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编辑的《杂文与杂谈》看了,看了后我有一种十分异样的感觉,他写的这个文章是不是杂谈的方式呢?杂文与杂谈相比,在他的眼里似乎杂文倾向于理性一点,那么杂文与论文相比呢?
我读一些的文章有自己一个窍门,先抓到重要的部分,看看关键字是什么?一般的论据到还在其次。观点与自己相同的人身上,能找到某一种共鸣;观点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身上,努力要学习到某一种智慧,观点都不同他的一些事例也没有心情去看。
有人看我的写一些杂谈,有的说理性,有的说不理性。他的理性的前提必然是感性的直观化,大体是他感觉我写太情绪化,可能文章都不能看完;他承认我的一些观点,如果在题目上就找到某种共鸣点,论据可能都不看而相信我的理性。
理性与不理性,都要敞开心扉,让人看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一种真性情。另外山野编辑写到“杂谈,主题不鲜明”,“杂文,立意鲜明”,这个基本和个人的直观判断有关系,“杂谈”如果主体鲜明了,也可以被个人上升到“杂文”的性质;“杂文”如果个人感觉他的立意很不鲜明,也会下降到“杂谈”的阵营来。
另外,我看来杂文和杂谈没有明显的分解,亚里士多德说,“心灵的高尚之处在于能公开说出自己的爱恨,能十分坦诚地评论各种事情,能为了真理不顾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这里面本身就能感觉到一种本质的感性所在,夹杂了许多个性的情绪。
杂谈的严肃与不严肃,那是骨子里的事情,不用整天挂在脸上。骨子里的东西也不是几篇文章可以被人否定的,即便是扯淡也是认真的扯淡。写杂文,最好由深入浅,不用深饰浅薄;最好简单明了,不用装腔作势。
即便是按照他的逻辑,“杂文”是更理性的,但是理性最初外露于世的目的,其实也是完成感性对外界的传达与呼应。也是感性结合外界事物在思虑挣扎后的一种深层次的演化,可见“杂谈”也是起了最初的决定性作用,
无论是“杂文”,还是“杂谈”,对于社会里某些问题,都是有一种既“焦虑”又“无力”的感觉。
08·4·25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