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只有香如故[在江湖]远海

发表于-2008年04月21日 早上8:53评论-0条

傍晚,李明一队六人迎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山西省财政厅的红卫兵接待站。李明从书包里掏出学校开的证明信,用他那冻的红肿的小手,把信递了过去。

接待站的工作人员是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女同志,她中等身材,头上留着齐耳的短发,大而亮的眼睛,透着和善,左眼眉梢上有一颗明显的黑痣。她看过信后,抬起头,打量着站在登记桌前的六名学生,开口问道:“你们是通县红星中学的!几年级了?”

“初中三年级。”李明答道。

“初三的学生……年纪应该是十六、七岁吧!”

“我们今年都是十六岁!”周毅抢着说。

女工作人员听后,脸上掠过一丝的惆怅,随后马上露出了笑容说:“我也是通县人,家在大屯村,咱们是同乡啊!”

李明等六人为了到延安进行革命大串联,可以说是披星戴月,爬山涉水,一路吃了不少的苦,也受了不少的罪。从北京通县徒步走了二十多天,才来到山西省城太原市。今天能够在这么远的地方遇到同乡,孩子们显得非常高兴。曹铁城兴奋地说:“您家在大屯村!去年麦收时,我们年级的五个班,还住到大屯村帮助抢收去了呢。大屯村是个富村,好像十个工分能合到一元钱。”

“那你们住没住在村东头儿的李大爷家?”女同乡有些迫切地问。

看到六个人纷纷摇摇头,她有些失望。但不管怎样能够他乡遇故知也是一件大喜事儿,还是兴高采烈地跟孩子们聊起家乡的状况。

兴奋过后,女同乡看着李明又问:“你们在太原打算住几天?”

“我们明天准备在太原住一天,后天早晨就向刘胡兰的家乡云周西村出发。”李明回答说。

女同乡给六人登记完后说:“你们就住在二楼大会议厅,上楼向右拐就是。我带你们去。”

来到二楼大会议厅,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地上铺着二十多个草垫子,这就是供大串联的红卫兵睡觉的地铺。他们靠房间的右边,选择了六个挨着的地铺,将行李放在了上面。

在接待站食堂吃过晚饭后,他们回到二楼大会议厅,准备躺下歇会儿。这时女同乡走了进来,只见她手里拿着几个纸包,对他们说:“六位小同乡!给你们每人一袋虱子粉,把你们衣服上的虱子消灭掉。”

李明等人个个伸出了冻得红肿得小手,将虱子粉接了过来,齐声说:“谢谢同乡阿姨!”

“我叫李玉梅,是省财政厅的工作人员,现在临时做红卫兵接待工作,你们先休息,有什么事就到办公室找我。”说完,转身离去。

李玉梅走后,刘个人便脱下衣服,将虱子粉涂在了棉裤、棉袄的各个角落。二十几天来的风餐露宿,六人浑身上下都长满了虱子。他们背着行李,在北风呼啸的冬天,每天行走六、七十里路,每到接待站,吃完晚饭,倒头便睡,就感觉不到虱子咬了。

第二天,李明六人来到太原市的大街上,看到行人很少有些萧条。马路上不时驶过广播车,车上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山西省革命造反总指挥部的第一号通令。大街两边的墙壁上,也张贴着第一号通令,那盖在通令上的直径近十公分大的红色印章在这萧瑟的环境中格外醒目。给寒冷冬季的太原市凭添了紧张气氛。

晚上,李玉梅又来到李明六人住的房间。她从军绿色书包里,拿出六副洗的很干净的旧棉手套,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今天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副旧手套,洗净烤干了。来,你们都戴上试试!看你们的手都冻坏了,还怎么到延安,怎么干革命啊?”

说完,拿出一副棉手套,拉过李明,给他戴上。六人戴上棉手套后,一股暖流从手指传递到心里,周身顿时感到暖和了许多。刘凤林带头,大家一起给李玉梅敬了个举手礼,并大声说:“谢谢同乡李玉梅阿姨!”

随后,李玉梅坐在地铺上,向他们介绍了到云周西村的行走路线。并反复叮嘱他们,在到延安的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冻着,别饿着……

快熄灯了,李玉梅眼圈红红的,十分动情地看着他们说:“孩子们,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还能见到你们。”

第二天,为了赶路,天刚蒙蒙亮。李明等六人便离开了太原,向着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出发了……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二十五年后,李明、刘凤林、曹铁成、周毅、刘光宇和晁福亮六名当年的红卫兵,现在都已到中年。他们有的是企业的领导,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教师,还有的是普通的工人。他们都已成家,做了父亲。

李明现在一家变压器厂任党委副书记,一天李明带着厂里的中层干部,去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典型大屯村。参观结束即将离开的时候,李明看见一位中等身材,年近六十岁的妇女,正从大屯新村住宅楼群走出来,正好和李明打了一个照面。李明觉得这位妇女有些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并隐约看到她左眼眉梢上有颗黑痣。

难道这位老年妇女是当年山西省财政厅红卫兵接待站的李玉梅?李明还未仔细思量,厂办公室主任就喊着赶快集合,马上发车了。

李明回到办公室,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仔细回忆刚才在大屯新村碰见的老年妇女的面容,越想越觉得她像二十五年前,在太原市省财政厅接待他们的同乡李玉梅。

第二天,李明来到大屯新村的住宅小区,向门卫打听,是否有一位叫李玉梅的住在小区。门卫查看了小区的住户花名册,对李明说,1号楼2门203房间的主人叫李玉梅。李明谢过后,便直奔李玉梅家去。

敲开门后,开门人果然是那天参观结束上车前,见到的那位妇女。李明清楚地看到她左眼眉梢上的那颗黑痣。便开口问道:“您是李玉梅阿姨吗?”

“我是李玉梅!你有事吗?”李玉梅询问道。

“您在太原市山西省财政厅工作过吗?”

“是啊!你是?”

“您还记得在六六年大串联时,在红卫兵接待站遇见的六个小同乡吗!您还记得六袋虱子粉、六副棉手套吗!”

李玉梅听到李明问的这些话,脸上突然放出了光彩,她仔细地端详了一会儿李明,高兴地说:“你就是那个带队的学生,叫李……!快,屋里坐!”

李玉梅将李明热情地让到客厅,沏上茶,迫不及待地问起他们离开太原后的情况。李明将他们从太原到延安一路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向李玉梅说:“我们六个人现在都在北京工作,逢年过节聚会时,每当回忆起大串联的事情,都会谈起您给我们的虱子粉、棉手套,大家特别怀念那段岁月,怀念您的善良。您怎么样?怎么会到通县来了?”

李玉梅也向李明介绍了她自己的情况。由于她一直独身,五年前退休后,便回到了父母身边。前几年父母相继去世,她就独自一人住在村里按原住房情况,分给的两居室楼房。李明环视四周,房屋面积大约有八十多平方米,室内的配套设施很齐全,只是洁净中显出冷清。

“还有其他亲人吗?”李明关切的询问。

“嗐,要什么亲人啊,村里照顾得挺不错的。”李玉梅故作轻松,那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一丝酸楚。

李明与李玉梅聊了近两个小时,因为公务缠身不得不告辞了。临走时看到李玉梅还是抹着眼睛,显出依依不舍的神情,就安慰她说:“再过两周,五一劳动节就到了,我们六个人一起来看您。”

5月3日那一天,李明约好另外五人带着礼物,来到李玉梅阿姨家。当李玉梅看到眼前这六名已到中年的男子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兴奋地说:“真没想到二十五年后,我又见到了你们六位小同乡,咱们真是有缘分啊!”

随后,李玉梅就和六人聊起了各自的家庭情况,真可谓千杯不醉万言不赘。

吃过午饭,六人告辞回家,李玉梅一直把他们送到村外,并嘱咐他们下次来,一定把他们的孩子带来,让奶奶看看。

在回家的路上,李明对老同学说:“李阿姨对咱们的关爱,咱们绝不能忘记,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阿姨在经济上并不困难,但独身一人确实很孤单寂寞。我想咱们每周双休日,是否来一个人到李阿姨家串个门,看望一下老人家,我想她会很高兴的,大家看怎么样?”

大家听了李明的建议,一致表示赞同,并当场确定了每个人看望李阿姨的时间。

五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六个人中,每周总有一个人或带着孩子,或带着妻子,来李玉梅家串门探望。时间长了,六个人把李玉梅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李玉梅也把六个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大屯新村住宅小区的街坊邻里,都交口称赞李明六人这种关心照顾孤寡老人的好品德。有的老人还对李玉梅说:“你可真有福气,有六个这么好的孝顺儿子。”

1995年初秋的一天,李明到医院去照顾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正在住院康复的七十六岁的老母亲。走到门诊大厅,猛然看到李玉梅阿姨从门诊室走了出来,李明忙迎上前,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怎么了。李玉梅告诉他,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心脏一直不好,经检查,初步诊断结果是主动脉血管局部有问题。门诊大夫说,需要住院观察,并进行保守治疗。

李明从李玉梅手中接过住院通知书,让李玉梅在休息室等一会儿,他到住院处去问问情况。

李明来到住院处,递上住院通知书,并询问住院的有关情况。住院处的工作人员登记后,通知李明说,明天上午10点,叫李玉梅住到心血管病区3病房5床。李明一听,心想真巧,与我的老母亲住在同一病房,床号也挨着,正好我同时可以照顾两个老人,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天上午,李玉梅在李明和曹铁成的陪同下,办好了手续,住进了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在李明的介绍下,李玉梅和李明的老母亲,很快就熟悉起来。一周过后,两个老姐们儿很是投缘,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一天风和日暖,两位老人一起到医院的小花园散步,李明的老母亲说:“听李明他们讲,在大串联的时候,你对他们特别爱护,他们一直感激到如今。”

“当时,看到他们那么小的年纪远离父母,两只小手冻得像馒头似的,谁见了谁都会心疼。何况他们还是我的同乡,我送给他们几副棉手套,完全是应该的,他们几个却老挂在心上,其实是不值当的。”李玉梅微笑着说。

这时李明的母亲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向李玉梅问:“你家一直在大屯村吧,我向你打听一个人,村里人都称呼她为张二奶奶,如果还在的话,应该有八、九十岁了。”

李玉梅想了想说:“听我母亲说过,村里是有一个叫张二奶奶的老人,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您打听她有事吗?”

李明的母亲沉思了一会儿,忽然转了话题,问李玉梅说:“你看李明这孩子,对我怎样?”

“那还用说,我看,他对您可真是一百一的孝顺,每天下班准来,来了就给您又揉胳膊又揉腿,还擦洗身上,我看比闺女还细心。对我这不沾亲不带故的老太婆,也是格外上心。您儿子真是一个大好人啊!您是几世修来的啊,我也跟着沾光!”李玉梅赞不绝口。

李明的母亲突然拉住李玉梅的手说:“跟你实说吧,李明这孩子,并不是我亲生的,是刚出满月,就抱养过来的。这么孝顺的儿子,我不能瞒他一辈子,我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他。”说完,李明的母亲颤巍巍的从内衣兜里掏出一张发黄的纸条。对李玉梅说:“这就是他亲生母亲写的出生日期。我这次住院带在身上,就是怕我做手术,有个三长两短,好向他说明实情,让他凭着这张纸条,能够找到他的亲生母亲。我刚才向你打听的张二奶奶,就是我在三十一岁时,因不能生育,托她抱养的李明这孩子”

李玉梅听到李明母亲的这番话,并看到写有李明出生日期的纸条,一股热血一下涌上了心头,身体直打晃,几乎要跌倒,她直勾勾地盯着李明的母亲,大滴大滴的泪水从两眼涌了出来。

李明母亲看到这种情景,很是意外连忙问:“老妹妹,你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李玉梅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个盖有印章的婴儿出生证明,递给了李明的母亲,哽咽地说:“老姐姐,这就是我保存的出生证明,这张证明,我一直带在身上,它伴随了我四十五年,一直是我的希望和寄托。您看,证明上的出生日期,是不是和纸条上写的出生日期一样……”

原来,李玉梅在会计学校毕业的那一年,与同班同学,也是未婚的恋人宋德山,由于年轻冲动,吞食了禁果,致使李玉梅有了身孕。在怀胎四个月的时候,宋德山为了救两名小学生,拦截惊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认为烈士。

当时全县正大张旗鼓地开展学习宋德山英雄行为。到处都在颂扬他的美名,如果知道他还有一个还未出世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李玉梅为了不给被视为英雄的宋德山抹黑,就忍辱负重,一直未吐露孩子的父亲是谁。孩子生下来后,她本想自己带在身边,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也算是告慰宋德山的英灵了。但她母亲坚决不同意,认为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在社会的风言风语面前,根本无法生活。便将李玉梅生下的男孩和李玉梅亲手写的男孩的出生日期,叫村里的远房亲戚张二奶奶送给了别人。

李玉梅为此特别伤心,甚至一度出现绝望。为了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不顾父母的苦苦挽留,要了学校分配到山西省财政厅工作的指标,去了太原市工作。并且是一直独身,退休后才回到大屯村老家。

当李明的母亲和李玉梅向李明诉说了这一切,并把写有出生日期发黄的纸条和医院的出生证明给了他后,李明的表情由惊愕转为激动,最后他紧紧搂住两位母亲,三个人是相拥而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远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奔月 | 荐/奔月推荐:
☆ 编辑点评 ☆
奔月点评:

很感人的故事。