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隐居雾轩芦笛

发表于-2008年04月26日 晚上7:44评论-1条

很多时候,对浸染在无休无止的工作和生活烦恼的酱缸中感到厌烦和疲惫,于是心里常油生出一个简朴的愿望。当自己退休的那天,能在海边自家的地里建一栋心仪的房子,每天牵着小狗在幽曲蜿蜒的滨海小径中溜达散步。坐赏落日下的浪涛澎湃;凝吸晨曦中清风的鲜腥。抛竿垂钓,闲卷诗书,看白云雾霞淡淡舒卷,看海鸥丹鹤悠然嬉戏。在潮退潮涨的冲刷中放飞自己似曾萎缩的思絮…··或许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一种隐居生活吧。

我知道这似乎暂时还只是个梦想,然而乘着长假的周末,驱车前往深山老林中一游,品味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式的隐居的环境,却也并非是一件难事。心动不如行动,于是在吃过中饭后,大家来到了玻璃房山。

玻璃房山位于从布里斯本到阳光海岸的半途中,位置偏靠内陆的群山之中,实际上它是由几座大大小小,高低不一,险峻各异的山峰组成。在群山的环绕中还有一个古老的小城镇。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个火山区,融融的火浆曾经喷薄而出,把尖锐的山巅熔成了一个深深的坑洼。游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很快淡忘了她的名,记忆化成蔽日的林荫、奇巧的别墅、幽静的街道。这匆匆的脚步,不能全怪过客的浮浅,而是岁月模糊了视线,冲淡了激情,使那仅存的记忆正在消逝之中……

记得王昌龄诗中描绘到:“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玻璃房山虽没有见到潺潺的清溪,古老的寺院,却也有阴翳蔽日的原始森林,刀劈斧凿的悬崖峭壁。听着不知名的鸟儿婉啁,掺伴着时有时无山风吹过的树涛声,看着野生花儿在杂草的蔟拥中开雹畅放,走在崎岖而狭小的山道上,想着古人松子煮酒,听风赏月的情趣,确实让人宠辱皆忘,心旷而神怡了。隐居,追根到底,就是要返朴归真,崇尚自然,不偷合而苟进,求隐匿而深藏,修德结义,超凡脱俗,离颖不群。真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是难以恍然而解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同流合污而愿辞官归隐田耕的心境了。也难以明晰他是如何能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在他的笔下,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斜阳的余辉渐渐散去,天色慢慢黯淡了下来,我们却还没走出山道。除了哗哗而响的树涛声,只听到自己轻重不一的脚步声,我们的担心也似片片落叶在浪涛中浮现起来。如果在人烟罕至的深林中,没有水,没有火,没有电灯,没有厕所,没有现代化的电器设备,没有电脑,电话现代通讯的器材,我们能够在这封闭的绝世环境中支撑多久呢?我们是否真能忘怀一切,潜心修炼呢?我不知道,唯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出口,走回到尘世。

开车来到小镇,顾不得欣赏更多的美景,匆匆闯入食品超市,寻找便宜而合乎胃口的食品,在一顿囫囵吞枣后,才想到,真俗,如果真的隐居在那片幽僻的深林中,我们不是还不得不在乎日常的饮食起居,关顾自己塌瘪的肚皮呢?罢了罢了,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没有挣到足够维持下半生的钱,谁又敢奢谈隐居二字?看来我是真的还没准备好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雾轩芦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指尖如水点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个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年代,能辟出一方净土一片悠闲之所真是不易呢!
文章情景交融,读来让人心情畅快。

文章评论共[1]个
指尖如水-评论

问候作者!at:2008年04月26日 晚上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