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家乡已有二十年余年,每每念及,总有一股思念之情涛然涌动,曾许多次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去看看,找寻一下散落在小村里那些童年的影子,可繁冗的事物,无奈的牵绊,总是使自己誓言如风,难以成行。或许主要是因为母亲搬离了故园,那根放飞亲情的柔线,被母亲扯到了城里,于是,重归故园的渴望,也就被我暂时寄存在经常夜袭的梦里。
家乡座落在渤海的一个小湾旁,名为新立屯,名符其实的一个新立的小村,全村不过几十户人家,原来离海不足半里路,后来渔业渐兴,周围的村庄也有渔人搬入,就在海边建起平房,渐渐地小村就连到了海边。
我家的院落位于小村的前半部中间,典型的木石结构五间平房,屋前有长三十米、宽十米的院子,屋后也有长四十米、宽十米的院子。前后院落都用石墙围着,前墙外有一排榆树,后墙外有两行柳树,这些树都是我和三哥小时一起亲手种下的,临走时,它们都已成材,粗粗壮壮地守护着我家的院落。
在七十年代初期,那时我刚刚懂事,树里就安装了电灯。记忆尤为清析地是,在我家的前院中间部位立了一根电线杆,两条电线横穿我家的院落。从那一年春天开始,每当我白天躺在坑上或走出房门时,都能看见那两条电线上密密麻麻地站着两排小燕子,有时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有时却安静得悄无声息。寒来暑往,每年春夏秋三季,只要是燕子回归的季节,几乎天天如此,这种情景始终印在了我远离家乡的脑子里。
母亲没有文化却是个极善良的人,关于燕子,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告诉我燕子是益鸟,非常有灵性,通人情。我受母亲的熏陶,对于小燕子从来不加伤害,有时还很关心。也许是母亲的善良感知了燕子,非但我家院落里飞满燕子,就是房子前后的屋檐下,屋内的房梁上也到处结着燕子的泥窝。我家的房盖是用高梁杆编制成席覆盖在椽子上,再在上面加一层盐水泥,这样结构冬暖夏凉,两个椽子间隔不宽,特别适合燕子做窝。这样,每年燕子都来我家,在屋檐,在厨房,在卧室,结着一个又一个的燕窝。那时,农村很少关门关窗,总是整天敞着,非常方便燕子的出入。就是偶尔遇到阴雨天,母亲也是等到燕子归来时才把门窗关上,间或有一两只远飞的燕子回来晚了,在窗前盘旋时,母亲也会打开门窗。放它们进来。在我的记忆里,这些小燕子仿佛是母亲年年饲养的一般,不知来来往往多少辈了。
由于母亲的原故,我们也非常喜欢那些小燕子。说也奇怪,燕子虽然在卧室里做窝,但很少弄脏我们的家居,只是偶尔小雏燕不懂事随地大便,不过也就那么几天,我们也就习惯了。我非常爱听燕子的叫声,尤其早上它们总是很早就起来出去觅食了,那时我基本还在梦中,当然母亲早已起来出去劳做了,等燕子飞回来时,日已三杆。这时我会看见燕子嘴里衔着食物正往小雏燕的嘴里喂,大小燕子都闭着眼,专心致致的一喂一接,活生生的一幅哺乳图,着实让人感动。
如今我们全家都已搬离了家园,老房子也卖给了别人。据母亲说那家人已将老房翻盖,院落早已面目全非,这让我心痛不已,怅然若失。我想我再也看不见房前那两排小燕子了,再也看不见春来燕子衔泥筑窝的情景了,再也看不见母燕哺育的画面了……
就在今年夏天一个休息日的上午,女儿从屋内悄悄地走出来拉着我的手小心翼翼、神密兮兮地又回到她的屋,我猛然看见就在女儿房间的窗台外面,密密麻麻地站着一排可爱的小燕子,正在一起呢喃地叫着,这怎么能不让我想起故园,想起家中的燕子,这莫非是梦?还是那些失散了多年的故交前寻我,我不能不感动,同时我想起了不在身边的母亲,如果她老人家此时也能看见,一定会象我一样,湿润了眼睛……
-全文完-
▷ 进入冰海愚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