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炒得最厉害的电影莫过于是《功夫之王》了。看了这部电影的人很少会给予赞誉的,说得更多的则是批它为低智商的“烂片”。在这里我并不想谈它的不好,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影片却有着如此好的票房呢?如果有兴趣回顾这几年票房好的电影,有多少不是这种没有主题,没有情节或者说情节简单,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三无”产品呢?比如《夜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
再来看这样一些影片,如《孔雀》《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凤凰》,还有最近上映的《立春》〈左右〉,很多都是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的,可是结果如何呢?票房只有人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很多院线根本就不购买拷贝放映。同样是合拍大片,同样是有大名鼎鼎的演员,《功夫之王》热映,而〈黄石的孩子〉则鲜有人问津。原因并不在投资宣传的其它什么方面,只因为一是商业片,一是文艺片。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文艺没落的时代,文艺电影已经走向没落。
文是文学,艺是艺术。电影文学指的是电影的剧本,而电影本身则是综合性的艺术,因此电影看重的应是文艺价值。但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电影居然与文艺背道而驰,电影在变形了。这不得不让一些有识之士忧虑。有人把责任推给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人,说正是因为他们把中国电影搞成了只满足于视觉冲击的假大空的样子,一部又一部没有任何意义的商业大片,古装大片,将观众的欣赏角度引入了歧途。其实这话应该调换过来讲。就拿张艺谋来说吧。他不是拍过很多优秀的文艺电影吗?远的不说,谁不承认〈千里走单骑〉是一部绝好的文艺片?可见他决不是不懂艺术不尊重艺术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们国家电影观众的钱大部分都给别人了,我们自己的市场凭什么要拿给别人占领?他认真分析了观众的心理,他大胆做出了应该做商业电影的判断。还记得〈英雄〉放映时30元一张的电影票吗?那曾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事!电影获得了成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不是他想拍,而是观众需要看这样的电影。后来,一系列的跟风活动,产生了一系列的这样的影片。到了现在,观众开始骂人了,但是别忘了该骂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思想。
你为什么要去看这样的影片?不会是革命任务吧。那是因为你喜欢。你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只愿意到这样的程度,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正如国人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以打麻将为主,又没有人命令你去,那么你娱乐了就是娱乐了,何必怪制造麻将的人呢?现在的人,也许工作太累了,也许平时压力太大了,所以一到放假就倾巢而出,拼命想放松自己。在假期,你还会主动去读需要认真动脑的书吗?你还会有兴趣主动去搞什么发明创造吗?你还会有心情去看主题严肃的电影吗?
那么贵的一张电影票啊,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眼睛耳朵好好享一下福?说实在的,即便我这样较为清高的人,如果要在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二者之间做选择,我都会选择前者。很简单,制作大片必定是花了大钱的,花了大钱的总得让人看见钱是花在哪里的不是?电影院离我们家几十里远,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周的饭钱,我肯定得看大片。至于小片,就买张碟子回家好好看也是可以的。
因此,文艺电影的没落似乎也不能怪观众。那么怪谁呢?如果这真的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那么谁都不怪。等到有一天,人们不再那么辛苦和压抑,人们需要精神追求了,人们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并深刻思考我们的社会了,开始有兴趣关注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了,到了愿意多动脑筋的时候了,这些绣花枕头一包草的大片自然就没有市场了。
愿21世纪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早日到来。
2008-5-4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