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沿海的经济迅速发展。大批的农民工拥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开发城市,形成了一股打工热潮。到了2000年后,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弱病孺在家中。在异乡务工实在不容易,收入不高,根本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孩子一起带到身边照看,只能留在农村,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他们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到今天,全国有超过1·3亿人之多,并且还在逐年增长。1·3亿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差不多两个四川省的总人口之和,如此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这个人群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如何?有人知道吗?所有的留守儿童均是由老人,亲戚,朋友等帮忙监护,他们只管能让小孩吃饱穿暖,不饿着冻着就行了,像家庭辅导,教育小孩做人做事等素质方面的教育根本就没法办到,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啊。小孩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现在很多少年犯罪,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家庭素质教育,在不健全的生活环境下长大,为求刺激,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走上邪路,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留守儿童”,身在农村,缺少必要的营养,普通的个子都很矮小,面黄肌瘦,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他们没有见过世面,自闭自卑,遇事脸红,不敢开口说话,没有自信。我见过一个留守男孩,他的父母从他三岁的时候就丢下他去深圳打工,今年12岁,还没到过县城,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个头跟八九岁的小孩没区别,不会讲普通话,操一口特别别扭的方言,非常的胆怯,遇见熟人总是躲得远远的,不肯与人说话,也不主动和人打交道,村里人都叫他“丫头”。因为不善于交际,他也没有朋友,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帮爷爷奶奶干活,喂猪、做饭、洗锅、涮碗等,然后看看电视,一天就过了。每次考试都在30分以下,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结果啊!是我们作父母的失败,值得每一个年轻的父母深思!
城里人的孩子,从小聪明,胆大自信,一两岁就能载歌载舞上台表演了,家中请的是最好的家庭教师,身体健壮,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人有礼貌,心理素质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留守儿童,反应迟钝,自卑,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爱母爱造成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长大后与社会格格不入,适应能力差,不合群,在事业和爱情方面都会受到挫折。其实,在孩子的纯洁的心里,他们最想得到的不是更多的金钱,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心中还没有金钱的概念,不用操心生活的着落。他们需要的是父母完整无缺的爱,有父母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不再孤单,晚上入睡时有妈妈为他们讲《狼和小羊的故事》,半夜醒来不会找不到妈妈;星期天爸爸能带他们去动物园看天鹅跳舞。在他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能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可是,社会的发展,让留守儿童的这些愿望全都成了泡影,一年难见上父母一面,过年相聚了,是那么的短暂,他们短暂的喜悦之后,又是换来漫长的等待,年复一年,以至让他们都记不起来这是第几次父母狠心地弃他们而去,他们已经麻木了,在他们心中,最喜欢的人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只有他们不会抛弃他,给他们快乐!
他们心里多么希望父母能陪伴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这个心愿,被我们作父母的无情的扼杀掉了,他们真的很可怜。我们给孩子金色的童年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本该开心的童年,却要背负思念与孤单。在他们在心中千百次的埋怨父母,为什么要生下他们?生了他们又怎么忍心地抛弃他们?我们应该反思,是否是一位称职的父母?
年轻的父母们,你们虽然在外漂泊很辛苦,努力地赚钱,也是为了小孩的将来,但请你们挤出一点点的时间,多关心一下留在远方的小孩,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再承受孤独,他们承受不起。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期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民参与,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个弱小的人群,使他们能时刻享受父母给予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全文完-
▷ 进入诗情划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