的第一个电话,她极其标准的普通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印象仍然在现在的脑海中闪烁。
第二次通电话是我的妈妈因癌症手术的时候,那时正值年关,她从遥远的关外把亲情打进了我紧张的家,为沉闷的空气添增了浓浓的春意。
第三次电话打在去年的国庆左右,那次她告诉了我朋友在北京的电话。
后来经朋友允许我与她又通过几次电话,越聊越投机,潜意识的默契让我惊讶,有时能聊四十分钟之多,她把我看似自己的儿子,经常用“咱娘俩”来称呼彼此。
今年八月我因眼疾住院了,她听说后,心绞如割,用特快专递寄给我她精心选择的药品,另附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信:“申宇,我们全家都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我朋友近两个月因情感上的事情情绪很不稳定,她拨通了我宿舍的电话,一个母性的声音回荡在了上空:
“面对感情上的事,你应该知道接纳什么,回避什么,如果一个你不爱的人深爱着你,你要避免过多的接触,让对方的心慢慢收场。”
“该果断的时候一定要果断,不要像个女人一样。”
“为人处世要多想想,让大家认可你,喜欢你。”
“父母没有别的,只要他开心就好了;希望你能鼓励他,让他坚定信心,塑造一个别人想不到的自己。”
电话中的她很有涵养,让我不禁给她想象了很多种形象,尤其在电话结束时的那句话更让我回味:
“什么都不成问题,往前走,不要退缩!”
这是一个将近花甲之年的普通女性的声音吗?
-全文完-
▷ 进入申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