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牟壮歌(散文)
金矿
十年前我就想动手写这篇文章,几易思维,一直犹豫得难以下笔。特别是沉痛的心情会在我动笔前就潸然落泪,滚动着的泪珠模糊我的双眼,是悲、是切,是纪念、还是缅怀,我自己都说不清楚。前两天,偶逢一友提及,方梦初醒,应该快速成稿,让当年友好的同窗共享,这值得面世的《老牟壮歌》。啊!……
老牟并不是我们的同辈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苏南江阴人,一九六三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原江苏省师范学院),按当年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志愿,他来到苏北很贫困的江淮农村一所普通中学任教,他思想进步,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可见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热血男儿,工作后仅二年时间就被提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学少辅导员。我在这所中学就读时,老牟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他和我们全班同学特别亲和,没有一点师长的架子。我们是住校生,他和我们一起吃大食堂伙食,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多是他给买饭票。每晚自习课,他都把作业本拿到班级教室去改。同学有难题请教他是千遍不烦。课余时他的宿舍是我们同学的天堂。他就象一位兄长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这班同学和他相处都很随便,当面都亲切的称他老牟。他一点也不生气会乐哈哈地答应,其他个别班级老师和同学关系很紧张,而我们却乐哉悠哉,师生情既淡如水又深似海。我们有时会胆大妄为和他逗趣:“老牟不深算也。”
在牟老师亲情感召下,整个班级学习气氛浓,在同轨班级会考中,我们班同学各科成绩遥遥领先。学生会、团总支干部我们班同学占了一半,校黑板报主编、美编、缮写都是我们班骨干。我当时爱好语文,他把我推荐为班级语文科代表、校报道组组长、黑板报编委,由于业余时间实践较多,得到了锻炼,写作水平提高较快,算是我后来学习文学创作的启蒙。
毕业后,由于文革停止高考,我们过早地走上社会,做民办教师教初中语文。牟老师仍不忘师生情谊寄给教学参考资料,帮我备课写教案,很精心地送我一程,尽到了师道的膳后全程服务义务。
不久,我离开了教师队伍,从事群文工作。一度时期,由于职业的关系,与老牟的师生情谊渐渐疏远,对老师的信息也缺乏了解,只知道他后来到其他一所学校任副校长。没想到,师生情谊的淡化,加之我深居简出,家务事务缠身,很少出门走亲访友,以后再也未见老师面,成了我的终身遗憾。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有一位从职园丁的老同学因公事来我镇,相遇闲谈提到我们的尊师老牟,很凄然地告诉我老牟很不幸地同我们告别了,永远地告别了,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却在社会留下了他许许多多悲壮的故事,好人并没有一生平安,好人并没有一路走好,很值得人婉惜,更让接受过他恩德的人为之痛心。我真深感遗憾,老师最后的日子没有看望他一眼,没有为他送行。
我们离校后约十来年,资深德高的老教师普遍受到尊重,老牟也因此有了机遇,被当时的市教委负责调进城区一所中学任职副校长,要他辅佐一位老部下搞行政工作。说来也荒唐,这位部下武大郎开店,算是小人得志,容不下资深的老牟,还经常给老牟小鞋穿,而老牟心态却特别好,根本不同小人计较,自己非常认真地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任教满课。他对这个班级究竟尽到了什么样的责任,应该说只有这个班的同学最清楚,他生命的最后旅程还真亏了这班同学,是这班同学回报了他的爱意。那一年他也刚刚到知天命之年,没想到突然患了不治之症脑癌,很快就偏瘫失去了记忆,妻儿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他象一个植物人没有办法联系上亲人,因为他除了自己回家外,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家人的地址。只有这班五十四个同学挑起了大梁。同学们到全校募捐为他付住院费,每四人一天在病房轮流照顾他,有的同学请来家长。服侍他,护理他。可惜学生们再善良的心都未能挽留牟老师的生命。在医院里只维持了两个星期,万恶的死神就找到了他。他没有遗嘱,也没有亲友替他料理后事。那位小人校长还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由,灵堂不同意设在学校里,这无理的规定激起了学生的愤怒。全校学生罢课到教委上访。那位校长竟溜了。市教委专门派出事务小组配合学校做好老牟的后事工作。出殡那天,尾随在灵车后面的是上千人的学生队伍。他们臂带黑纱、胸佩白花,噙着泪花,浩浩荡荡为老牟壮行。还有闻讯赶来的学生家长,历届他所教过的学生,他多年的园丁战友,更为感人的是他刚从教时的老校长古稀有余拄着拐棍步履蹒跚为老牟送行。这就是一幕感人的老牟壮歌。
一个人的生命要有一点意义,并不是凭自己的感觉观所决定的,要靠他人去评价,要让社会去承认和公认。如果你现在和老牟熟悉的人谈起,都是众口皆碑。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之所以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烈士为什么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真理不可丢。为什么能够含笑走向刑场,这是他们坚信真理。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一切他所爱的人及爱他的人。如果他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老牟的师德受到社会这么好的礼遇,临死和死后受到如此盛情,我想这是他播种的收获,也是他之所以能称得上壮歌壮举所在,我认为这是他自己所书写的生命壮歌。很有辉煌的意义。
啊!辉煌的老牟壮歌,炽烈的生命壮歌。……(2029字)
赐教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闸文化站邮箱:jinkuang2007@163·com
-全文完-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