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细读《老子》第二章谷穗

发表于-2008年05月04日 凌晨1:56评论-1条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解】

作: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辞: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从左边是‘舌’就可见一斑。“生而不有”:生: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可理解为养育之意。‘有’,可理解为拥有,占有之意。为:為、爲,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有母意,恃也有统治之意。

去:会意兼形声。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本义:离开。

【理解】

这章既是讲相对论,又是借自然的现象来表达“无为”更接近道的本质,更应该提倡。

如果天下人都天道美,那说明还有丑的存在。都知道要善,说明世界还是有很多的不善。就好比我们国家在提倡和谐,其实就是因为存在太多的不和谐。后面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用来表明两者的共存关系。

老子的很多逻辑是:先表述一些自然现象,然后提出哪些更接近自然,更近“道”,然后推出圣人也应该这样。但这章,我总觉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联系不是那么的紧密。前面两句只是说有矛盾的存在,没有说哪个(比如‘无’比‘有’)更‘优势’,不过第三章讲了为什么要‘无为’。我理解的‘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势自然。第四句是对无为的理解,大概就是要生育万物却不夸耀其功勋、不占有,不统治万物。只有这样,才能如自然,如道一般永恒。

因此,可以看出,老子提倡的无为之治,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应该做了事却“不辞,不有,不恃,弗居”,可我们政府的治理方式却似乎刚好相反。它不但没有养育人民,事实上是人民在养育政府,反而在夸耀自己的功德,在占有,在统治人民。甚至在用自己的言论和主流媒体导向去影响人民的自然成长。什么时候,我们能可以有一个无为而治的政府和国家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谷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无为”更接近道的本质,
更应该提倡。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杂文版面的支持,周末愉快!at:2008年05月04日 上午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