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陋室,窗外大雨如注,听着噼噼啪啪的雨声,极目远望,四野迷茫,烟雨暗千家。贺铸词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时非梅雨季节,何来如此大雨?看过日历方知,今日谷雨,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季节,这不由得使我思念起故乡的野牡丹来。
我的故乡位于长江岸边,巢湖之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此地属丘陵地带,山不高却得 水之灵气,所以山山皆秀,又因石灰岩地质,山多生溶洞,更添几分情趣。离城南十余里,有一
银屏山,峰峦叠翠,佳木成荫。山上有一天然溶洞,因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炼丹成仙,得道飞升而去故名“仙人洞”。洞口之宽广约莫两层楼相仿为周围群山溶洞之冠。洞里钟乳林立,怪石嶙峋,有地下暗河流于其间,水声淙淙回响洞中,让人疑是神仙洞府。最为奇绝的是溶洞左侧的悬崖峭壁上竟天生一株野牡丹。牡丹扎根于石缝之中,枝叶婆娑,长约数米,距地面有五十米开外,每年谷雨前后开花,这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牡丹。
巢湖当地风俗:每年谷雨前后三天上银屏山观花。银屏牡丹花色洁白,大如碗口,欺霜赛 雪。每年花开季节,仙人洞下万头攒动,游人如织,争睹奇花风采。
关于银屏牡丹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牡丹本是娇贵之花种,天冷时须在温室里越冬。而此花生长在荒山野岭贫瘠石缝里,任凭风刀霜剑严相逼,年年春天都是花开如昔,花枝尤俏!所以世人认为是牡丹仙子下凡,降临在银屏山,花开的朵数多少预示今年雨水的多少。据说颇有应验!
当地传说日本人占领巢县期间,此花没有开放一次!但此事不见于史载,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1976年,周总理去世期间,此花没有开放!由此可见,银屏牡丹确有几分灵气!
银屏牡丹的历史谁也说不清。一千年前,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曾来到银屏山上赏花,并作《仙人洞观花》一诗,其中两句为:“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证明当时银屏牡丹已经名动四方。
因为我是喝巢湖水长大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家乡的岁月里,曾经多次上银屏山看花,1991年是我最后一次登上银屏山。
那天也是一个谷雨之日,春光明媚,我们一行四人骑着单车来到山脚下。只见山上山下,游客往来,红男绿女,不绝于途。“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这一切使我们游兴大增,骑着单车竟直上峰顶。
到了仙人洞前,游人熙熙攘攘,喧闹不已。我们好不容易挤到牡丹崖下,抬头仰观,只见悬崖峭壁上一丛翠绿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因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从路边小贩手里租来军用望远镜,100比1的,这回看清楚了,今年的牡丹花朵较小,但依然洁白如玉,层层瓣瓣,烂漫似雪,盛开的花朵中间是黄色的珠蕊,其娇艳妩媚,让人叹为观止。耳旁听见有人议论,说是牡丹花开十朵以上,今年的雨水定极大。当时我曾不以为然,三个月后我站在巢湖大堤上防汛时,看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落在滔滔湖面上,心里不由得惊叹银屏牡丹的神奇!
离开牡丹崖,再游仙人洞,洞里拥挤不堪,而且道路湿滑,行走艰难,不得已半路返回,出洞口,沿石阶而上,前方数丛翠竹掩映一所寺庙,这便是百年古刹——龙兴寺。
龙兴寺里香雾缭绕,泥塑四大金刚面目狰狞,向我们怒目而视。我在如来佛像前烧一柱香,抽签,得上上签,大喜,和尚索要灯油钱,竟将口袋钱悉数给予。
告别龙兴寺,往上攀登,顷刻至峰顶牡丹亭。牡丹亭是银屏最高点。登亭远眺,锦绣大地尽入眼帘,周围群山皆在脚下,松涛阵阵,山风扑面而来,一时豪情顿生,便欲提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这一切都已是十七年前的往事,如今,我这个当年的红颜少年渐入中年了。挈妇将雏,鬓亦有丝,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如同昨夕。不由得感叹流光最易把人抛,又岂只是红了樱桃,绿了芭焦?它偷偷地将黑发变白,暗催人老!十七年来,我客居异乡,为生活所迫,数年才难得回乡
一趟,作蜻蜓点水似的短暂停留,竟无缘再上银屏山,拜访牡丹。
今天又是谷雨之日,窗外雨声潇潇。使我更加思念起故乡和故乡的白发双亲!同时也思念起银屏山的神奇牡丹来!故乡的白牡丹,明年的谷雨之日,我是否能回到故乡,将你拜访!一别十七年,你的风采是否美丽依然!
-全文完-
▷ 进入颍水倦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