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无所谓小,只要重善成为内心的一种坚定选择,即为大善,必致大德;小恶无所谓小,只要行恶成为身心的一种习惯,即为大恶,必致大祸。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安易持[1],其未兆易谋[2],其脆易泮[3],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4],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5],生于毫末[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7];千里之行[8],始于足下。为者败之[9],执者失之[10]。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11]。慎终如始[12],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13],不贵难得之货[14];学不学[15],复众人之所过[16],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7]。
【简注】
[1]安:安定。持:持守、把握。
[2]兆:预兆,事情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谋:图谋、谋划。
[3]脆:脆弱。泮(pàn):融解、消解。
[4]为:这里可解为“处理”。未有:未出现,未存在。
[5]木:树。
[6]毫末:秋毫之末,形容细小,此处指细小的萌芽。
[7]累土:堆积之土。
[8]行:远行。
[9]为者:指一心想有作为的人。败之:招致失败。
[10]执者:指有所执着的人。失之:遭到损害。
[11]几:几乎,差不多。
[12]慎终: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结果。
[13]欲不欲:希望做他人不希望做的事。欲:想要、希望。
[14]贵:贵重,这里是看重。
[15]学不学:学习他人不学的内容。
[16]复:返、回。所过:固定词组,“过了头的……”。
[17]辅:辅助,这里是指遵循、不敢为、不敢勉强作为。
【引发】
——谨拘小节:决不违逆道德于丝毫
天道没有分别心,无论众生、万物的多少与大小,无不一视同仁。德份也没有分别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言行有善恶,德必增添或减损。遵循天道,德便一点一滴积累;违逆天道,德便一点点一滴损失。小善积小德,大恶损大德,小大之间,往往又有自然而然的转换:小善无所谓小,只要重善成为内心的一种坚定选择,即为大善,必致大德;小恶无所谓小,只要行恶成为身心的一种习惯,即为大恶,必致大祸。
老子说,事物在尚未安定时容易保持,在还没有预兆时容易谋划,在脆弱时容易消融,在微小时容易发散。所以,处理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变故之前,治理国家要在它尚未发生混乱之前。即如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小土块,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追求外物的作为多会招致失败,执著于私利的人们多会遭受损害。
正因积小善可致大善,积小恶可致大恶,所以无论求道、做人或治国,都必须不为外物而百般追求,不为私利而沉迷执著。如果从始至终,都能谨小慎微,都能不和众人一样执著私利、贪求外物、注重珍宝、学习末技,而且无所休止,人便能够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遭受灾祸或失败。
事物无不处于动态之中,它必定面临三种选择:恒稳、良变与恶变。事物绝非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必定要与外部互动。外来的能量或信息必定将它触动,或者良性,或者恶性,无论强大与否,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将它改变。足以将它改变的,仍然在它自身的选择:坚守善念,遵循道德,它就能够抵御各种诱惑与威胁,始终向着良性的方向嬗变;恶念滋生,摒弃道德,它就必定向相反方向恶变;善、恶无分大小,一样关涉顺逆道德的根本,一样具有建设性或毁灭性的力量。
因此,德治天下,必须怀大志而拘小节,必须无有一丝一毫违逆道德。
【反思】
——轻忽大意,往往放弃道德的标准
传统道德至于今日,几近沦丧殆尽。多有怀“大志”而不拘“小节”者,“大志”仅仅是对功名、权力、财富与情欲的无度追求,并非对于道德的崇尚与坚守。对于一思一念、一举一动、一唱一和等等“小节”,他们以为只要抓住了为私为我的根本,只要对自我的“大志”有一时之利,其他都不重要,都可以忽略不计。
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德在功名之前,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何以如此?德从根本上决定“大志”的能否实现:有德即志遂,无德即志空;大德遂大志,小德遂小愿。德又从道而来,不崇天道,不修身心,决无积德的可能。积德在于时时处处,不分场合,不分大小,关键在于善念的有无与善行的有无。
任何大事,都由无数细节整体成全。人对细节的态度与方式,往往决定大事的成败:谨小慎微而善待,大事易成;轻忽大意而恶待,大事易败。不拘小节的实质,是人无道统、心无善念、私欲强烈、行为放纵。以“大志”作为借口,其实是为了掩盖与虚饰。他可以骗他自己,他却骗不了天道的慧眼:只要行恶,无论何等微小,都必招致恶报;只要心恶,无论行恶与否,都是十足的坏人。
人的好坏并不主要由他表面的言行确定,而由他的观念确定。观念支配人的言行,大脑即似一个容器,装进的是黄金就是黄金,装进的是垃圾就是垃圾。一脑子都是色情、暴力、私欲、算计的人,早已无可救药,也决不可能干出一件善事;即使表面行善,那也无异于行恶。人在细节处善待,即使有失,天道亦会弥补;人在细节处恶待,即失谨慎,天道亦会报应。
所以,谨拘小节与轻忽大意的根本,主要不在是否细致的对待了技术上的问题,而在是否顺应了道德的要求。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