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文化人出了名后,牌子大了,嘴巴也大了起来。他们或是用放大镜查找古人的劣迹。比如查到诗仙李白原来是个“古惑仔”。查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或是别出心裁的恶搞经典剧目。比如把梁山伯和祝英台变成了武林高手。把“双抢老太婆”变成了会分身术的美女等。眼下又有个对文字功底相当自信的马未都做客《凤凰非常道》时语出惊人:“实际上,鲁迅的文学表达能力非常差。因为他是浙江人,浙江人的文学表达能力本身就差。”他的依据是“因为受语言的限制,鲁迅翻译的小说,就我这智力有时还看不懂。咱们不能算智力低的人吧。”
其实,马未都大言不惭,不是他有比鲁迅高明的学问,而是他根本不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和鲁迅的文学特点。
首先,鲁迅翻译的小说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直译方法。苏州大学的汤教授指出,这是鲁迅特别的意图。鲁迅翻译了大量东欧的中小国家的作品,试图以直译的方式原封不动地展现与我们相似的被压迫民族的生活状态。有些地方有些难懂是正常的。
其次,鲁迅的作品历来看重的是社会的启蒙,讲究思想的深度,而不去追究书籍的畅销度。他的作品大都以描写小人物为主。比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方面自然少了华丽的辞藻和动情的描写。换作马未都先生,你能让阿q象贾宝玉一样的写诗作赋吗?你能让吴妈去悲天悯人的葬花吗?。
第三,鲁迅所处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现代汉语和现代基本词汇的形成阶段。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要求那个时代的鲁迅。拿大文豪郭沫若的《凤凰涅磐》来说吧。当时白话文刚兴起,比较文言文来肯定是一种进步。但用现在的眼光看,肯定有人说这篇长诗显得罗嗦,语言干瘪。马未都先生如果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是不是也敢这样口出狂言呢?
第四,马未都说“浙江人的文学表达能力本身就差”也是不符合事实的。读者们熟知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大文学家茅盾偏偏就是浙江人。对此,自诩文字功底颇深的马先生是不是显的孤陋寡闻了呢?
苏州大学汤教授的一个观点很有说服力:对任何一个作家或者文学流派,既要用统一的标准,又要用独特的标准。比如,拿鲁迅的标准去要求金庸,金庸就一钱不值;拿金庸的标准去要求鲁迅,鲁迅也会变的浅薄。我们总不能拿“驴唇”去对“马嘴”吧!由此看来,马未都对鲁迅的评头论足恰好是驴唇不对马嘴。
有人说马未都这样做是炒作自己,也有人说是他的个性使然。还是看马先生自己的说法吧。“从客观角度讲,本人是草根,不算学者。另外,我也不是北大教授,攻击我没用。”
有幅对联说的好:“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在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恰如对联所描画的那样,喜欢脱离实际的说大话、空话。只是对马未都这样的“草根”学者还要加上一句:我是光棍我怕谁?
-全文完-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