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是可怕的、黑夜是寂寞的、生活在黑夜的人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黑夜中的照明工具,当人类发现了火之后,就发明了灯。
说起灯,人人都能说出一些来,什么青油灯、酥油灯、煤油灯、柴油灯、马灯、气灯、电灯等等,其最主要的用处就是照明,在黑黑的夜晚它给我们照亮眼前的路,不置于到处碰壁。
我说的妈妈的煤油灯,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是我父亲亲手做的煤油灯。这样的灯在我们大西北农村的庄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只是样子不同,来源不同罢了。
说起样子,自己动手做的样子就很多,你看那盛油的器皿有酒瓶、有药瓶、有铁皮的、还要玻璃的,有大的、有小的,那穿灯芯用的芯柱子有高的,有矮的,还有的干脆就不用芯柱子,把芯子直接穿在瓶盖上。真所谓千奇百怪了。
还有一种是正规厂家做的,式样多,造型漂亮,高级一些的还有灯罩,这些在没有通电的机关单位比较多,照亮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大一点。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我家用的就是用一个用过的玻璃罐头瓶、爸爸亲手做的煤油灯。
一个玻璃罐头瓶,在瓶盖中间打一个小眼,再找一块小小的薄铁皮,卷一个小圆筒,把圆筒固定在瓶盖上,用棉花搓一条芯子,穿在圆筒中,把煤油添到瓶内,一个自己做的煤油灯就成功了。样子不太漂亮,照亮的范围也不大,点亮时还冒着浓浓的黑烟。也就是这盏煤油伴随着妈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黑黑的夜晚。
那时候是大集体,也就是生产队掌管一切的时候,白天都忙于队里的事,早出晚归的,尤其是冬天,当红红的太阳刚露出她那含羞的笑脸时,生产队出工的钟声已经响了,晚上收工的时间几乎和太阳是一样的,太阳不情愿地落下山的时候,就是妈妈急忙奔回家的时候。我们的晚饭就是在那盏煤油灯下用的。
夜深了,妈妈在煤油灯的陪伴下,给我们做衣服,纳鞋底。有时候我在妈妈旁边写一会儿作业,看一会儿小人书。缠着妈妈讲个故事,可妈妈不识字,知道的故事太少了。妈妈讲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说着,我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劝妈妈早一点休息,也不会撒撒娇,更不知道说句恭维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高兴,只是傻傻看着,呆呆的望着。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妈妈仍坐在那里一针一针的缝着、一针一针的纳着,永远做着这个重复的动作。
每天早晨我们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指清理那个被煤油烟熏的黑黑的两个鼻孔。而妈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干净灯上的灰尘,把灯放在柜子上面。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人,也许是一个小发明家吧,也许是一个大科学家吧,发明了一种特简单的无烟灯,在当时可是风靡一时。
我爸爸也仿着样子做了一盏,就是把安装在瓶盖上的芯柱子改造一下,把原来圆柱形的芯柱子改为“一”字型的长柱子,里面穿上条纹布条,或是类似布条的芯子。这一改动不但减少了浓浓的黑烟,而且照亮的范围也增加了许多,更为赞颂的是用的煤油也少了,早晨鼻孔中那黑黑的鼻圈不见了。
妈妈用这盏灯时间就更长了。
每当夜晚来临时,她在这盏灯的陪伴下,永远做着那个重复的动作。默默地度过那些寂寞的夜晚。
我兄弟姐妹多,有七八口的人,可我们穿的虽然旧,但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虽然补丁多,但从没有烂(或者有洞)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油灯中的灯芯换了一个又一个,妈妈脸上的皱纹增加了一条有一条。
我们长大成人后,也用过各式各样的灯,现在不知道扔到那里了。我们也生儿育女,相比之下我们轻松多了。最起码不用在灯下纳鞋底和缝衣服了。
前几年,我们家也用上了电灯,有时停电的时候,大家都用蜡烛。可我们家仍用煤油灯。是妈妈的意思,还是我的意思,怎么说也说不清。
现在每当夜晚降临时,在明亮的电灯下,不管是妈妈,还是我,都有电视陪伴着,看着电视剧,欣赏着电视歌舞晚会,还有那烦人的广告,寂寞的夜晚不在寂寞。
如今年迈的妈妈随然不做衣服和鞋子了,停止了哪个永远重复的动作。可他仍然在拉扯着儿女们的儿女,其美名曰:在哄(照看)孙子。不是说钱伙里的金子,人伙里的孙子吗。也许人类只能这样一辈、一辈的延续下去。
当我们领悟到这些的时候,却留下了很多的遗憾,我不知道年轻的妈妈们是怎么想的。为了不留下更多的遗憾,但愿她们珍惜今天,珍惜来的不易幸福。
妈妈的一生用过的东西太多、太多,有的已经不用了,也不知道扔到那里去了。唯独这盏小小的、爸爸亲手做的煤油灯,每天被妈妈擦的贼亮贼亮,仍放在那个靠墙的柜子上面。
是回忆、还是纪念、还是难忘、还是……
-全文完-
▷ 进入gaoymv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