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
题记:当我所住的这个县城的规模加速扩大,城市的建筑更加现代,城市的人口迅猛地增加,许多人津津乐道地赞美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人沾沾自喜地炫耀着自己的政绩时,而我的心境确依然苍凉——我看到了在华灯照射不到的另一边。
背篼,一般用生长多年的老竹子划成蔑条编制,编制的时候按用途而制作,可大可小,可高可矮,可稀可密。山区的农民,千百年来,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不管是收获庄稼,还是走亲串戚送点人情,都习喜欢用背篼背着,所以背篼是山区农民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然而,因各种原因农村人均土地不断减少,更加上近年来气候的越来越不近人意,冬干、春旱、伏旱,年复一年,种庄稼成了一种亏本的买卖。老实的庄稼汉子,在田土里摸打了一年,而辛勤劳动的收获确不够填肚子,更无钱去供养上学的孩子的时候,为了家庭和孩子,在没有文化和技术,不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他们只好背起背篼进了城,凭着自己唯一的资本——力气,成了为城里人背送零星货物挣钱的力夫。在这个只有二、三万人口的小县城,至少有三、四百人。他们多数是本县人,也有外地来的,年龄一般在三十至五十岁左右。
因为他们常年背着背篼,在大街上流动,时刻睁着希冀的目光寻找需要运送零星东西的人儿。久而久之,“背篼”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在县城的不管哪个角落,只要你喊一声“背篼”,就会有一个或几个背着背篼的汉子蜂拥而至。就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其含义是褒是贬,我不得而知。我曾经无数次地观察过喊“背篼”的人的神情,但多数都是不温不怒。只有你深入下去,看完他们如何讲价,如何付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背篼”的艰辛和城里人的精明。
“背篼”的工作是极其辛苦的。不管春夏秋冬,清辰,当城里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起来,在大街上四处游走,总是希望能尽早看到在买卖物资的人,总是希望能最先听到高喊“背篼”的声音。我很少看到“背篼”停留过自己的脚步。无论是阴雨连绵的春季,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在没有人高喊“背篼”,或他们自己没有看见有人需要的时候,那怕全身被雨水淋着,那怕脚底被炙热的柏油路烘烤着他们总是不快不慢地踏着坚实的步子走着,用精明的目光寻找着,因为只有走着、看着,才能找到挣钱的希望。我曾问过很多“背篼”,你们一天要走多少时间,他们都说一般在十二个小时以上。我曾问过他们一小时能走多少路,他们说不能走太快了,一般在二里路以上吧。这样算来,一天至少要走三十里路,一年也就是五六千公里路了。我也问过很多背篼:一天能挣多少钱?他们的回答如出一撤:这就说不准了,有时一天十几元,有时一天几元,得看你的运气好不好呢。
“背篼”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我曾经问过很多“背篼”的生活,他们说,为了节省时间和开支,早饭是一元钱买两个馒头,中午是二元五角钱一碗面条或是一碗豆花饭,晚上回到几个人共同花一百来元钱租来的简易房子里,用家里人送来的粮食自己煮,城里的菜和肉很贵,是绝然不会卖的,想吃的时候就叫家里的人送来。每个月的开支控制在一百多元,每月总得拿三四百元回家,因为家里的父母妻子和上学的孩子等着用钱呢。
“背篼”是诚实的,“背篼”是有品德的。他们遵循着“凭力气找钱,不要让城里人看不起”的信条。不管是为买菜的老太背送低廉的食品,还是为有钱人家的孩子背送书包,无论是为店铺的老板运送值钱的货物,还是为逛街的伉俪背送高价的物品,只要当面谈好了价钱,他们都会老实地送到你的家门。我从没有听说过“背篼”骗物的事。所以我想,比起那些高谈理论、高呼口号、而做梦都想以权捞钱的“公仆”是不是要高大得多?
-全文完-
▷ 进入蜀山小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