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可夫的文章时说的“既美丽又有用”。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偶尔写点不登大雅之堂的拙作,更有时自不量力向某些报刊杂志寄去只言片语,期待的不是发表,是期盼能够得到编辑的一点赐教,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可每次都是徒留等待。当今社会怎一个“忙”字了得,所以我能释怀。坦然过后,我还要走我的路。于是,偶然的一个机会,我走进了“烟雨红尘”。在“烟雨红尘”里一个清新秀气的名字“文清”印入了我的眼帘,也许是与山东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重名才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真的有“千里有缘来相会”的缘分存在,但不管怎样,当我打开她的文章,我知道:我找到了我想要的 。
任何文学现象的产生,都不可能是随意的,偶然的,毫无道理的。网络文学的兴起更丰富了文化现象。像玄幻小说、情欲小说更是风起云涌。面对众多的文学流派,我该何去何从。正当我像迷失在风雨之中大海深处的一叶扁舟之时,文清姐的文章像一座灯塔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找到了航行的方向,走出了迷茫的海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文清姐的文章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她的博览群书。从其文章《一把锁》中可见一斑。在《一把锁》中,文清姐从京剧《锁麟囊》的唱词写起,到《辞源》、《辞海》对锁的解释;从《红楼梦》的“通灵玉锁”到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还珠格格》中的人物;再到张爱玲的《金锁记》,联想之丰富,跨度之大,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怎能写出如此行云流水的佳作。由此我懂得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写出内蕴丰厚,气贯长虹的文章,不博览群书,不博采众长,不积累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
“痴看残阳暮色晚,心静如水已苍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创作中把古诗词运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对令大多数人头疼的古文学不下一番苦功去钻研是很难做到的。而文清姐的好多文章像《半道修缘半道君》、《暮色残阳》中就把古诗词运用的恰到好处,可见 文清姐对文学的忠诚和勤奋。由此我懂得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经须”,在文学的道路上一定要有“板凳要坐三年冷”的吃苦精神。
莱辛的《拉奥孔》中有一个关于创作的说法:包孕过去,启迪未来。文清姐的文章不但有《暮色残阳》那引人入胜,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美文,还有《“血疑”》那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的杂文,更有《男人啊,拿什么拯救你的灵魂》这样的涉及婚姻、爱情,与人们生活戚戚相关引人思考的现实之作。也许我们的笔没有鲁迅的犀利,没有冰心的温情,但我们也可以写一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拙作,来丰富一下我们的生活,繁荣一下我们的文学。
大诗人拜伦说过:“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文清姐的文章并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也许有的人还会不屑一顾。但别人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我管不着;我自己爱吃想吃的,也用不着请别人吃,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干涉了别人的意志自由。在学习过程中“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自己能悟到的,对自己有用的就是好的。现在我还达不到“文章不写一字空”的境界,所以要学习,而学习就要选择适用的,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读文清姐的文章坦言之是学习,更是一种手段,一种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创造。
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可夫文章时说的:“既美丽又有用”。文清姐的文章对我而言正是“既美丽又有用”。
本文已被编辑[王先林]于2008-4-28 11:14:0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月华星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