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拖·拉·机于安伯

发表于-2008年04月30日 中午2:16评论-0条

小时侯家里啊,有房(土胚房)有车(手扶拖拉机),在当地也算是幸福家庭了。祖父经常自豪地对我们孙子辈的人提起那辆车,自然买车的就是家中的长子,也就是我父亲。

“我们家那拖拉机啊,在村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村上老邱家的那拖拉机算老大,老二就得算我们家的了。”

现在,我也还可以清晰地回忆起父亲的拖拉机。那是一辆老式拖拉机,两个前轮夹着硕大的发动机,裸露在外面。每次发动引擎,必须先向发动机头上的口子里灌满水,然后父亲拿着z字型的铁棒(用来旋动发动机的,就象现在的车钥匙,在那时,它就是一把扮演着形状独特,个头硕大的车钥匙的角色)插进发动机上的眼孔里,然后父亲就半曲下腿,弯下腰,聚集全身的劲儿,然后在一刹那间突然爆发,握着“大钥匙”的手猛地顺时针转五六下,“嗒嗒嗒嗒……”,车子抖动起来。

我最怕父亲发动拖拉机的那一刻,“嗒嗒嗒嗒……”的声音,小孩子总是那么容易受惊的。

父亲说,那拖拉机还比我大一岁哩。所以从我打娘胎出世,拖拉机就伴随着我。每天听“嗒嗒嗒嗒……”的声音,可奇怪的是,听了那么多年,我还是没有对那声音免疫。有好几次夜里,父亲工作回来晚,那“嗒嗒嗒嗒……”的声音就把我惊醒,往往是一阵惊哭闹过后,我就拒绝吃饭。奶奶总会说是夜里被吓了魂,小孩子是很会丢魂的,三魂七魄还没有完全到位,一受到惊吓,几个魂几个魄就飞散了,孩子就容易发呆,没神,吃东西也挑了。所以,奶奶经常帮我“叫魂”。一小杯大米用我贴身的衣服包好,再点上三根青香,拿着衣服包着的杯米在我的额头打旋,嘴里念叨着:

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家里的小孩子诺,受惊不吃饭了,你们帮忙东南西北找找,谢谢土地公公,谢谢土地婆婆……

然后在门口烧上三只“元宝”,以表谢意。

父亲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就应该多经受经受,才经得起山里的风吹日晒。

四岁那年,父亲找了一份“拉沙”的活儿,有事没事也会带上我跑跑沙场。以至于以后三四年,我们一家都跟着拖拉机辗转于各个沙场之间,拖拉机成了我们一家糊口的宝儿。起先,父亲只是在村子旁边的小沙场运送细沙,不过一个来回也得花上一天的时间(加上装车卸车的时间)。当父亲同其他壮汉在那儿一铲一铲地装沙时,我就安静的坐在不远处的大石块上,玩着沙石,不亦乐乎。(小孩子对沙子的喜爱似乎自打娘胎一出来,就带进身体的)

刚好那时,父亲母亲带我去理发店剃光了头发,说这样容易长大,长的结实。所以,每次父亲他们几个装好满满一车沙子后,就对着我喊:“扳头(扳手—拧螺丝的工具,父亲常用)——(光头的斜音),沙子抓得过瘾了吧?哈哈,我们要走了咯!”

我兴奋地一路小跑过去,右手里还抓着一拳子沙,跑到他们中间见到谁就往谁身上扔沙子,然后气愤愤地为自己鸣不平:“你是‘老虎钳’,我才不是‘扳头’呢。”

一下子弄得大家哈哈直笑。

拖拉机装着满满一车沙子,在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公路上行驶。站在父亲的两腿之间,刚好父亲两只手控制着拖拉机的扶手,也控制着我的“安全”。那时候的拖拉机,陡一点的坡度就开不上了,需要有人在后面推一把,才能上上坡。而每次看到他们推拖拉机,父亲在前头把这方向,车上的沙子时不时滑落下来,轮子就在沙子上打滑的时候,我的心就怦怦的跳:那么一个大铁头,四只脚还不听使唤一个劲地打滑,公路左边靠着山,右边就是落差悬崖,我的紧紧地贴在左边的山面上,听着他们喊“一、二、三……一、二、三……”得使劲加油推拖拉机,他们越是使劲,我就越是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抓山面的杂草,他们推着拖拉机,我就像用自己的背使劲推后面的大山,两只脚尖踮地用力往后推。

我知道自己后面的大山是推不动的,但是来自本能的那股力量,驱使着我同父亲、同壮汉、同拖拉机一道,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劲儿,往坡顶挪动。

每次都要经过那个路坡,每次都要喊劲,每次都要紧张,而每次都能顺利挪上路坡,继续着接下来的生活。

以后几年,慢慢地,拖拉机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稍稍宽松下来,父亲就提议去城里的大沙场干活。哪儿才是拖拉机的用武之地。但是生活条件是极为辛苦的。没有房子,沙场不提供住处,只有旁边一米多高的用空心砖砌成的临时小屋,碰上夏季,小屋里闷热潮湿,碰上雨季,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碰上冬季,外面刮寒风里面吹冷风。来到城里,父亲就不准我再跟着他跑沙场了。

父亲说,外面大,车水马龙,小孩子会迷路的。父亲还说,城市里公路宽了,路面平了,拖拉机的速度也快了。但是没有人在一起铲沙子了,因为装沙机械化了;没有人跟我开玩笑了,因为没有人知道“扳头”了……

而那在悬崖边的紧张、挪动,再紧张,再挪动的场景也只有在记忆中寻找了……

生活还在继续,可是两年后,父亲把拖拉机卖了。

父亲说:“在家拉沙是生活,在城里拉沙是卖命。拖拉机在家里‘活’的欢快,在城里就纯粹是几块会跑的铁了。我卖了它,它还在继续,但不卖它,它也不可能在回到山里了……”

是的,如果父亲不卖了它,它也不可能回到山里了。我们当初跟着拖拉机出来,也跟拖拉机一样,不可能再回到山里了,虽然一年偶尔回家几次探亲,但是意义和味道已经变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于安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仙灵岛灵儿点评:

真实的心路,真实的文字,诠释了亲情的温暖,儿时点点滴滴忘不却的回忆
祝朋友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