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如豆柳如梅,日长蝴蝶飞”,那还是欧阳修描写春分的句子,现在,日历早已走进了四月的天里,却依然还是一派烂漫春色。
“闲来无事不从容”,这样的日子实在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久了,也会心生无趣。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今日午间,便驾车小游了一下。
四月的天气,雨总是它的主旋律;尤其前面三天的谷雨,润绿了青山,涨满了运河,到今天太阳还羞涩涩地,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样,让人感觉是一点也不爽快。好在汽车里还是暖融融的,并不影响我的心情。
路边,一片紫红的杜鹃笑语嫣然,全然不是宋代陈允平《望江南》里“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的样子。据我看,倒是欢快热烈得很呢。
过桥,右转,前行数百米,停车在一处平地。身后是烟波浩淼的太湖,眼前是绿意葱茏的小山。这里去年我曾经来过几次,因此并不陌生,下车的心情也并不踊跃。于是,继续躺在车里,听着音乐,品着明前的“太湖翠竹”,翻阅着今天的《江南晚报》。就这样,大约半个小时过去,几乎沉沉睡去。
陆续有些车辆停靠过来,他们也不下车,莫非和我一样觉得无趣,来这里小憩一下而已?还是下车吧,来到这里总归是要走一下的。
湖边,一片草地碧绿如玉,软绵绵的,竟有不忍心踩下去的心思。边上是一片参天的香樟树和法国梧桐,虽然都还是新鲜的嫩绿,站在树下,却有浓荫蔽日的感觉。虽然是嫩绿,它们却又不同,香樟的嫩叶明显浓一些,梧桐的嫩叶显然又亮一些。法国梧桐的叶子不如中国梧桐的大,“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因此我一直认为应该是指中国梧桐的,看来是不错的。不过,这些梧桐的树冠却是大得很,想那炎炎夏日,这些还是很实用的。
一座六角古亭,兀自站在水边。走进去,靠在栏杆上,看那一望无际的春水,翻卷着层层的碧波,让人想起“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的句子。特别是风生水起,后浪紧推前浪的时候,真有黄庭坚的“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的气势。水面上飘漾着巴掌大的睡莲叶子和星星点点的红菱嫩芽,想必是做着甜蜜的春梦吧。岸边几棵杨柳临水梳妆,长发飘飘,“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着实迷人。空中几只白鹭,悠扬翩然,它们是长空的精灵。
走进山林,“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各色各样的花朵已经阑珊,只有一些淡蓝色的小花,在细细的茎杆上袅袅地探出头来,像个小姑娘,却是一点也不懂得羞涩。山路上依然是厚厚的落叶,踩在上面寂然无声。偶尔几丛小草,纤纤柔柔的样子,想必是阳光不足的缘故。
越往上,树林越发茂密,阳光更见害羞了。有鸟鸣婉转唱和,有山风悉悉嗦嗦,有山花静静灿烂,有燕子悄悄呢喃。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幽静的气氛让人忘却烦恼,却时时想起儿时一直生活在大山之中的情景。
来到山顶,阳光忽然烂漫起来。在一块斜面而又平坦的大石头上坐下来,感受“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境界。远处,群山绵延,郁郁青青;眼前,松树葱葱,棕红的松花如宝塔一般端坐枝头,这样的情形又是少年时候的记忆啊。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起身离去,“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再也不觉无趣,而且兴味浓郁,因为我走进了四月的诗篇。
2008年4月23日上海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