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明清的江南
——游周庄散记
----紫竹
车行了近一小时,似乎还在上海市境内,出高速路口,突然发现前面有个偌大的路牌:“周庄:江南人家,前方23公里”。呀,终于要到了,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精神头也足了。
车进入江苏省。昆山,一个不大的但似乎很有些名气的城市。因为它的经济,大概也少不了要得益于江南古镇周庄。而周庄,当然多少也因了那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的大名,电视剧《聚宝盆》就讲述得是他的故事。只是这些,我却是刚刚才知晓。电视剧看过,却不知道沈万三原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旅游地周庄人氏。在这之前,我这个来自北方内陆省份的人对它无甚概念,一切只缘于到上海的工作,以及单位安排的这次机会。到底如何,也只有看了才知道,那里对我来说实在是陌生的。
眼看着已经到了周庄镇的地界,却找不到具体要去的地方,真有些急。见前方有个大门,门口有保安值岗,司机忙上前问,才知道真的是到了。车开进去,购了票,却还有一段路要走,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商铺,路上还有车辆往来。其实这已经是周庄古镇了。回来时还想,早知道如此,不买票,仅仅看一眼这江南小镇的风貌就知足了,门票是适于观看那几处特别的景点,只是那也是最能体现并且汇聚着这座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与民俗以及建筑风貌的地方,既然来了又不去欣赏那不如没来一样,岂非憾事。
进了大门,拐个弯不远就是双桥了。既是水乡,古镇的桥就多,不但多而且古老,双桥似最有特点。水分三路,两桥自然相连成直角,其状难得一见。人们纷纷伫足,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观瞧,拍照留念。
再往前,就是大名鼎鼎的沈厅,其内部复杂的结构布置与形态最能体现主人的身价地位以及当年的建筑特色。张厅与之大同小异,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其奢华程度也相当。至于叶楚怆先生故居相比起来就要寒酸多了。读他的介绍,方知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当年任过《民国日报》主编,是颇有名气的南社诗人之一,当然这些不足以与以富贵论尊贵的沈张二人相比。
进博物馆,看出土文物,观石器陶艺,我们这些外行人除了为祖先的文明与技艺叹服与敬佩外,似乎也看不出个什么明堂来。还有保存下来的几十年前完整的书籍诗文与书法作品,也只能隔着玻璃屏蔽草草地加以浏览与观阅。至于为那些来此参观过的各国各级的领导人拍摄的纪录性照片,似乎只向我们佐证了周庄的盛名与优越。而那流水、那桥,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还是颇具诱惑力的。虽说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一年多,水与桥似乎并不少见,只是缺少这里所特有的古韵与沧桑气质。那每一块桥体的石头上,也许都镌刻着太多的记忆,承载过多少江南儿女的喜怒哀乐与缠绵情怀。双桥、贞丰桥、富安桥、青龙桥等等,只要听一听这些桥名就足以让你浮想联翩游丝万里。
出了角楼,过洪福桥,这就算是往回走。刚行了两步,突然听到有悠扬的歌声传来。抬头看,才发现河中央划来一只乌棚船,船头站着一妇人,摇着橹,轻唱着江南的渔歌。在上海待了这么久,吴侬软语对我来说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难以深入进去。所以我听不懂那歌中的唱词,但只听那妇人的唱腔,看一眼她悠然淡定的神情,就恍若进入梦一般的古老情境。那船上的男男女女,各各端着相机,聚在船头,那么认真的模样,像是要一路记载这河岸两边一座座古老的明清建筑,留下永恒的记忆。
是啊,这里的一切我们都无法带走,也许并不需要带走,现代人只来看一看欣赏一下就足够了,我们还要活在现世的文明与繁华里。明清的时代早已远去,只为我们留下了这静止的无言的建筑。世事沧桑,都已成过眼云烟,消失在无垠的长河里。而这些建筑所能向我们传达的也只是一种记忆,一份文明的佐证,让现代的我们做一种牵念与缅怀。其实我们对建筑又能懂多少,只是觉得它古老,沧桑而且久远,让我们看到了前人先辈居住与生活的风貌。
回到车上,人已经很累了,天很快黑了下来。我眯着眼靠在座椅里,恍然间似乎已穿越时空的隧道,从几百年前一路走来,多少繁华锦绣,多少儿女情长,几多生活的琐碎都一瞬间飘忽而过,都只做了我现世生活的背景与衬色。
2008-4-25
-全文完-
▷ 进入紫竹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