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绝四:毋意[1],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第九》
【简注】
[1]意:通“臆”,主观地揣测。
【意译】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尊。
【理释】
中庸为至德,其核心是真、善与宽和。宇宙有层层不同的境界与时空,生命在哪一层,他便只能看清此层及其以下;再高,他便无从把握。人是生命中最低的一层,人就只能看见眼前的物质世界,所以既迷且苦。宇宙的理,虽由根本的特性一以贯之,却也高过一层。何况,空间之复杂、生命之奥妙,均非人的语言所能描述。所以,以真、善与宽和为核心的中庸,必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尊。
一切的存在,都同有正面与负面的因素;一切的表现,都同有表面的契机与深层的原由;一切又都变动不居,在循环往复之中不断变化。求真,必不拘执此一层面的所见,而从更大范围来把握真相。向善,必不强调自我,而多设身处地为人一想。宽和,必不咄咄逼人,而从适应、协调、善解一切的角度处事。
【例述】
商鞅为秦孝公断然采取极其严厉的政治改革措施,为秦国政治清明、富国强兵做出了根本贡献。但改革也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一时间在朝野上下树起数不清的政敌。后来,孝公也感觉受到威胁,因此故意传位,以试他心。这时,赵良引用“以德者荣,求力者威”的典故,力劝商鞅引退。但商鞅不听。最终,孝公将他架空,政敌也伺机报复。孝公一去世,商鞅遭到五马分尸的极刑。
西汉人疏广任太子太傅,哥哥的儿子疏受任太子少傅。5年后,疏广对疏受说:“我听人说过,知道满足的人不受到侮辱,知道停下的人不会遭受危险,成就了功名勇退,这是合乎规律的。现已功成名就,倘不肯离开,将来怕有后悔的时候。”过几天,两人都称生病了,上书请求回家安度晚年。请求同意了,皇帝赐给他们黄金二十斤,太子赐给他们五十斤。大臣和朋友们在京城门外举行送别仪式,送他们的车子就有一百多辆。人们都说:“这两个大夫真贤能。”
商鞅惨遭毒手,疏氏二人安度晚年,何也?即在好走极端与坚守中庸的区别。前者知进不知退,既以严刑峻法治民,又以咄咄之势逼君,一切做到极处,他就只能自陷绝境,自取灭亡。后者激流勇退,不贪名利,当然进退自如,有福无祸。古往今来,但知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者,都能取中。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